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出租车营运系统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30 07:24:40

成都市出租车营运系统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针对成都出租车市场表现出的问题及特点,从政策法规、资源配置、信息系统、交通状况及经营机制等方面系统性的分析了造成这一表象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成都;出租车;营运系统;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57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3

一、引言

作为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市经济稳步发展,名气和人气逐日上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但与打造特大中心城市所需要的方便快捷的交通系统不协调的是,作为成都重要客运交通一部分的出租车市场尚不规范,营运效率低下,既给人们出行、公共交通等造成障碍,也影响了成都市的整体形象。

二、成都市出租车市场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2.1打车难,乘客满意度低

2012年九月,笔者在成都市区的不同区域,就五个时段(上下班高峰期及低谷期)打车的等候时间做了调查,统计显示成都打车的平均等候时间不会低于10分钟;上下班高峰期,或者遇上暴雨时,某些路段的等候时间甚至近1小时。另外,路上红绿灯多,经常塞车,既费钱又费时。加之一些出租车司机态度冷漠、素质偏低,也给消费者留下了消极的印象。

2.2出租车司机收益低,经营积极性较弱

成都市出租车表面生意很好,但实际上在扣除各种费用后,司机的收入并不高,单位时间工资水平较低,加之交通拥堵,导致一些司机态度冷淡、出口成脏、抱怨不停。

2.3出租车营运系统不规范,效率低下

部分出租车出现拒载、绕路、宰客、不打表、不开票、强迫乘客组合乘车、冒险驶入公交道等违规操作。需求高峰时段和交通流量密集区打不到车,低谷时段及疏散区行驶着大量空车。

2.4无营运执照的“黑车”频频出现

特别在各大客运集散中心,随处可见无营运执照的“黑车”揽客,黑车泛滥不仅造成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混乱,给国家的税收带来损失,也给出行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隐患。

三、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

出租车市场表现的出的各种问题本质上应归咎于出租车营运系统中各部分出现了不完善之处,详细分析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3.1出租车营运在交通系统中定位不明确

不同的城市交通构成情况不一样,不同人口、不同级别的城市都应该明确出租车的定位,统筹公共交通发展。出租车是作为交通补充还是作为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如果出租车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定位是公共交通的辅助工具,则在出租车行业管理方面,应将出租车有意识的纳入公共交通管理的范畴,遵循服务意识优先和让利于民的原则,并由政府给予扶持。西欧和北欧国家已经树立这种理念,在这些国家,出租车可以使用公交专用线。定位的不准确会直接导致政府在出租车行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目标和体制难以设定,降低管理和经营效率。

3.2营运系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信息手段有待提高

(1)营运数量分析

许多人认为打车难是因为成都出租车数量太少。截至2012年6月,成都市运行的出租车数量超过12000辆,按照一般城市出租车数量公式 (其中N为某城市出租车数量,L为出租车每天平均营运里程,K为平均空载率,V为平均营运速度)计算可得出成都的出租车数量应为18700辆左右,目前还缺约6000辆。但综合以下情况分析,目前持车量是基本合理的。首先,城市交通往往有高峰和低谷时间,如果仅以满足高峰时间需求来确定数量的话,将在其它时间造成大量出租车辆资源闲置。其次,从成都市的交通特点看,步行、自行车和电动车一类是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约占全体出行构成的75%,而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只占10%。成都出租车的需求人群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及本地居住人口的例外出行,所以实际需求量并不会像人口数量那么惊人。其三,政府部门计划通过轨道交通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1号线和2号线均已在2010年10月份和2012年通车,其他两条线路也在陆续修建中。轨道交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挤压出租车市场,降低出租车客流量。最后,从城市环境的角度考虑,出租车的出行方式并不科学高效,不仅容客量低,还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并不提倡过多的使用。

(2)车辆资源配置分析

既然出租车数量是基本合理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打的难呢?从营运系统资源配置的角度,可归咎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导致了在需求密集区和疏散区、在需求高峰和低谷时间车辆营运数量配置不当,管理机构和出租车司机不能实时了解交通路况、顾客需求信息等,使许多车辆陷于堵塞之中不能参与营运,而避开堵塞的车辆又往往造成空载,形成上述的一些奇怪现象。

3.3交通承载力不足

从道路设施上来看,成都市整个规划路网的机动车容量约为100万辆次/天(按30公里/小时的速度计算),而截至2011年,中心城的机动车出行已超过90万辆次/天。据近几年的统计,成都机动车数量的年增长率为12%,而道路面积增长率仅为6.4%,若继续按现时的交通模式,该市道路设施承载力即达到极限,无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由于成都市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使许多出租车相当的时间处于塞车、等待绿灯和缓慢行驶状态,减少了出租车的有效运力和时间,在降低出租车营运收入的同时增加了乘客的搭乘费用,使双方均不满意。实际上,白天许多出租车宁愿在三环以外的客流疏散区拉客而不愿意在中心城区被堵,这也造成了在需求的密集区和高峰时间反而看不到出租车的现象。

3.4出租营运体制不健全

(1)管理体制

有效的出租车管理体制应该是由政府、行业协会、出租车公司、交通管理部门等责任明确、分工合理、市场有序的管理。而目前成都市出租车管理制度不完善,出租车分片区由两个政府主管部门管理,难以做到政策统一协调。行业协会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监督、维权、协调各方的作用,出租车公司主要目标在营利而忽略了对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技能的培训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道路规则制定、路标、红绿灯等交通设施设置、有效疏导交通等方面做得还很不足。

(2)经营和利益分配机制

2008年以来,成都市取消了出租车个人承包,改为企业统一招聘驾驶员并签订劳动合同,出租车经营权属于公司。相对来说,这种方式比个人承包具有更多的优点,政府能通过对为数不多的出租车公司集中统一管理整个出租车市场,出租车公司可以对出租车集中调度配置,实施驾驶员管理及培训,有利于更好的建立行业进出机制。缺点是:出租车公司为了尽快获取更多的利润,会减少车辆维护费用的投入,这样对于安全营运来说存在风险,同时也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从利益分配机制来说,包括成都在内的许多城市都采用了出租经营权有偿使用的方式,即政府将出租车的经营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转让给出租车公司行使,而出租车公司再采用承包的方式将每辆出租车承包给不超过3位的驾驶员经营。出租车公司除支付经营权使用费外,再按法律和政策上交政府管理费用和各种税费及保险。其中主要费用为:经营权使用费1万/辆*年(经营期为6年),所得税为毛利润的33%,营业税为出租营业收入的3%。

出租车驾驶员的营运费用以及上交公司和由公司代收的费用如下表:

单位(元/辆*天)

注:初期承包费是113000元(4年),到期后退33000元,80000元不退。上表将初期承包费不计利息的平摊到每天,便于计算。

根据以上费用情况,如果按照每辆出租车购置成本10万元,经营期内修理费6万元,每天营运总收入500元(扣除燃料费),投资回收期6年计算,每辆出租车有90多万元的利润空间,这还是在对每天营运总收入保守估计的基础上。作为利益分配链条上的政府、出租车公司和驾驶员来说,其利润分成比例大约为23%、50%、27%。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出租车驾驶员利润较低、负担重,没有营运积极性,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集体罢工的现象。出租行业的主要利润集中在出租车承包公司,需要政府通过经济手段进行调节。

(3)投诉及处理机制

投诉及处理机制健全与否体现着一个服务行业发展的完善程度。在成都市,对乘客、出租车驾驶员等利益相关群体来说,缺乏正常有效的投诉渠道,投诉后的处理过程漫长、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处理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从而无法针对一些现存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

四、对策及建议

4.1明确出租车定位,统筹公共交通发展

出租车在成都这座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的城市交通系统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公交车令人失望的速度和可达性,轨道交通的不完善也凸显着出租车的市场不可替代。从这一角度出发,出租车在成都应被定位于公交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承认出租车在公共交通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给予积极的扶持,由相关部门进行出租车行业的合理统一规划和管理,采用单独投资、与出租车公司合作投资、引入外资或民间资金等多种投资方式,完善出租车交通设施、信息系统、检测维修系统、人员培训机构等建设,促进其合理正常的发展。同时,公共交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利益相关,政府不能只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而应从大交通概念着眼,把公交车、出租车、轨道交通、自行车和电动车、步行等各种交通方式纳入全市交通一盘棋进行统筹规划,打破行业管理上的条块分割,成立全市交通协调统管理部门,在政策规则制定、交通设施规划、路网建设、交通方式衔接、枢纽中心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协调发展。

4.2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合理配置出租车资源

目前3G技术已比较成熟,成都市应该建立起基于3G技术的出租车信息系统,各出租车应配置车载GPS、无线通话等设施,该信息系统应该具有全市各区路网信息、人口数量特征信息、各出租车公司情况信息等基本信息,并具有实时交通数据采集、顾客要车信息、车辆跟踪、数据传输分析等功能。通过该信息系统来实现出租车资源合理配置。

(1)合理划分服务区域:根据交通路网状况、各片区人口数量、出行特点、高峰出行时间等数据分析、合理的划分出租车服务区域,每个区域应该有相应的出租车服务点和出租车数量。

(2)实现出租车的合理调度:根据实时交通信息、各时段各区出租车需求数量的分析,控制各区不同时段的出租车服务数量,同时提前避免拥堵,优化路线。可以通过信息中心与出租车服务点(出租车公司)的信息传递并由出租车服务点进行调度。

(3)提高服务效率:顾客有要车需求可通过电话等方式与信息中心联系,信息中心可根据顾客位置和对各出租车情况的跟踪及时安排最近的空车,减少服务盲目性并降低空载率,提高服务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4.3健全营运机制

(1)管理机制:形成由政府部门统管、交通部门协管、出租车公司具体管理和行业协会监督协调的管理体制。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统筹公共交通、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建立交通信息中心以及适当投资扶持等。交通部门主要职责是维护交通秩序、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和道路使用规划、制定交通规则等。出租车公司的主要职责是保持良好车况、根据信息中心信息合理调度车辆、做好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审查、职业道德技能培训等。行业协会则应监督出租车公司和驾驶员的行为,提供行业动态信息、处理投诉以及对公司和人员的维权,协调政府、公司、从业人员、交通部门等之间的关系,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2)经营和利益分配机制:目前成都采用的经营模式应该说比较适合成都市的出租车市场情况,便于政府集中统一管理,但应结合成都具体情况,借鉴其他地区的经营模式加以完善。一是可以对出租车驾驶员实行某些方面的财政补贴,特别是在燃料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下,以减轻其负担并提高经营积极性。另外出租车公司可以在经营期结束、车辆不再具有出租车经营权的时候将车辆无偿或有偿转让给出租车司机,这样可以促使其在经营期内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的车况。

在利润分配机制上,出租车公司占据了利润的大头,并不合理,政府应该采用一些经济调节手段,如规定利润的一部分必须用于车辆维修检查、员工技能培训等,又如可以将目前由驾驶员负担的交强险等费用转移由出租车公司上交,或通过税收手段调节,这样逐渐消除利益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水平,控制公司获利,也可从中获得政府所需要的对出租车营运系统的投资资金。

4.4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1)交通设施建设:根据成都市建设特大中心城市的配套目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目标,做好道路、停车场、综合交通枢纽、停靠站点、交通信息系统和自动控制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建设,对现有的路网路面可根据车流量和具体建筑布局等进行加宽、路面升级。加强轨道交通和立交桥建设,形成地上、地下、空中三维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在立交桥建设中应特别注意在其进出道口拓宽路面,这一节点往往是交通堵塞的集中点,因而在这些路段因尽可能拓宽路面,精确合理的设计红绿灯指示频率。

(2)采用灵活的过渡期措施。缓解交通堵塞不能一蹴而就,在交通系统建设尚未完善的过渡时期,可以采取灵活的措施,缓解压力。例如在一些公交车流量不大的较窄的路面允许出租车使用公交车专用道,增加道路使用效率;道路及管道的施工尽量安排在晚上,降低因施工带来的交通压力。

4.5提升出租车行业窗口形象,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

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从城市形象的高度出发,打造成都出租行业整洁、文明、高效、热诚服务的良好形象。加强对出租车公司的监管、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委派专家作指导和顾问,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对连续检查不合格或存在重大问题的公司进行停业整顿。定期对出租车公司进行服务质量评比并予以公布。定期评选优秀从业人员并建立档案库,组织其旅游、参观、同行交流、业务培训等以激励行业员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期刊等媒体进行形象宣传塑造,树立出租行业的价值观、荣辱观,透明投诉制度及投诉处理过程结果。同时在媒体上可以实现诸如出租行业新闻动态播报、管理心得、好人好事宣传、失物招领等功能。出租车公司应特别加强对公司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其从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立定期IC卡管理制度和出租车驾驶员准入制度,提高从业人员进入门槛。我国出租车驾驶员准入门槛较低,导致一部分低素质的人员影响整个行业形象,对路线地名等不熟悉而导致营运的低效和顾客抱怨。而对于出租这种窗口行业,提升质量的关键是准入机制要健全。

五、结束语

出租车难打的问题已经困扰成都市多年,多数人认为出租车数量少是主要原因,增加出租车数量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可事实并非如此。在我们透过表象,从不同的角度,层层深入分析时,才会发现真正的原因更偏向于政策法规、资源配置、信息系统、交通状况及经营机制。从这些方面入手,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然而,如何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模型,根据每个城市的影响参数不同,确定出一个城市或片区出租车应有的数量以及如何了解顾客需求,并根据实时交通信息实现车辆数量、路线的最优化调度等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相信成都市在措施到位后能逐步改善现有的交通状况,并使出租车行业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高.我国出租车客运业规制的经济学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3):45-46.

[2]张道征,孙健,彭仲仁.城市出租车系统综合完备度指数研究及GIS平台实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3(1):87-96.

[3]李松.“打车难”病根在垄断[J].望,2013(3):18.

[4]谭玲玲,吴群琪.大城市出租车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物流技术,2012(12):35-36,48.

[5]田晟,王璇,司徒炳强.基于博弈论的城市“黑车”存在及管理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4):136-142.

作者简介:何 征(1986-),女,四川攀枝花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交通运输。

上一篇:合肥市少儿英语培训市场调研与分析 下一篇: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