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尝试

时间:2022-04-30 11:36:28

病案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尝试

[摘要] 随着科学的进步,病原生物学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已成为教学的核心。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给教学方法带来变化,而巧妙的运用病案教学法越来越引起广大病原生物学教师的重视。本文从多方面对病原生物学病案教学法进行探讨,以求充分发挥病案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 病案教学法 学生

病案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以病例问题为基础,以临床及相关基础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它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教学病案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有真切的身体力行之感受。

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病原生物学病案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对病案的探究来实现,教师只起鼓励和指导的作用。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病案的剖析、引申拓展和进行正确评价,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灵活和更具深刻性,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病案教学法不仅有相关的材料或数据,而且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它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从而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运用病案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全过程,而且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学会面对新情况,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进行病案分析或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筛选,以获得对探究活动有意义的信息。经过不断的训练,使学生筛选、提取、整合和运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在进行病案分析,尤其是对病案进行拓展、深化的过程中,学生调用的知识已不再局限于某一知识点的内容,可能涉及病原生物学学科的多方面,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由此可见,病案教学即能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灵活调用,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对专业教师的知识、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实际生活中求索适宜教学的病案。

病案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多种疑难问题及其相关的解决方法。组织适当的病案是实施病原生物学病案教学的基础。随着信息交流的不断发展,教师比较容易获得大量的事实材料或现成的病案。但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的差异,在病案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对病案进行挑选,必须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以保证师生间围绕病案所进行的活动是有效的;其次,病案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反映病原生物学现象的典型特征,能揭示有关的病原生物学原理和规律;另外,病案应符合病原生物学学科发展的趋势,把本学科最新的成果展现给学生;当然也得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设置病案的难度,在病案教学中,病案的难度设置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无论是过难或者过易的病案,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程度,可能出现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或只与个别学生进行探讨分析问题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病案教学实施的开始阶段,一般可以从难度较小的病案入手,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逐步加大难度。在病原生物学病案教学中,应尽量缩小教与学之间在时间、空间的距离和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差异。因此,病案所描述的事实,通常是近期发生的事情;而且尽可能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病案(如临床常见的病案),使病案更具直观性、生动性。

病原生物学病案教学,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把各种抽象的原理、概念融合到临床实践当中,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性探索来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仅能准确而深刻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践中的作用,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病案教学法作为一种参与式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尤其是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交流可发现别人的优点,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病案教学法已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或既定的答案,而更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具体的实际病原生物学问题入手,让学生在病案讨论中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加深对病原生物学学实用价值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虽然对病原生物学病案教学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但随着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它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定会逐渐发展成熟、作用也日益明显。在病原生物学病案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外密切接触,相互信任,平等对待,融洽相处。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引导和帮助;另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师生情感也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病案教学法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在病案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学生不善于把握重点,讲解时间过长;学生未接触临床知识而把握不好对病案的难点分析,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今后不断探索,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金发.实行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中国大学教育,2005,(4):8-9.

[2]钟凤兰,李春杰,高允锋等.关于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2):134-136.

[3]朱名胜,宋明华.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手段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225.

[4]周怀瑜,赵群力,张加勤等.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多媒体资料库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6):477.

上一篇:用多元智能理论重新认识学习评价方式 下一篇: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理论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