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期农村耐用品消费需求分析

时间:2022-05-01 12:47:37

后金融危机时期农村耐用品消费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47-02

摘 要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今天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进入了艰苦的调整时期――后金融危机时期。这个事实并不是意味着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而是需要各国更加谨慎的采取措施加快经济复苏。本文主要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分析农村耐用品的消费需求,从中国现在的经济政策,耐用品厂家,及消费者三个方面论述了开展农村耐用品消费需求的可行性,然后阐述了农村耐用品消费需求的现状,最后提出对策。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农村耐用品 消费需求

后金融危机时期是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这段时期是各国经济的调整时期。重大的金融危机都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危机之后的调整将会是艰难的、复杂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工商企业的融资难、经营难,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居民消费支出缩减,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失业率明显上升,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面对这些困难,2009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明确了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泛推进,农村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农村的耐用品消费市场占据了农村市场的重要部分。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农村消费市场增长比例始终保持高于城市3%左右;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其中城市增长14.1%, 而县及县以下消费市场的增幅则高达17%。

一、农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现状

1.农村消费者的购买力及购买意向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0.3% ,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农民的购买力不断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不断转变能够使农村市场对耐用品的潜在需求成为现实的购买力。有调查显示,农村市场对电视机的采购意向最高,在有购买意向的家庭中,43.6%的受访者计划购买电视机。厨卫家电、冰箱和洗衣机因为实用性比较高,所以在农村市场仍然比较受欢迎,比例分别为厨卫家电30.2%、冰箱28.9%和洗衣机24.7%。

2.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农村市场以大家庭为主,家族关系复杂,农民勤俭持家的传统使他们对价格更加敏感;物美价廉、性价比高的产品更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农民消费过于谨慎。农村居民强调延后享乐,先苦后甜,攒钱以养老,积攒财富给子孙,在消费方面形成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倾向于先攒钱后消费,忽视即期消费,偏爱“经久耐用”,淡薄追赶时髦,习惯于维持性消费,安于“无债一身轻”传统观念等。这些传统的消费观念与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农村消费者的倾向已经向城市靠拢,消费能力也很强,有部分农村消费者希望使用高端的产品。近年来,从家电下乡的政策得到启示是,农村市场的潜力并未得到挖掘,充分了解市场,提供最适合农民使用的产品是开发农村市场的首要问题。

3.农村消费者的消费环境

农村的消费环境属于比较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消费需求的促进。(1)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由于农村的市场经济不发达,信息相对闭塞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比较差,立法和执法工作重城市、轻农村,农村市场缺乏有效的公开监督等原因使得不法之徒有机可乘。(2)消费环境及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与否,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制约着农户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农村电网老化,电压不稳,电价尤为高昂,一般为城镇电费的3-5倍。交通和通讯设施落后,13%的村庄不通公路 , 53%的村庄不通电话。尽管有 93%的村庄能接受电视信号 ,但普遍存在信号微弱,电视节目少,画面模糊等现象或者根本收不到节目。

4.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的完整性缺失,流通体系不健全

有调查显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离城市越远,其购买耐用品的可能性越小。这一方面体现了农户居住区基础设设施的好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购买耐用品的难易程度。农村市场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很不完善,耐用品的维修点分散,售后服务无法保证。

二、提高农村耐用品消费的策略

提高农村耐用品市场需求,加快农村的市场开发,需要生产厂家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生产厂家要重视农村市场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农村的消费环境做好。

1.对于耐用品厂家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产品设计和研发要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要提供合适的产品使得耐用品能够“入乡随俗。”以空调为例,由于农村大部分是自建墙体,门窗密闭性、保温性较差,因此柜式机比壁挂机更适合农村市场。(2)产品做到物超所值。调查发现,农村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非常关注和敏感。在影响农村消费者购买家电产品的因素中,质量排在首位。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弹性较高,这就使得低价策略能收到很好的预期效果。(3)典型特征决定了厂家必须做好售后服务和维修服务。厂家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在一个县至少可以选择一两个交通便利的集贸的地方设立专门的维修站。

2.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农村消费硬环境

农村基础设施属于社会公共物品,它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学家认为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一般市场机制是失灵的,为了给农户家庭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农户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有关政府部门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地增加对农村水电、水利、交通运输、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在资金投入过程中要做到重点投入、协调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一场以改造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实现农村自来水、电气化等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

3.加强宣传教育和指导

农村消费者文化素质不高,商品知识欠缺,法律知识淡薄,加上低价格的诱惑让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因此,我们要拓展宣传教育范围,加强对农民的商品知识教育、消费文化和消费意识教育,提高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识别真伪的能力,改变农村消费者落后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为整顿农村市场秩序和保障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创造条件。一是消费观念的教育。要帮助广大农村居民从思想上接受科学消费、可持续消费的观念;二是权利意识的教育。让广大农村消费者了解自己的基本权利,既包括法律权利,也包括经济权利;三是商品知识的教育。提高农村消费者识辨商品的能力;四是加强对农村市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有鉴于此,在人群密集的集贸场所可以定期的开展一些活动发放传单,提高农村消费者的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熊吕茂.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2).

[2]谭彦红.公共财政与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8).

[3]邱爱军,白玮.扩大我国农村耐用品消费的思考.消费经济.2009.25(6).

[4]周建华,周正祥.论农村住户耐用品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经济.2009.25(1)

[5]刘玲玲.基于农村消费需求的家电企业营销策略分析.集体经济.2009.12(上).

上一篇:中国消费市场结构分析与启示 下一篇:中日贸易逆差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