浅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5-02 02:04:18

浅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衡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它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学生思维发展了,不仅可以认识直接感知的事物,而且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他们的事物,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让学生掌握思考方法

小学生一般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借助具体材料,使之形象化。画线段图,是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逐步借助线段图去思考问题,我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让学生练习看图、画图、讲图。训练学生看图后,能准确地说明图上是怎样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关系。还训练学生看到问题后能准确地用线段图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表示出来,而且要讲清道理。例如在讲分数大小比较后,我留下了这样的一道复习题:“写出一个大于1,而小于1的数。”有个学生回家后怎么也想不明白,给憋住了。就跑到我家问我:“老师,这道题是不是有毛病啊?”我说:“有吗?你要不要再想一想呢?”这位学生听了,愣了一会说:“既然没毛病,那就让我回去再好好想一想,如果不明白,我再来问老师。”他回到家后,又看书,又画线段图,终于找到了比1大,而比1的数有无数个。

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习惯于死记硬背,乱猜硬套。做习题时,只能依样画葫芦,一遇到问题的条件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我在教基础知识的时候注意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逻辑推理的方法,以帮助他们正确地思考问题。

例如,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组织学生分铅笔,先把8支铅笔分给2人,再把16支铅笔分给2人。我问学生该怎么算?学生回答后,我在黑板上写出这样两个算式:8÷2=4,16÷2=8,把不变的数2用红粉笔标明,我问学生:“他们两次分得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呢?”一个学生回答说:“分东西的人还是两个,但东西多了,每人得到的就多。”我又启发学生想,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说出:“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2倍。”第二次,先把16支铅笔分给2人,又拿16支分给4人,我问学生该怎么算?学生回答后,我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算式:16÷2=8,16÷4=4,把不变的数16仍用红粉笔标明。我问学生:“被分的铅笔数相同,每个分得的数为什么不同?”一个学生说:“被分的数同样多,分东西的人越多,每人得到的就越少。”又一个学生说:“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反而缩小相同的倍数。”接着用同样的方法,有讲了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道理,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讲商的变化规律,以巩固学到的知识。学生掌握商的变化规律后,我在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只在黑板上写上算式:26÷2.5=,260÷25=,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很快就理解了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的道理。

二、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在课堂上怎样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呢?那就应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学5分钟左右,教师少讲学生多练习。这样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时间。如:在教“比”这一节课时,怎样才能使学生把这一概念掌握好呢?我在教学中除了按要求讲授和联系外,还留给学生充分的想问题、质疑的时间。对学生不易掌握的模糊不清的问题,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最后提出了下列问题:①“0能不能做比的前项?”②“比的前后项都是0行不行?”③“0做比的后项为什么没有意义?”④“既然‘0’不能做比的后项,为什么在各类球赛中常见到6:0,2:0等情况呢?”⑤“比的前后项是分数、小数行吗?”⑥在学习“‘时’、‘分’、‘秒’时,如2:35中的两个点是不是也有比的意思?”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是通过学生自学、思考、探讨的结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积极动脑,从各个方面去点拨启发,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答案。

三、激发学习动机,在动手操作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具体到抽象,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具,从实例中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逐步训练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在低年级中,教具、学具就是为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的材料,通过直观演示和操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能弥补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较低的缺陷,有助于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算理算法。如教学“8+5”时,学生摆小棒练习,在演示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思维指导下操作,在操作中思维,并把操作过程与图解算式对照,使之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熟练地巩固学生的思维过程。

操作学具的过程与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是一致的,在教学中两个过程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只有有序地操作,才能形成有序的思维,如上题的“8+5”教学时,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维的程序是:①8加几凑成10;②要把5分成几和几;③8加2得10,10加几得十几。这样的操作过程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生外部的学具操作与智力活动的内化过程贯通起来。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操练。通过有序的操作活动和逻辑思维,并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达到加深理解抽象知识的目的,同时,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也能得到全面和充分的体现。

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力求语言合乎规范,思维合乎规律,从而促进学生逻辑能力的发展,也是一项大量的工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无论在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过程中,都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一篇:高中计算机教学探微 下一篇:高中作文写作训练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