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中把握政治教材的资源

时间:2022-05-01 12:49:11

动态中把握政治教材的资源

【摘要】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如何开发和充分利用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命题。其直接意图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需求和经验等人性化结构。要实现这种意图,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生成性资源。本文就“教师如何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教材中生成资源”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政治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不是静态的知识结构,而是在教师与学生的的互动和体验过程中生成其意义的。为此,教师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特别是教材的动态性资源,充分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拓展教材教与学的空间,在活动中生成教材内容的动态意义,促进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实现。

1 政治教材内容是动态生成、持续生长的

课改中的政治新教材不再是预先规定好的、等待学生去学习的教学内容,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资源。教材只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一种范例和素材。范例是为学生获得某种观点、思想服务的,而形成同一种观点和思想的范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基于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我们就没有必要拘泥于教材的素材,可以选用不同的范例、采用不同方式,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丰富、更新、挖掘新的素材,使教材内容在动态中不断地生成。

2 动态中把握教材资源

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材的生成性资源是新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目标的体现。这种生成资源的价值只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建构其意义,教材内容也只有在动态生成中才不会变成毫无意义的符号堆集。

2.1 与时俱进,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信息。政治教材的内容与其它学科相比有一个相当显明的特点,那就是时代特色浓厚,堪称“日新月异”。教材中的观点总是与时代紧密相联,而时代步伐的节奏处处显示快速的强音。现成教材中的观点与例子由于时空的局限,总是赶不上形势发展的节奏。即使是刚出版的教材,由于最新科学的发现与进展,或者某个新事件的产生,都会迫使教材中的某些观点需要更新与完善。

我正在准备新课时,电视新闻中传来“节假日的调整方案”,上课时我肯定会把这一消息告诉给学生;比如“个税起征点已调整为2000元以及不久还会变更”、“正在召开两会及其进程”等等,我都会第一时间让学生知晓。论证某个观点的例子或素材也要随社会的变化要么充实丰富,要么更新换代。有了“嫦娥一号”就不能总是把“神舟六号”挂在嘴上;2008年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了调整,就不能抓住“双稳健”不放。

这种动态资源的生成说明政治教材内容不是等待学生去掌握的静止的知识体系,恰恰是政治教材内容富有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2.2 师生互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情感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教师所能做的只是想办法如何把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也就是所谓的“执行教材”或“执行教案”,几乎没有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权。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教材不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它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案例或范例,教材中的案例虽然是正确的,但有些可能远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此,教师不必要完全遵从教科书中的素材,而应该在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提供更多的探究主题。在探究过程和理解知识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自,这样,学生在活生生的体验中使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观念得到了发展,使教材内容的意义得到了充分建构。师生在教学交往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以及由此获得的感悟、生成的体验和领略到的思想方法等都是教材内容生成的表现。

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在明确教材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基础上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本地的社会实践,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或增加,或替换,或重组,同时让学生大胆去感悟和体验,促使教材的生成能够持续发展。

2.3 快速应变,捕捉教学过程中的“非预期因素”。教学过程中的“非预期因素”也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不确定因素”。由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必然是开放性的模式,它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宽容、支持、接纳的教学氛围,是由传统的教师独霸课堂的“封闭式”转向“与生共舞”的“开放式”课堂,这种开放性必然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即事先没有预料到、在教学过程中即时产生的事件。而且每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当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发挥时,这种非预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更会大量存在。这些非预期因素正是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真实反映,是教材内容动态生成的重要部分,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

及时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形成新的教育契机,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这将是后续教学的生长点;也使课堂教学中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复杂性得到了充分的把持。一堂课的丰富性、生动性大多源于它本身的生成性,也即在课的进行过程中会生成一些即发的、非预期的教育性因素。预设式教学将其视为“噪音”,尽快地予以克服或降低。而生成式教学则能够正视这些“意外”,把它当做难得的教育资源,甚至能将一个看起来“没有成效的、没有希望的、甚至有危害的情境”转换成一个“从教育意义上说是积极的事件”。它在活动开展之前,也预先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活动方案,但这种预设性并不对教学活动构成一种束缚,而是为更好地开展活动所做的尽可能充分的准备。

因此,教学活动可以不完全遵循线性逻辑秩序,不以完成预先设计的方案为主要任务,不以追求整个教学活动的平衡为目的,而是允许干扰、错误、断裂、突变等现象存在,甚至将这些生成性资源看成教学中与反思性、创造性活动相伴的现象,并有可能成为师生发现问题、探究创造的新契机,成为后续教学中教材内容动态生成的动力。

总之,教材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以它所提供的范例为情景形成某种基本的观念和思想,而不是获得具体的知识结论。只有在动态生成中形成其意义,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材的生成性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和体验,在活动中生成教材内容的意义,才能使教材内容从“文化霸权”资格转化为一种“具有协商与对话性质的教育资源库”。

收稿日期:2008-3-27

上一篇: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初探 下一篇:关于提高德育实效的几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