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编排校园心理剧有感

时间:2022-05-01 03:48:17

指导学生编排校园心理剧有感

【关键词】班主任 校园心理剧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38-02

本学期,我有幸代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南宁市教科所组织的校园心理剧比赛。作为有一定班主任工作和心理辅导经验的班主任,在决定参赛之初还是一片茫然,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组织本班学生开始了编排校园心理剧的旅程。自初赛到入围决赛,不仅心理剧的编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从中对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升华。

一、剧情简述

手机已经成为当代高中生一种必备通讯工具,方便人与人之间联系与沟通,也为处于青春期渴望、乐于与异性沟通交往的男女生提供了便捷和隐蔽的联系和交往方式。为了掌握孩子的“动向”,许多家长想方设法获取孩子手机上的信息,当他们从孩子手机上发现“异常”时,往往缺乏正确教育引导方法,操之过急或施以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坐失良好的教育机会,甚至造成家长与孩子间的冲突,使事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类问题成为当今高中生普遍关心和议论的话题。因此,我们以此作为校园心理剧的主题,题名《短信风波》。

剧情分五部分:第一幕,普通中学高中女生小丽收到男生小明发来的求爱短信,心中窃喜,好奇心驱使,骗妈妈说去过同学生日。妈妈偷偷查看小丽手机,询问小丽,小丽搪塞过去。第二幕,几星期后,妈妈帮小丽交手机话费,通过查话费单发现小丽有男友。在和爸爸商量后,妈妈以自身的经历和小丽坦诚地进行交流,小丽听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第三幕,小丽找男友小明谈,希望两人一起努力,一起考上同一所大学,可事与愿违,小明和小丽吵了起来。小丽生病,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让小丽感觉很温暖。第四幕,班主任发现小丽情绪低落,和小丽妈妈通话后,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班主任主动找小丽谈心,小丽认识到因为高中生心理不够成熟,不足以解决情感方面的困惑。班主任让小丽内心做出抉择。第五幕,情感纠结中的小丽终于下决心和男友分手,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管小丽最终有没有实现梦想,但她曾为自己的未来奋斗过、努力过,她无悔!

二、师生编写排练剧本经过

编写排练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编写剧情梗概。经过学习校园心理剧相关知识,了解现阶段高中学生关心的主要话题,分析学生心理冲突之后,我把排演的主题锁定在男女生交往上。随后,我将收集到的相关事例进行综合提炼,编写剧情梗概。

第二阶段,首次排练,形成剧本雏形。由于没有经验,无法预知结果,我决定利用一节班会课组织学生试演一次。班会课上,我就排演校园心理剧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动员,取得学生的共识后,把剧本的主题以及编剧的构思、剧本梗概一一向学生作了介绍,请学生结合剧本主题和构思开展讨论、创作和排练。学生们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任务下达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根据剧情梗概,分成四个小组开展讨论,大家一起编写台词、设计场景、挑选演员、开始小范围排练。最后十分钟,各组按剧情先后由选派的“演员”一一到讲台进行表演。课后,由各组自行推荐的编导负责把本组主、配角的表演写成剧本,我再根据学生编导交来的“剧本”,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设计了心理冲突情景,使剧本有了开始、高潮和结尾,形成了校园心理剧的雏形。

第三阶段,反复排演,修改和丰富校园心理剧本。剧本雏形出来后,由学生编导挑选主配角,并组织“演员”熟悉领悟剧情,探讨、揣摩主、配角的心理和情感,探索表演技巧。在排演过程中,剧本中不合理或有问题的部分就会逐渐显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不断进行再创作、再排练。通过反复排练和修改,使剧本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直到最后定稿,参加初赛。

第四阶段,入围决赛后,升华剧本。今年3月,接到上级通知得知入围决赛后,学生编剧和我商量:先前的剧本冲突较多,有亲子冲突、男女朋友冲突等,而且在短短的参赛10分钟内,无法将这些冲突解决;结局给人警醒,女主角因怀孕而打胎,男友移情别恋,父母最后发现原来一味地责骂孩子,只会把孩子往外推,也转变了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但学生每次排演下来感觉非常纠结。我们商量着将剧本进行修改,主要是呈现女主角的内心冲突:一方面是爱情的甜蜜和快乐,一方面是随之而来的烦恼、忧愁、焦虑、害怕被家长和老师发现。确定冲突后,围绕着这一冲突来进行解决问题,学生编剧提供了几个场景:母亲以自身的经历与女儿敞开心扉地谈话,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生病的女儿,老师也和学生进行谈心,给学生自己做选择。最后,女主角果断和男友分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剧本中提出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结局是积极向上的,学生排演下来感觉很受鼓舞、深受启发。

三、排演心理剧的感慨和启示

学生在编排演练校园心理剧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令我十分震撼,感慨颇多,让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班主任的思想教育途径有了新的认识。

感慨一,学生的参与热情超乎想象。起初,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学生介绍剧情,担心学生不配合,可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对活动非常感兴趣,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一时间,排练校园心理剧成了全班学生最关心、最投入的活动:被挑选出来的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排练;学生编导主动征求同学们意见,认真编写和修改剧本;其他同学也都很关注演练过程,为编剧和排练建言献策。事实证明:我们进行活动设计,只要从学生熟悉、具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的事例中选取素材,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感慨二,不能低估学生的表演天赋。我原先担心学生能否演好这出戏,能否达到理想的表演效果,然而,首次排演就令我打消了顾虑。我们的学生实在是太有表演天赋了:别看这些学生平时不吭不哈,表演起来却是妙语连珠,他们的语言和动作常常令观众捧腹大笑;平时一些在教师和同学看来不够严肃认真的学生,表演起来却有板有眼,表现得很严肃和淡定。随着排练的深入,学生们能够从剧情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对剧本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修改。事实证明:不是学生没有表演天赋,而是我们不善于为学生提供表现才华的舞台。

启示一,组织学生表演心理剧,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分享、讨论校园心理剧的过程,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再现出来,使学生亲身意识和体验心理的变化过程,感悟其中深刻的道理,并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真正实现了学生自省、自助的自我教育,不仅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还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和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通过校园心理剧的角色扮演――语言、表情、身体动作,自发性地将内心世界所积压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通过剧情的推演或角色的独白将堆积的心理垃圾倾倒出来,有利于调节情绪、调整心态,收到很好的心理辅导效果。与此同时,当教师以一种比较民主、宽松、开放的心态与学生一起活动,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时,我们就能够听到来自学生内心的真正声音。当教师更加注重鼓励、启发学生亲身体会自己的感情、关注自身的内心感受,学生就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自我意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不能像一般的班主任老师那样表现出过分的支配性与“自我中心”,也不能因一味强调自发而放任自流,而需要运用丰富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对心理问题的现象进行分析,找到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以助学生了解问题的真相和实质,更好地体验和领悟,收到辅导的效果。

启示二,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这是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班主任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变化,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收效甚微,如何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是广大班主任的共同课题。经历这次校园心理剧的编写与排练,我有了新的体会。它提示我: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之前,要深入学生,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收集了学生各种问题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确定思想教育主题,设计有效的教育活动场景,鼓励学生进入活动场景;在活动场景中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角色,扮演自己的角色,体会并感悟角色带给自己的教育力量,从而在活动中使思想得到教育和升华。作为班主任,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当充当幕后编导者和活动配角;让学生走上前台、扮演主角参与教育活动,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思刚.中小学校园心理剧[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英)威尔金斯(Paul Wilkins),柳岚心(译).心理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产业转移背后的黄金考点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英语教学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