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潜规则

时间:2022-05-01 12:42:08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家的日常职能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决策”,一个是“创新”。在中国,有人把它演绎成了三个,增加的一个是“读书”,读《潜规则》。

吴思先生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侧面富有当代价值意义的研究成果。但中国人把这种价值误读了,他们恍然大悟的是:原来“桌子底下”还有一个规则!看来这个规则比“桌面上”的规则要有用得多!

其实早在"潜规则"这个概念提出之前,很多国人在这方面就有了很深的造诣。《胡雪岩》,一部关于权商关系的历史小说,被奉为“中国商人的必读‘圣经’”;《厚黑学》,号称瓦解传统为官及商业伦理的“学术著作”,十年来的发行量已经上千万册;而深刻解读“江湖道义模式”的《水浒传》,也一定远比《宪法》、《民法》、《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典章更加深入人心。

这个社会有非常多的违法能人、违规能人、“水面下”的能人;这个社会流传着清官要被淘汰,不懂事的商人成不了气候等心理定式。这似乎是一个非经济因素影响着经济兴衰,非企业因素决定着企业存亡的特殊历史时期。因此企业家们全力以赴要打准的拍子,很多时候与经济无关,与市场无关,却与权力、人情有关;投资者、创业者口口声声要整合的资源,不是去创造一套合理合法的市场交易模式获得凝聚力,而是用各种非市场化的手段去“灰色占取”。

因此,在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很容易出现一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人人走向潜规则,事事走向潜规则。

走向潜规则,就意味着忘记并放弃显规则,放弃我们这个社会被法律、道德、文化、规律等因素所支撑的健康的经济发展秩序;意味着人情的力量永远大于市场的力量,阳光下的法律永远比不过阴影中的交易,以金钱为桥梁的权商关系永远无法过渡到健康的政商模式;还意味着我们将走向一种坏的市场经济模式,并因此彻底破坏中国人在经济崛起中本应获得的社会福祉……

走向潜规则,它与我们对历史文化偏狭的承袭有关,也与我们在制度安排上的缺失或无力有关。当源远流长的人情世故、哥们义气总是比“重合同守信誉”更能令生意伙伴产生共鸣,当“按法律程序办事”的成本总是高于按行业规矩江湖道义了断,当行政权力总是成为企业生产力的重要(甚至核心)组成部分,《潜规则》就不会走下企业家的书架,关于潜规则的修炼就可能日益凌驾于企业家的日常职能之上,甚至成为他们全部的行为重心。

反对潜规则,这当然应该获得所有理性商人的掌声――他们尽管是潜规则的操作者,但骨子里,他们是最盼望规则的群体。

反对潜规则,因为它解决不了我们最根本的问题――它带来的是黑道盛行,秩序大乱,信用缺失,人人自危;它令企业获得短暂利益,却不能求得长期和谐发展;它让水泊梁山兴旺,同时也让它走向灭亡;它使胡雪岩得势,却又最终以悲剧收场。

反对潜规则,意味着我们要为中国司法领域的每一个重大进步而欢呼;为中国行政改革从理论走向实际,从浅层走向纵深而欣慰;意味着我们也要学会靠打官司解决问题,要习惯阳光下的政商模式,要尊重一切契约对经营行为的合理规范和正当约束……

以此,走向新的秩序,走向好的市场经济。

上一篇:国家的尴尬 下一篇:沉默的船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