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金融支持问题探究

时间:2022-05-01 04:46:57

旅游金融支持问题探究

引言

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蔡敏华2006)。咸宁市依长江、靠京广,拥有大批人文、风光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过去几年,咸宁旅游业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撑本地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咸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其富足的资源禀赋并不相匹配,仍处于较为初级的产业化阶段,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国际经验证明,旅游的开发和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因此,必须切实把握咸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根据当前咸宁市金融工作的总体思路,努力探索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的新途径。

一、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现状

咸宁处于武汉、长沙、南昌三省会城市的等腰三角形的中间地带,拥有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6和107国道等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同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多年的开发和探索,已经形成以“温泉”为中心,以“赤壁和通山”为重点,以“温泉商务疗养旅游区、陆水湖度假休闲旅游区、赤壁文物古迹旅游区、九宫山避暑旅游区、嘉鱼现代农业旅游区和青山水库体育健身旅游区”为框架的旅游格局。数据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咸宁旅游业发展迅速,2010年4A级景区达7个,旅行社41家,星级酒店41家(其中五星级1家),共接待游客1157.08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达1.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9.41亿元,创汇522.65万美元,旅游总收入占咸宁当年GDP的11.42%,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表1。

尽管如此,咸宁市旅游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却已然显现,迄今为止,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仅限于银行贷款,受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地方资本市场未能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咸宁旅游业投资规模继续不断扩大,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招商引资、民间投资和金融机构贷款等四个主要渠道,但金融机构贷款在咸宁旅游业资金投入中所占比重甚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提供给景区特色小商品经营户,对旅游项目的贷款仅占其中很小一部分。除此之外,2010年末全市贷款余额226.88亿元,旅游业贷款余额所占比例极低,与旅游业收入占当年当地GDP11.42%的比例不相匹配,金融对咸宁旅游业发展的支持严重不足。金融供给的不足使得旅游项目规模扩大化的后劲不足,从而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二、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力度不够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制度缺位,政策保障程度低

作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某一个部门或旅游企业力所能及的,有必要由地方政府统领全局,颁布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制定持续规范的金融支持策略,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然而,事实证明,迄今为止咸宁金融业支持旅游业发展在现实层面存在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为:政府指导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不清晰、政策性金融步履艰难、商业性金融缺乏活力、合作性金融发展缓慢、非正规金融发育不规范。在咸宁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着的显著制度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与束缚了咸宁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

一方面,在当前旅游形式从“慢旅快游”到“快旅慢游”的转变中,咸宁旅游业还没跟上节拍,其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旅游要素未能协调发展,产业链条不够健全。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观光游比例过大,休闲消费项目明显不足,现已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咸宁旅游业发展方式粗放,支撑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与规模扩张,文化元素、科技支撑在提升旅游竞争力上的作用不明显。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下,咸宁旅游业在近几年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谋求持续快速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三)金融支持渠道单一,支持力度较小

统计资料显示,咸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的金融支持渠道单一。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咸宁旅游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导致银行无法准确、客观地对信贷资产的风险进行量化判断,从而影响了银行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支持;同时,旅游相关企业的经营规模及盈利能力总体上处于低水平,无法通过上市进行股权融资或发行债券融资,更无法与大企业竞争有限的证券市场融资份额。二是银行风险意识增强,信贷准入门槛高。长期以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为了规避不良贷款的风险而对企业贷款慎之又慎。三是资本市场不完善,直接融资渠道少。直接融资渠道的缺乏,使得咸宁旅游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资金瓶颈。

三、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注重政策倾斜,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对于拉动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拓展就业空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政策上要加大倾斜力度,在制度上要加大创新力度,强化地方政府主导,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改进银行信贷政策。地方政府应从可持续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专门针对地方旅游业开发的信贷政策,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对于市场前景好的新型旅游项目要放宽贷款限制条件。二是开拓多样化融资渠道。通过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广泛调动各方资金的投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依法开发旅游资源,投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项目的融资力度。三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将金融生态环境纳入对基层政府部门的考核内容,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进而加强地方政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二)金融市场方面:合理细分市场,开展多元化融资支持模式

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与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地方金融资源的分散化、无序化与非竞争性。为此,金融支持旅游业创新的首要选择应当根据市场需求与公平竞争原则,适应咸宁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特点,重新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开展多元化融资支持模式。首先,争取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咸宁旅游部门应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战略性合作,积极争取利用开发性金融来为地方旅游业的长期开发提供资金支持,较好地填补政府投资与市场投资存在的空白。其次,加大商业性银行信贷的支持力度。通过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银企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并让金融机构适当的参与到旅游项目的前期考察、总体规划与后期开发的全过程中,进而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方面的长效机制。再次,大力培育和推荐旅游上市资源。对于力求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旅游城市的咸宁而言,目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类上市公司,为谋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应大力培育和推荐旅游上市资源,构筑旅游龙头企业,发展大型旅游集团。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建设地方资本市场、努力争取旅游企业债券融资、积极探索将咸宁旅游业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模式等其他新型融资方式来增强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

(三)旅游业方面: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外部融资渠道

为了确保咸宁旅游业成功拓宽外部融资渠道,增加地方金融对旅游业的有效供给,旅游业自身经济实力的改善是基础而又关键的环节,只有旅游业利润不断提高、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才能更多地吸引与吸纳金融支持。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以此为契机重新整合咸宁旅游业资源,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经济结构的双向整合与优化,提高旅游业开发的深度与广度,全面强化旅游产业素质;另一方面要推动旅游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由依赖型向自主型转轨,切实增强咸宁旅游业自我造血功能与吸纳外来资金能力。只有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适时调整和成功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制约旅游业长期发展的资金瓶颈,最终实现咸宁金融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良性互动发展。

上一篇:旅游服务贸易问题及对策探析 下一篇:商务旅游现状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