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的发展与制约论

时间:2022-05-01 07:38:57

中国动画的发展与制约论

[摘要]中国动画的发展是世界动画史中一个极特殊的现象。这个特殊之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中涌现的许多作品至今仍是世界动画史中不能超越的经典之作;其二,中国动画的发展轨迹形成了令人目眩的巨大落差。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疑是比较复杂的,运用概念分析及经典动画形式解析等方法,从其发展的动力及制约的条件入手井加以分析,以探明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历史走向。

[关键词]发展,制约,意志

引言

动画的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时至今日,动画已是一种世界性的视觉叙事形式。在“动画”前冠以“中国”必然是一种界定和区别:即界定这一动画形式的范围及区别于其他动画形式的存在标志。

“动画”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迄今为止也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确切定义。一般情况下,动画至少要符合以下两点要求:其一,有逐格的拍摄并连续播放的技术基础・其二,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事物看起来像有生命一样运动的表现形式。基于这两点特质,使动画区别干其他视觉叙事形式而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视觉艺术或时间艺术的有效成分,动画不但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并且是一门高度综合地表现性极强的人类通用语言。

很显然,对一个不存在的或将来也未必有的东西或事物冠名是没有意义的。一般来说,只要当这个事物出现或即将出现且需要区别于其他的东西时,才需要这个名称的。并且,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冠名才可能发生。这是一个平常且普通到使人很容易忽略的不太起眼儿的人文现象,但其中却包含了一个并不太平常的道理――存在的意义只有在独立独特时才有意义。如果简单回顾一下中国动画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现象的存在。

一、没有发展就谈不上制约

中国最初是没有“动画”这一概念的,对于这一艺术作品形式统称之为“美术片”。如果分析一下这一冠名的文化内因,则无疑对理解中国动画的早期发展提供了一个线索。中国有句成语――顾名思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所以,只要稍稍了解一下美术的定义或内涵,则可探知中国人对“美术片”的文化定位和诠释方向。

自中国动画诞生以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如果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的动画史,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首先是模仿期。模仿是一切学习的必经之路,且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中国动画的发展也不能例外。从万氏兄弟的《大闹画室》及《铁扇公主》等作品可看出欧美早期动画的痕迹。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56年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上获大奖的中国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这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首次在国际上获奖,可是评委却误以为它是一部前苏联动画作品。这个不是玩笑的玩笑让中国早期的动画人警醒且开始反思……

创造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对此时刻的中国动画来说,没有创造的存在是无意义的存在。尤其是威尼斯儿童电影节更让中国动画人认识到独创性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必要性:“动画这种舶来品只有输入本民族的血液,发展自己的民族风格,才能彻底摆脱西方影响,在世界动画电影长廊中占一席之地”。自此,中国动画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中国独有的且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动画艺术类型。以特伟及万氏兄弟为代表的动画艺术家创作的《骄傲的将军》《金猴降妖》《猪八戒吃西瓜》《聪明的鸭子》等动画作品,分别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及民间艺术的手法,开创出一条令人耳目一新且符合民族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的中国动画片形式。尤其是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更以它鲜明独特的中国风格震惊了国际动画界。以后推出的水墨动画片《牧笛》,无论从制作技术或艺术风格或配乐配器等综合因素都堪称世界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闹天官》。该片不仅在造型、布置、用色等方面成功地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及民间美术的特色,同时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完美融合其中,显现出独立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影响广泛深远。可以说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中国动画发展的一个辉煌期。制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风格鲜明的动画片,并以这种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动画艺术形式,形成了世界动画史中的一个著名流派――“中国动画学派”。然而在90年代左右,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世界动画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滑坡,并在日、美动画的冲击下跌入谷底。

二、没有制约的发展则不能发展

历史产物的发展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往往是按照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如果这句话没有错的话,那么理解中国动画的衰落就是一件很自然且容易的事(其中必定隐含了比较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等因素,这里不作分析叙述)。不过唯一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前进的波浪线似乎有些太过曲折,突兀得有些刺目,让人有些不易接受。但无论人们怎样想,也不管人们是否能够接受,中国动画的发展现状至今已是一个铁的事实摆出来,堵在人们面前,躲避不了,回避不开。

如果仅以目前的情形或现象来看,中国的动画艺术已经堕落得一塌糊涂,让热爱动画的人感慨唏嘘。但退后一大步站得稍远一些反观这个现象,情况似乎应该好一些:假如再进一步分析理解,则不难心有释然。在这里,有必要重新了解一下“制约”的含义,对这个词的含义的分析理解,有助于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走向看得清楚一些。

“制约”是一个复合动词,其中包含了一种“力”的维度,如果缺乏或没有这种“力”的度,则。制约”就没有意义。同时,这个“力”其中又有内和外的两个向度,如“制”有限制,制裁的意思,包含并带有倾向于外来的意味-而“约”则有约束、束缚的意思,具有较明显的内向的倾向。当然,这两种“力”并非截然分开或明显对立的关系和表现,否则就不能组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

就“制约”的两种力来看,倾向于“外来”的力在一定范围内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力,它不可能大干被制约者的应受力,否则就不能称为“制约”。于是,“制约”中的“内向”的力才是决定“制约”程度和最终效果的“力”。同时,制约的力度和制约的可能最终取决于被制约者的应受力是否反应或有多大反应。

按照一般的常识,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因素,两者缺一不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是事物的存在本质和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而发展是一个正在有或即将有的量。这个量也包含了两个部分,即“常量”和“变量”。“常量”是发展的一个相对恒定的量,决定了发展的动势。而“变量”是一个相对不恒定的量,并通过常量起作用,决定了发展的方向,亦即发展的外在表现。当发展遇到制约时,则可知制约的两种力可能作用于发展的“变量”,并且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正比,即制约的力度越大则发展的“变量”的反应亦越明显。反之,制约的力度越小则发展的“变量”亦越少。或者说:没有了“制约”就无法体现发展。

三、被制约住的发展不可能是发展

从前文论述的发展的内外因的关系可知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中国动画的发展内因到底是什么就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这个问题乍一听似乎很不简单,但反证一下,则其实是一个极明了的问题。假如中国动画照搬或模仿西方或其他动画的形式内容,那么制作出来的东西必定还是西方的或其他的国家的动画,因为它具备了西方或其他动画的一切特点,尽管它是中国人制作的,但它依然还是别人的东西,并不能称之为中国动画,并且,它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就是一个明证。同时,在当下西风东盛的语境中,这个极简单的道理却变得很不简单或显得极不清楚。

当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历史的某些慢性作用下,经过近百年的向西方借鉴学习,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正是现在中国人的亲身经验,并且是独特的现代中国经验,即“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在现代中国形成的双重权威”。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现在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的事体和感同身受的经验。但是所谓的中国传统思想,却几乎只能在图书馆或文档库里存在。就鲜活的人和生动的社会来说,权威似乎也仅仅剩下一个,而中国动画白80年代后的发展正是这个几乎惟一思想的形象表述。有关近二十余年的中国动画发展现象的资料随手可拾,这里不再复述。最后,借用杨念群先生的一句话对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结果作一个总结:时至今日,中国人已经“习惯从西方现代的镜中照出自己的一脸无奈。在这种观镜的对象化体验中,至少中国知识人已经被训练成各种各样西方现念的代言人”。当然,中国的动画家似乎也难排除此范围之外。

人类的文化发展至今,主要有三个大的类型。其各自都有坚不可移的中坚思想,中国文化也不例外。中国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像模式当然也不能例外。因为这是文化存在的前提。各文化间的争融不是本文要论述过的内容,本文的重点是在对中国动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的考察之后需要进行的文化阐释。就动画的本体论而言,本文无所增益,但就一文化现象来说,中国动画必须面临这一文化的阐释。因为这一文化的阐释是中国动画这一文化现象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依据。

在对中国动画现象的发展至今的考察结果中,就文化发展的合理性来说,中国动画很矛盾,因为其并非东西文化的交流或借鉴,而是东西文化之取代,就文化存在的合理性而言,中国当代动画发展缺乏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因为其没有独立的文化个性;就文化的生命力而言,中国动画只能是一个文化的现象,因为其内在的原则就仅是一社会风气的反应原则,而后者缺乏理性。有随时被制止的可能。而事实上,中国动画之所以成为中国动画,正因为其特质就是无论从形式或内容上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像表现。这个文化的独一无二就决定了表现这个文化的动画独一无二,这才是中国动画区别于世界其他动画艺术而存在和发展且能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其一,缺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不能称其为中国动画,反过来说,中国动画不能不表现中国传统文化。

其二,中国动画的存在发展必须是表现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这是中国动画存在和发展的唯一的动力源泉和合理解释。

其三,制约中国动画的发展至此可理解为是制约中国动画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连绵不断的历史现实存在,没有办法制约,亦即既定事实无法更改一样,所以无所谓制约。

因此,制约中国动画发展的实质只能落实在如何减少中国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现上面。而这种挖掘和表现,最终即为人的意志或意愿。

历史的发展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动画的发展亦不能例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动画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故,中国动画的发展史必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史。这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趋势,没有任何人或力量可以制约或改变。

最后,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像现在这样,为儿童进入故事与知识世界之前,提供如此丰富多元的选择。同时世界动画的发展领域也不断在扩大,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内容也常常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人们逐渐意识到视觉艺术为思想或情感表现方式的一个最佳选择。在动画的领域中,许多艺术家都在努力和奋斗,实践着各种艺术表现的可能。

上一篇:浅谈英文电影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从《画皮》演变看受众对女鬼形象的心理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