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走向生活

时间:2022-05-01 09:57:24

让数学走向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经验数学化。这一点在近一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深有体会。

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和生活中构建数感。如去年秋教学“生活中的数”时,我抓住《快乐的家园》这幅生活背景图,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是多少?同时又根据学生发言的先后编排“你是第几个发言人”。在愉快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也可以表示顺序,使学生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让学生观察物体,创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细致的观察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学生有所发现的前提。如教学“认识物体”这单元时,我先让学生看、摸、比、说自己拿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人人参与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选择地观察,让学生把物体、模型、示意图有机的联系起来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表象,实现了“物”“型”“图”的自由转换,初步建立起学生的空间观念。接着我让学生回到家里细致观察,自己的家中哪些物体是我们学过的物体,到学校来告诉大家。我还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寻找出我们所学过的物体。学生们忙着看呀,找呀!有的学生围着旗杆从四面八方观察,有的围着教学楼纪念碑嘴里说着,手还在比划着,有的学生围着篮球板在热烈地讨论着等等。我都相机进行了点拨和恰当的评价,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好多物体都不是单一的形体,而是有几个同样或不一样的形体组合成的。并为建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打下基础。

通过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打通了数学与生活的无形屏障。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真实、亲切和有趣。我这样做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思考、讨论与交流的时空,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物出发去学习数学,并在体验、研究问题过程中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激发学生爱好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强调:“数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理念为我们教师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正确方向,也说明了教学策略要尽量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入生活中去。我们教师要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没有感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教材,让学生在活动和生活中操作、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读出“四味” 学好古文 下一篇:故事,让美术课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