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时间:2022-04-30 12:07:39

【摘要】通过对本院上半年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国内出现过的典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探讨,充分认识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合理使用,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氟喹诺酮;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建议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46-02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为人工合成抗菌药,最早应用的是如萘啶酸(nalidixicacid )和吡哌醇(pipemidic acid),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因疗效差,耐药性发展迅速,应用日趋减少。20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是在6位引入氟原子,使抗菌活性增大。由于具有广谱、口服有效、副作用较少、耐药性还未大量产生等优点,发展迅速,临床广为使用。代表了临床特别重要的治疗进展。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等。

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光字异构体,其活性是右旋体的8~12倍,是外消旋体的2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感染等。并且还具有用前不做皮肤过敏试验、价格较便宜等特点,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但随之,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也迅速产生与传播。近年来左氧氟沙星的一些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屡见报道。今年5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电视报纸上都分别报道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以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其中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分别占严重病例的27.8%、12.7%。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它是以急性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病理反应,若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因此,广大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并加强防范,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1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作用机制

1.1 今年上半年院内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1.1.1 消化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腹痛,腹胀等。我院不良反应报告1例女性盆腔炎患者。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注射0.2g,1次/d,甲硝唑注射液1g,1次/d,中间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间隔。输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min后,该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胃肠反应。它的作用机制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人工合成抗菌药物,而人工合成外源性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具有一定普遍性,可能与刺激性和剂量有关。广谱抗菌药物多数伴有恶心、呕吐、菌群失调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

1.1.2 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失眠,耳鸣,嗜睡乏力,疲倦,癫痫等神精系统不良乏应。我院外一科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例,患者蔡光源,男性,60岁,体重60kg,患疝、慢支炎入院,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2次/d后,出现头晕头痛,全身乏力,耳鸣等症状。它的作用机制:造成神精系统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在于其分子结构上有疏水性氟原子,具有一定的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抑制脑内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加,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其抑制作用与剂量成正比。此患者属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代谢减退,并且日剂量400mg,据文献报道ADR发生率与剂量、年龄有关,可见发生ADR的可能性就偏大。

1.1.3 皮肤及附件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发热等,我院内二科,外一科,分别报告了3例患者,分别患尿路感染,前列腺炎,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00ml,1次/d,分别在输入几分钟、十几分钟后,自静脉回流方向出现皮肤瘙痒并伴有热灼感,医生处理:减慢静滴速度;有一例患者整个手臂皮肤瘙痒、红肿,医生处理:停药,改用头孢类;此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药物的外源性有关,认为是患者的过敏体质所致或者是此药作为一种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结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淋巴细胞致敏而导致过敏反应。

1.2 院外其他典型严重不良反应

1.2.1 过敏样反应:典型病例患者,女,25岁,因肺部感染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25滴/min,10min后患者自诉胃部不适,四肢麻木感,恶心无呕吐,面色苍白,冷汗。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平卧位,测量血压60/30mmHg,脉搏48次/min,呼吸24次/min。给予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5%葡萄糖250ml快速滴注等治疗,40min后患者好转。

1.2.2 过敏性休克:患者女,23岁。因24h内腹泻10余次,于2004年10月28日上午到腹泻门诊就诊。检查:T37.2℃:大便常规:水样便,NXB(++/HP);血常规WBC(9.2×109L),GRAN%(83%),LYMPH%(19%)。诊断为急性肠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滴速30滴/min,当滴注2min时,患者突然出现静脉滴注的左手麻木,头晕,浑身虚脱无力,心慌,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眼前一片空白。量血压为90/45mmHg,心率为78次/min。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继续滴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让患者平卧,吸氧,肌注肾上腺素注射液1mg,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0min后患者症状好转,量血压112/70mmHg,心率86次/min。留院观察2h后平安离院。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很少报道。本病例就诊前无药物不良反应史和癫痫史,患者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合理的时间关系,患者症状与I型超敏反应相符,经及时抗过敏性休克的救治后迅速恢复。因此该病例断定为由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希望临床在使用时加以注意,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品不良反应史,过敏性体质的患者慎用!

1.2.3 少见的不良反应:据调查资料显示偶有肩关节或背疼、味觉异常等症状,中毒性表皮坏死症、皮肤粘膜眼症候群(Stevens Johnson症候群)、痉挛、急性肾功能不全、黄疸(初期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倦怠感、搔痒等)。间质性肺炎(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 X线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伴有假膜性大肠炎等血便的重症大肠炎。(症状:腹痛、频繁性腹泻等)。横纹肌溶解症(症状:肌肉痛、无力感、CPK升高、血及尿中的肌红蛋白升高等)。跟腱炎、肌腱断裂等肌腱障碍。

2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可见,药品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良反应。注意药品存在的安全患,尽量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注意:

2.1 老年人用药: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能力下降,可造成药物蓄积中毒。根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医疗机构调查显示:左氧氟沙星对≥60岁老年人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的患者(P

2.2 儿童、妊娠、哺乳期用药: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软骨组织有直接毒性作用,使软骨细胞坏死,基汁大片液化。影响生长发育,故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宜用。

2.3 使用剂量:国内文献报道左氧氟沙星日剂量400mg 和日剂量200mg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6%和1.58%,有显著性差异(P

2.4 资料统计显示,左氧氟沙星造成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女性多于男性,老年患者多于年轻患者,静脉给药高于口服给药。

2.5 合并用药:国内医疗机构调查显示左氧氟沙星在无合并用药与合并用药情况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3%和4.96%,具有显著性差异(P

2.5.1 应避免与茶碱同时使用,合用可抑制肝微粒体细胞P450同工酶,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而中毒,老年人尤其易发生。如确需同时使用,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调整剂量。

2.5.2 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应用。在国家不良反应中心数据库明确标注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的占15%。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也迅速产生与传播。

2.5.3 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ADR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中应引起重视。

3 建议

临床医生使用左氧氟沙星时,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加强对左氧氟沙星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针对在我国临床应用普遍,使用量大,细菌耐药率高的特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应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它系统感染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它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临床医生除依照药品说明书外,还应了解说明书外的其他不良反应的特点,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做到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何解生.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期刊论文].海峡药学,2005(04)

[2] 梁雁,鲁方兰.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年第5卷第2期

[3] 刘玉山.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30期

[4] 莫惠平,潘秋荣,刘绍德.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中国药业

作者单位:614100 四川省夹江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分期的若干进展 下一篇:ICU患者紧张综合征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