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和反对潜规则

时间:2022-08-20 07:44:58

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和反对潜规则

摘要:潜规则具有潜在性、内部性、有效性、保守性、丑恶性等特点。潜规则的存在和蔓延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潜规则的特点、原因和防范措施,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潜规则;辩证分析;防范;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30—02



近年来,潜规则现象日益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潜规则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势必会影响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从理论的高度进一步明确界定潜规则的含义,全面把握潜规则的特点,正确分析潜规则现象的危害和形成原因,从而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对有力的反对和破除潜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一、潜规则的含义及特点

潜规则是相对于显规则而言的。广义的潜规则是指在法律法规等规则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执行,甚至是明确规定禁止执行的,但又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确实起到规则作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我们这里主要是指狭义的潜规则。狭义的潜规则一般是指在一定领域内存在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没有正式的成文规定,但又得到广泛的接受和遵守,在实际社会活动中确实起到规则作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潜规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

(一)潜在性。顾名思义潜规则之所以难以被发现和防止,就在于它的潜在性。这些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没有成文的规定,在正式的法律法规等显性规则中找不到相关依据,甚至是被明令禁止的。但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这些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又确实存在并发生作用。比如某些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向学生收取“择校费”、“建校费”现象就是潜规则现象。这些规则都找不到正式的明文规定,甚至是有关部门曾三令五申禁止,但是它却照常存在并发生作用。

(二)内部性。潜规则之所以深藏不露,还在于它的内部性。与法律法规等显性规则的公共性、普适性不同,潜规则仅仅存在于某一特定的领域内部,外部的人很难了解并运用。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有点这个意思。比如,你不是学校招生部门的工作人员或没有经历的学生家长,你就很难了解招生工作中的潜规则。

(三)有效性。潜规则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在于它的有效性。有些潜规则是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而且老百姓又深恶痛绝,但是为什么又屡禁不止呢?主要是因为潜规则具有实际的效用,能够产生或带来显规则所不能带来的作用和效果,甚至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学校没有规定让你交“择校费”,但是你为什么还要极力争取交这些乱收费呢?就是因为交了这笔钱,虽然经济上受点损失,但是孩子却进了理想的学校,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机会;反之,你如果不交这笔钱,或者让别人抢先交了这笔钱,你的孩子就不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就失去了较好的教育机会,私下算一算,性价比很高。所以,家长虽都有苦难言,但是却乐此不疲。

(四)保守性。一般来说,潜规则都反对改革创新,具有保守性和落后性。在潜规则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人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这些既得利益者因循守旧,食髓知味,抱残守缺,反对革新,大发落后财。比如说,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惯于索取药品厂家开方费的医生能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对医药市场的严格监管和惩罚。为什么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就是因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势必会涤荡执法过程中的潜规则现象,势必会破坏和损害在这些潜规则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人的既得利益。

(五)丑恶性。大多数潜规则都是耻于言表,甚至在被揭露之后还有人为之文过饰非。说它“丑”,是因为它不好看,不好听,不光彩,不光明正大,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丑恶性使潜规则不敢置于暴雨骄阳之下,不敢堂而皇之的转化成显规则。

二、潜规则的危害

总体来讲,潜规则的危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利于社会各部门工作的健康发展。法律法规较好的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必将有效的促进社会各部门工作的健康发展。暗藏于社会各个部门的潜规则仅仅反映了小部分人的利益要求和保守落后的需要,势必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势必影响社会各部门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不利于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潜规则只讲私利不讲公理,势必会影响社会的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任人唯亲”、“任人唯财”就不可能民主,“红包”乱送,贿赂公行就谈不上法治。既不顺乎民意,又不合乎法律,何来公平正义之谈?所以,潜规则是社会实现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的大敌。要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就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和铲除各种形式的潜规则。

(三)不利于改革创新。潜规则的保守性决定了它势必反对和阻挠改革创新。这是因为:一方面潜规则代表着保守和落后,它们是法律法规等显规则明确禁止的对象,是改革和创新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潜规则代表的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共存,所以这些既得利益者会寻找各种代言人或通过各种方式反对和阻挠改革创新。所以,只有理直气壮、毫不怜惜的大刀阔斧的向一切领域内的潜规则开刀,破除潜规则赖以苟延残喘的旧思想、旧制度、旧机制才能使法律法规等显规则大行其道,才能真正推进改革创新。

三、潜规则形成的原因

潜规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方面存在弊端。数千年传统的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封建文化不仅包含着璀璨夺目的瑰宝和奇葩,也包含着一系列的弱点和缺陷,这些也都耳濡目染的植根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过分强调统一和集中,过分强调对权威的服从,过分强调血缘关系等一系列弊端,造成了我们在民族心理方面的妥协性有余,原则性不足;依附性有余,独立性不足;利己性有余,公平性不足等一系列弱点。这些弱点和不足为潜规则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和延续提供了文化心理背景。

(二)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方面存在缺陷。社会的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方面存在的缺陷也会给潜规则的形成和蔓延提供空间。社会中很多潜规则的存在和蔓延与社会的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方面存在的缺陷有直接的联系。比如,中国封建社会官僚体制在设计方面的缺陷就会导致“官出上级”、“谄上骄下”的潜规则就是一例。

(三)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很多潜规则都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和监督不力、管理不善造成的。比如在用人管理方面的监督不力、透明度不高导致用人上的“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就是如此。

四、反对潜规则的若干对策

认识潜规则就是为了更加彻底的反对和铲除潜规则。当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协调推进以求从根本上铲除潜规则,从而推进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批判封建主义残余。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主义残余是当前社会中很多潜规则得以产生和维持的文化心理条件。我国是世界上封建关系发育的最充分、封建体制建立得最完整、封建统治维持得最长久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我国封建的惯性力量也就愈强大,反封建的任务也就愈艰巨。但是,我国反封建的历史确是相当短暂的,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也极不彻底。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我们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内彻底的反对和铲除潜规则现象提供文化心理前提。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很多潜规则,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水平还不高,还不能通过制度很好的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这就在客观上给形形的潜规则的存在和蔓延提供了条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我们一定能够从制度上消除潜规则赖以存在和维持的条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全面实现。

(三)加强监督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必须指出,我们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很多潜规则的存在和维持是由于我们的监督力度不力,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健全组织法治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随着监督力度的加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潜规则赖以存在和维持的空间会逐渐缩小,终归烟消云散。

上一篇:试论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改革 下一篇:电力公司营销市场开发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