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初中范文

时间:2023-09-28 04:18:37

成都七中初中

成都七中初中篇1

1、因为民间有七八九拜老狗。所以一般不选择初七八九拜年!

2、在很多的地方说法中都有初七不能拜年一说。因为初七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人日”,在今天是要拜祭祖先的。

3、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初七不能出门,初八不能回家,更有人连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进去。

4、 老祖宗传下来的老话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只理解片面的意思,断章取义,则往往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至于原因,现在好多人都说不太清了,就是流传下来约定俗成的。

(来源:文章屋网 )

成都七中初中篇2

20xx七夕送给女朋友的礼物情侣手表

左手拉着右手一起走在道路上,一起走在相互的人生路上,这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所以一对情侣手表就特别显得温馨浪漫,这也是一种表白的寓意。

情侣戒指

七夕节秀恩爱最好的就是情侣独有的一些礼物,那么情侣戒指绝对是非常好的选择,用心寻找一对彼此都喜欢的戒指,那么送给你的她时,肯定会收获满满的kiss。

情侣装

喜好相似,风格相似,待在一起久了,甚至发现你们的神情也开始变得相似起来。没办法,谁叫你们本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呢,你们可以做同样的动作,穿同样的衣服,因为你们深爱的就是另一个自己。

鲜花和巧克力

鲜花和巧克力对于女人来讲,永远没有抵抗力,即使你每次都送这个,或者她嘴上说不要,当她看到鲜花载着巧克力,心里都会立刻软掉的。

七夕乞巧节的习俗七姐会

姑娘们凑钱集资组成“七姐会”,七夕前三四个月,“七姐会”就开始筹备过节所需要的用品。姑娘们用彩纸、米粒、芝麻、瓜籽等材料制作成微型花朵、器皿、人物等各种精美细致的小工艺品。到了农历六月,还将谷种、绿豆放入瓷碗浸泡发芽,制作成作“拜仙禾”和“拜神菜”,供“摆七娘”用。

摆七娘

七月初六晚上,姑娘们各自在家门前或厅堂中摆设八仙桌,插上香烛,点起最好的檀香,将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配上古董珍玩、鲜花时果和胭脂红粉一起摆设陈列,供人参观欣赏,这就是“摆七娘”。

睇七娘

从七月初六开始一连三晚,本地或四乡群众便前往姑娘们家里参观姑娘们的手艺,名曰:“睇七娘”。哪家“睇七娘”的人越多,哪家的姑娘就越体面。香雾缭绕中,男士们认真窥视各位姑娘的一举一动,有中意的便在日后托媒人去说亲。

拜仙

初六至初七一连两晚,姑娘们靓妆艳服,焚香点烛,遥对星空跪拜,这便是“迎仙”。自三至五更,连拜七次,向织女祈求幸福美满,称为“拜仙”。

乞巧

拜仙后,姑娘们手执彩线登上绣楼,对着月光将丝线穿过针孔,名曰:“乞巧”。连穿七枚孔者叫得巧,否则叫输巧。少女们在稀星朗月下,穿针引线暗卜未来。

成都七中初中篇3

关键词: 七佛 金铜造像 样式

金铜七佛造像又名七子佛、七星佛、七世佛,是高古金铜佛教造像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但由于佛教历次法难,高古金铜造像往往毁作他用,现存金铜七佛造像较之其他题材数量少、体量小,不论出土还是传世皆无铭文,故给准确断代造成一定的困难。下面从形制上分析此类造像的总体特征,借以探讨其铸造时代与艺术风格。

一、 造像题材与时代

从造像内容题材看,七佛造像的各个门类广泛存在于北朝以后至唐宋的几百年中,在佛教显宗和杂密造像中都有存在,只是概念各自解释有所不同,是该时期典型的造像类型之一。显宗七佛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或译为式诘佛、试诘佛)、毗舍罗婆佛(或译为毗舍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或译为拘楼孙佛、世楼孙佛)、拘那含佛(或译为拘那含牟尼佛、拘那含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或译为释迦文佛)”。杂密经卷中七佛为“第一维卫佛、第二式佛、第三随叶佛、第四拘楼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叶佛、今我第七释迦文佛”[1]。在密宗的产生过程中,北朝时期《观佛三昧海经》中的《念七佛品》是七佛造像开始流行的重要佐证。

我国现存最早的七佛造像见于北凉石塔之上,为雕刻或线刻八龛像,七佛与弥勒菩萨造像刻与一起。在云冈石窟中的造型也是八佛并坐,但内容有所不同,是七佛加燃灯佛[2]。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85 窟北壁七佛是与无量寿佛造与一起。“而在龙门石窟中七佛也只有一浅浮雕造像,位于第四期,也就是唐初到天宝十三年”[3]。虽然作为浮雕,但与现存唐代以前的石刻七佛相比,龙门造像的七佛形式却是独立成熟的,和现存金铜造像的时代相呼应,为金铜七佛造像成熟的年代提供了一定的佐证。

从现存金铜七佛实物形态考证,佛床底座酌判沃频谋浠对于研究其形制年代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从现存金铜七佛造像酌趴矗其展示出的特征都为初唐以后。北魏至初唐的酌判沃拼蟾欧治两种:在小型造像上显示出来的往往是直线型,中间无突起;较大型分体铸造的独立佛床往往是复杂的花边式酌拧O执娼鹜七佛造像的佛床展现了初唐以后酌诺奶卣鳌P⌒驮煜竦闹胁苛飨咝秃芦尖装突起,大型的佛床为分体铸造,是对称的几个尖状突起转折式花边。酌诺撞克拿妗⑶昂罅矫婊蛘面有横梁。例如河南省博物院展藏有的一尊征集而来七佛造像,定年代为北齐有所不妥。该造像底部无横梁,正面酌庞幸桓隽飨咝秃芦状突起,是典型的初唐及以后金铜造像酌盘卣鳌

从考古发掘的实物看,早期金铜七佛造像多存在于中原及西部诸省份,四川地区唐代金铜造像中鲜有出现。出土金铜七佛造像数量最多的一次是1984年在陕西临潼邢家村的唐代鎏金铜造像窖藏,共30件左右,最高的9厘米,最低的5.2厘米。1965年5月,扶风胜利一厂贞观年间建造的兴隆寺遗址出土七佛铜造像3尊,5.7厘米到6.1厘米。在1985年宁夏西吉发现唐代鎏金铜造像中出土七佛造像3件,最高12.1厘米。在1983年9月山东博兴出土百余件北魏至隋代铜造像中却无一尊独立七佛造像,其造像最晚铭文为仁寿元年,证明在隋朝时期七佛独立金铜造像并没有出现。综上出土状况对比看,唐武宗法难时的窖藏中金铜七佛造像有大量发现,因此推断民间广泛供奉七佛造像是隋代以后才有的。

从高古金铜造像铭文特征分析,个别的初唐金铜造像继承隋代的特点,往往带有发愿文,或刻于佛床,或刻于背光。初唐以后的高古金铜造像,鲜见刻有文字者,这应与佛床形制或当时的宗教习惯有关。纵观现存的七佛造像,基本未见铭文,这旁证了金铜七佛造像形态是唐以后才广泛出现的。

我们综合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和传世文物收藏及文字资料,从其实物铸造工艺,塑造表现手段,以及坑口锈色上综合考虑,独立的金铜七佛造像出现的年代应是初唐以后的几百年间。从武周时期对密教的推崇判断,唐代的七佛造像应该是杂密性质的。

二、造型特征

非独立存在的七佛形象在早期金铜造像中,与石刻造像类似往往成为主尊佛像的装饰部分。例如在首都博物馆所藏的“弥勒说法造像”之中,出现在主佛的背光周围。上海博物馆藏隋代金铜佛群像一铺中,也在主佛背光透雕卷草纹中,间饰七化佛。进入唐代,在七佛造型成熟之后,与石刻艺术相呼应,独立的金铜七佛造像出现了,以莲枝结合菩提树的造型展现出来。七佛造像符号性极强,整体造型如菩提树,中由莲枝相连,上有花朵、璎珞、火焰纹做装饰,自然流畅。

按照七佛的排列顺序,可以把此类造像分为三种基本样式:重层式(图1)、纵列式(图2)和折线式(图3)。

1.重层式

重层式一型:佛排列多分为三层,第一层顶佛,第二层、第三层各三尊佛像成折线式排列。

佛像成禅定印,桃形背光,周围镂空,由莲枝相连接,树形往往高大,底部和中部佛像外缘有荷叶装饰,实物多在13厘米以上,存世较少,多发现于西北地区,从酌畔虏亢崃汉痛媸雷纯觥⒖涌谛馍等推断应在中唐之前出现。

重层式二型:七佛排列作四层,第一层顶佛,第二三四层各两尊结禅定印,成树装沿外缘排列,底部二佛两侧荷叶装饰,从造像铜质锈色及雕刻特征来看,应为晚唐以后的作品。

重层式三型:千体化佛像,见山西平陆县博物馆藏,高16.5厘米,底座分体铸造,佛像排列六层,首层八佛,其他十佛,共58尊做禅定印,莲枝相连,顶部呈桃形佛塔顶状。从底座酌趴赏贫衔初唐至盛唐作品。此类作品残片也有发现,但只存余顶部两层,首层5尊,二层六尊,都作禅定印,桃形背光,顶部火焰纹摩尼宝,周围缠枝莲纹包围,两侧祥云纹装饰。

2. 纵列式

纵列式一型:七佛成直线并行排列,成禅定印,桃形背光,下部莲枝相连,两侧有荷叶装饰,佛床酌耪面有横梁,整体佛像顶部无装饰。见1965年扶风兴隆寺出土,多度较宽,高度在5厘米左右。

纵列式二型:见日本新田氏藏品,七佛成直线平行排列,佛像站立曲举右手,似捻衣带,左手下垂,或执净瓶。足踏莲台,桃形头光并各带一化佛。底部莲枝相连,佛床为分体铸造,配有二力士,中部双狮拱炉,通高12厘米。

纵列式三型:见日本根津美术馆藏,七佛弧线排列,佛像、背光与莲枝分体铸造,左侧二佛禅定印,中间三佛左手施无畏印,右二佛右手施与愿印,通高19.7厘米。

3. 折线式

折线式广泛存在于唐代各个时期,是七佛金铜造像的典型样式。七佛禅定印,成折线排列,中间最高,第二和第六尊次之。整体造像顶部有多种装饰,一般为一月牙状(盘)托一摩尼宝,此类造像多为十多厘米以下者,偶尔可见大型者,树、叶、花、璎珞、火焰纹、佛、莲座、背光制作精致。

三、造像手段

从体量上看,为了便于信众携带传播,另之金铜都是相对珍贵的货币性金属,故小型造像居多。从铸造材料看,现存金铜七佛材质多为青铜,大部分有鎏金,偶尔能见到铅锡合金铸造不鎏金的作品。与其他类型金铜造像相比此类造像虽多为小件,七佛形象大多不具体,但整体气象却生动自然。

从制作工艺看,此类造像运用陶范合模铸造,甚至从笔者偶见的双联唐佛标本可知当时应该是作坊式的批量制作。小型单体七佛其模范主要分为三部分,正面范,背面及底部佛床内芯。铸造时从佛床部位浇铸铜液。较大型者往往采取源于犍陀罗地区的分铸方式,七佛树状形象为插件,底部铸有卯榫结构与佛床相连,这种组合式铸造的运用弥补了较大型造像单体铸造工艺的不足之处。

从现存标本可见,该时期金铜造像在毛坯铸造成型后经过打磨修整,细节再加以阴线刻。由于局部七佛造像很小,造型经验丰富的工匠艺人往往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精湛熟练的技艺展示出了气韵为首、笃像次之的艺术追求。由于当时佛教的盛行,佛像制作者必为佛教徒,本身铸像也是含有宗教仪式的意味,因而能够全心制作,如豆大的脸部刻画的一切皆有且生动之致。整体树状形体中有小的细节点缀,刻画随心,给造像本身增加了灵气。

第三步是鎏金。现存的七佛金铜造像大部分都有鎏金,而且金色略有差别。按金质纯度成色区分,纯度较高金层较厚的通体呈金黄色,鎏金中金的纯度较低者,含银多则发白,含铜多则成玫瑰金色。完成后的造像烁烁放光,虽然纯度可能非人为因素造成,但不同的金色却展示出金属材质的独特之美。

四、艺术内涵

艺术永远离不开宗教,当七佛造像题材从装饰性的石刻走向独立的金铜材质时,这种造像形式便从浮雕石刻变为便于携带供奉的立体造型,从而走向千家万户。独立的七佛金铜造像从整体上看是佛像、莲花、莲枝纹与菩提树的完美结合,疏密得当,刻画线条流畅,集宗教性与审美造型于一体,体现了中国美术造型的意象之美。

树的造型本身就类似与世系表,成功展示出七佛之间的因缘关系。一方面塑造了整体菩提树的形象,另一方面每尊佛像所坐或踩的莲花由莲枝纹相连,镂空铸造,并实现了完美的结合。纵观以往的树装造型,战汉时期我国已有了树状灯盏的出现,整体形象作扶桑树,个别上装饰天鸡、羽人,灯盏和底座多用柿蒂花装饰,是原始信仰与实用美术的结合体。对比而言,这种树状造型方式与七佛金铜造像或有一定的传承关系,佛像本身犹如灯盏一样,照耀世间,普度世人,从而对于七佛教义的阐释更生动自然。

与西方宗教文化类比,在《出埃及记》第三章记述了七连灯台,它有干枝和六个分枝,杏花状的灯盏,燃以橄榄油,整体以多枝的生命之树形象呈现。七盏灯代表着耶和华的全知,至今仍是犹太教圣物。作为圣物都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从七连灯的圣物性质到七佛造像中的相似之处是有目共睹的。加之隋唐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广泛,西安和洛阳都遗存有景教文物,对比看同样作为圣物的金铜七佛造像是否受到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值得探讨。

综上所述,小型金铜造像从北朝至隋唐的几百年中,数代艺术家从雕塑技巧、手法及整体造型表现上进行探索改造,造像技艺达到顶峰,独立的金铜七佛造像在唐代应运而生。它用完美的造型,疏放流畅的线条,灿烂多彩的金色,展示了唐代社会的审美特征。但随着七佛教义的传播兴盛与衰落,七佛金铜造像出现、繁盛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是金铜七佛造像作为特定时代产物的写照。

参考文献:

[1]高楠顺次郎.佛说灌顶经[M].大正藏(第21册),大正年间.

[2]王雁卿.云冈石窟七佛造像题材浅析[C].大同: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5.

[3]徐晖.佛教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7.

成都七中初中篇4

关键词:客家移民;朝祖单;路线;路程;通道

朝祖单就是客家移民回原乡朝拜祖业的行程单,里面记录了行程日期、人员,每日所行里程、所历地域、所宿地名,以及路途气候、景胜等,是所有关于移民路径和通道最为清晰、完整、可靠的记录。在原来关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路径和通道的论述中,学界所作的较多统计和分析,都是从族谱和地方志零星记载的资料进行推演和归纳,尚无真实可靠的详细记载以支持。这个朝祖单的核心是成都市龙泉驿区张彬向笔者提供的《张氏族谱》永扬公版记录的朝祖单,里面记载张氏族人几次回广东联宗、祭祖、修祠堂、修祖坟等,中途短暂拜访一些宗亲,总行程仅需70天左右。[2]下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东山概况

成都东山是指成都东门沙河一线以东至龙泉山的浅丘低山区,清代这里主要归属于成都府华阳县及简州。因这里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客家方言岛”,故而被学界长期关注。该区域虽然邻近“川西坝子”,但农业生产条件在川西坝子中相对较差。同时,该区域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因靠近成都这个主战场,人口遭受重大损失。在清代中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潮中,接收并容纳了大量来自闽、粤、赣三省的客家移民。他们因路途较远、来得较晚、已经没有机会“插占”[3]平原大坝,但因其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千方百计要靠近成都这个大市场。这批以家庭为单位的移民从清康熙中后期开始陆续到来,在清代近200年相对稳定的社会背景下经历了立足、创业、人口发展、文教繁荣,先建同乡会馆、再建各姓祠堂的过程。同时,这批客家移民,仍然与原乡保持紧密联系,如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镇的标志性建筑广东会馆,其题写馆名的匾额即为“大浦曾惠文、梅州赖可基”捐。

二、入川所耗时间和线路简介

笔者从华阳苏氏入川后第10代子弟苏淘声[4]手中得到并影印了一本《华阳苏氏族谱》。这本族谱是癸卯年(1903年)十一月冬至日苏氏族人致祭于勇公(即苏成勇)时商议续修,只记录了清代苏氏家族入川始祖、第二代及第三代成勇公一脉发展到清代末年的情况。而苏氏的入川始祖苏子盛共有5个儿子,苏成勇本人也是三兄弟,即华阳县苏氏一族的总规模应比《华阳苏氏族谱》所载苏成勇这一脉大很多。本文叙述及访问都以苏成勇一脉为主。《华阳苏氏族谱》载:

六世祖苏子盛、字永霏,妣氏廖,二老于雍正三年乙巳岁(1725年)十一月十六日,率子孙在广东和平县送反笃旨灼鹎ǎ越雍正四年丙午岁(1726年)三月十六日,方至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东门外三甲,地名七根槐,佃丁姓田地,遂兴家立业。

这个案例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即在一家10余口人扶老携幼迁徙入川,所耗时间约4个月。在这个基础上,更快的也有三个月的,如成都东山十陵镇清光绪三十四年版《卢氏族谱》所载。也有因为中途人员患病、中途盘缠不够,停下做工,如成都东山木兰镇民国26年版《严氏族谱》所载。本文所述汝英公张氏属于后者,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从江西上犹县迁往四川,暂住璧山县,再迁往简州义和乡第七甲孙家庙侧近张家林。

关于客家人迁川入蜀的详细路线,之前有不少研究客家文化的专家对路线均有研究。如:孙晓芬老师2000年所著的《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一书,提及客家人入蜀的四条路线。第一条路线:从湖南、湖北进入川东三峡入川。客家学的开拓者罗香林在其专著《客家源流考》中述及的《客家迁徙路线图》中,表明客家第四次大迁徙时入蜀的民人,是取道湖南郴州邵阳(宝庆)常德,从湖北恩施进入三峡重庆广汉/成都,还有小部分客家人在行至重庆即上行到会理一带。第二条路线:从粤北进入湖南东部转入长江进川,即从广东北部湖南东南边缘的汝城桂东酃县茶陵丰陵浏阳平江岳阳,从长江入川东。第三条路线:从广东、湖南的边境取道贵州入川。第四条路线:从粤东、闽西北进入江西再转入湖广省境内沿长江入川。

2013年版《颍川堂钟氏族谱》记载钟氏祖妣黄氏于雍正四年(1726年),由广东长乐县铁炉坝,迁徙到四川简州东乡仁善乡小龙溪。由于黄太孺人幼时,父举人正国之教,敏于治内,在来川路上,每到一地赋诗一首,摘录几首于下,显示所过路径:

(一)谒家龛:我祖重伦常,恒游亦有方;此番迁西蜀,何忍别高堂。

(二)长乐早发:天人交迫莫如何,万里移川费切磋;难舍先人庐墓在,一番回首一滂沱。

(三)南雄望月:今宵望月月初圆,银汉沉沉碧玉天;三度团聚三望后,劳君送我到四川。

(四)靖州即事:一从春仲出羊城,日暖风和气象清;喔喔晨鸡频唤梦,嘤嘤啼鸟欲呼名。

花明柳暗春三月,水远山长路万程;闻到西川天府地,安排耒耜好躬耕。

(五)云龙山:盘空突兀一山横,凿路争传力士名;高若全天人似蚁,铤而走险马如莺。

负孩臂箧迟迟进,奉母肩与得得行;最好祥云齐拥护,恍乘龙背度均平。

(六)万县早发:连宵风雨响W铮,坐待天明又启行;万里蜀山尖似笔,子规愁煞儿声声。

(七)重庆口占:登城东望白云封,万里平安福荫浓;祖母分甘孙绕膝,今朝重庆庆重重。

(八)待母登泸州:广州奉母到泸州,无状承欢不自由;二水交流渔唱晚,五峰连峙鸟归休。

征途帝诩慈云护,陟屺天教爱日留;有子若孙勤左右,难忘忧处且忘忧。

(九)五日资阳观竞渡:端阳竞渡到资阳,吊屈龙舟势若狂;大水溪旁聊小住,萍踪万缕击垂杨。

三、成都东山张氏最为详尽的两份朝祖单

东山张氏在新修2015版族谱过程中,在张廷聪家中寻得《张氏族谱》永扬公版,此书为永扬公于清末作为族内管事,抄录了子椿公所著《张氏族谱》,并且延续记录之后几代宗族人口增添、祭祀祝文、修葺祠堂、购买祀田文契、祀田租约、与江西广东原乡宗亲的往来信件、各支捐银名单等资料。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详细记录了嘉庆十八年、宣统二年东山张氏回原乡省亲的记录。特别是其于嘉庆十八年所记载路线,是“湖广填四川”大迁徙完成后不久,当年先祖所迁徙的路途。

东山张氏入川后,长期与原乡及迁往各地宗亲均有书信来往,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祖不畏路途艰险,多次往返于四川与江西、广东原乡。谱载:“既入川,每越二三年,辄还广东、江西省墓。”永扬公谱记录朝祖单,两次往返原乡的记录如下:

1.嘉庆十八年回广东原乡朝祖行程记

行程人员:允盛、安明、裕恒。

八月二十一日,起程,龙泉驿宿;

二十二日,石盘铺宿;

二十三日,石桥宿;

二十四日、二十五、六日,仍然石桥宿;

二十七日,晓即行,资阳县城内宿,简州至此一百里;

二十八日,资州宿,水塘二百里、陆路一百四十里;

二十九日,双凤驿宿,隆昌管,陆路一百五十里;

九月初一,如夏日之可畏,李市镇宿,九十五里,荣昌县管;

初二日,秋行夏令,峰高铺宿,八十五里,荣昌县管,地方好;

初三日,永川县宿,九十里,路经大足县;

初四日,来凤驿宿,九十里,璧山县管;

初五日,石龙场宿,巴县地方,八十五里,路历三县,未详县名;

初六日,重庆府城内宿,二十五里,秋雨湿黄花;

初七日,永兴场宿,巴县管,六十里,秋雨淋漓;

初八日,小观音桥/场宿,七十里,巴县管,关山难越,兼多雨;

初九日,南川地方,白鹤桥宿,菊为重阳冒雨开;

初十日,土桥场宿,七十里,南川县管,阴雨晦昧;

十一日,水江石场宿,四十里,道途滑窄,步难行;

十二日,涪州地方,新场宿,七十里,崎岖不易行;

十三日,羊角迹宿,六十里,天晴无日;

十四日,江口水塘宿,六十里,彭水县地方,诗云:“宛在水中央,其斯与谓兴”。幸沾陈先生之枕衾之光;

十五日,靛水坝宿,九十里;

十六日,羊头铺宿,七十里;

十七日,郁山镇宿,八十五里;

十八日,黄草塘宿,黔江地方,一百一十五里;

十九日,舟北渡宿,八十五里,有刘老师馈泡菜,因食素故也;

二十日,罗锅坪宿,湖北省咸丰县地方,八十五里,多风;

二十一日,洞长坝宿,来凤县地方,一百里,路道艰险;

二十二日,杨家寨宿,湖南省永顺府龙山地方,八十里,自炊饭食;

二十三日,贾家寨宿,七十里,如八十里,沿河涉水何其苦也;

二十四日,脚湖宿,永顺县地方,七十里;

二十五日,车龙坪宿,七十五里;

二十六日,王村起身赶船,辰州府沅陵县地方滩宿,七十里,坐以待旦;

二十七日,水塘宿,一百一十里,四皇居舟中;

二十八日,辰州府舟中宿,六十里;

二十九日,舟中宿;

三十日,舟中宿,此日所历地甚大方,且有好山峰;

十月初一日,宿常德府桃源县地方,舟中,有界石,塘上下山峰多合星体,河水弯曲且多深潭,河有边桃源洞块石,似碑塞洞门;

初二日,宿常德府城外舟中,自王村赶船至此四百二十里;

初三日,宿常德府东门外,待晴;

初四日,龙阳县小塘宿,一百里,王道平平;

初五日,益阳县城内宿,一百里,王道荡荡;

初六日,宿陵子口舟中,长沙府湘阴县地方,一百二十里,系水塘;

初七日,宿长沙府舟中,在城外顺风相送到长沙,水塘一百五十里;

初八日,长沙县地方石塘铺宿,六十里;

初九日,此夜不胜防闲,因诓骗故也,槐树铺宿,浏阳县约,八十里;

初十日,鹿雄地名宿,约八十里;

十一日,亮叔家中宿,三十里,地名营火洞;

十二日,宿亮叔家,设席请李世翁兄弟在席,早饭叔设席,午饭, 汉、伟二叔设席,地名桃子窝处;

十三日,兵马桥宿,四十里;

十四日,改江店宿,江西省万载县地方,八十五里;

十五日,宜春县宝山桥宿,一百里,金瑞走洪塘;

十六日,大塘铺宿,八十里,袁州府过来三十里;

十七日,宿分宜县城内,五十里,雨阻前程,三十里;

十八日,宿花桥,系庐陵县地方,八十里;

十九日,宿大塘,八十里;

二十日,洞岗凹宿,五十里,吉安府早饭;

二十一日,黄沙洲宿,泰和县地方,约八十里;

二十二日,黄土凹宿,赣州府兴国县地方,六十里;

二十三日,程水渡宿,七十里,兴国县南门外五里;

二十四日,仓前宿,七十五里,系雩都县地方;

二十五日,长具墟宿,七十里;

二十六日,宿上坑,会昌县地方,七十里;

二十七日,宿铜岭,六十五里;

二十八日,隘宿,约七十里,筠门岭过去二十五里;

二十九日,宿石牌下,长宁县地方,七十五里;

三十日,白石凹宿,八十里,留车过去三十里;

冬月初一日,当风凹宿,九十里,兴宁县地方,广东平远过;

初二日,兴宁县宿,五十里;

初三日,中道亭宿,十五里;

初四日,到祖屋,五十里,午时入宅,进香火安祖龛侧;

初五日,谒五世祖仙一郎公,何等风光;

初九日,赴潭下墟;

十四日,买货物颜料等项,卯分金课式取于癸酉年甲子约丙申日丙申时;

此路线经过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广东五省;

其中四川里程1835里,陆路1630里,历时28 天,其中石桥停留3天;

湖北里程185里陆路,历时2天;

湖南里程1715里,其中:陆路445里,水路1270 里,历时22天;

江西里程1240 里陆路,历时17天,其中亮叔家休息停留1天;

广东里程205里陆路,历时4天。

历时73天,行程5180里。其中:陆路3910里,水路1270里,除去停留4天,日均行程达到75里。

2.嘉庆十九年返川行程记

闰二月初一日回川,宿凤玉家;

初二日,凤玉家宿;

初三日,长乐县宿,吾父一人,安明父子宿兰川叔公家中;

初四日,兴宁县宿;

初五日,宿阳湖,其泉如水阳,隔县二十里。

初六日,洋田宿,龙川地方,七十里;

初七日,茅甲子宿,八十里;

初八日,宿横岭,九十里,和平县地方;

初九日,小塞宿,九十里,系江西省定南县地方;

初十日,铁石墟宿,信丰县地方,八十里;

十一日,人和墟宿,九十里,信丰县过来二十里;

十二日,宿南康县西门,八十里;

十三日,上犹县宿,八十里;

十四日,水广下宿,六十里;

十五日,登顺叔公家中宿,四十里,登顺弟兄叔侄俱上犹县石溪洞尾伯公凹牛障肚居住;

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数日,具宿登顺叔公家中;

二十日,醮安重公坟地,极其风光;

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宿五世祖姑母家中表叔魏学达、魏学远、魏学连、魏学近,四位酒肉杀鸡,隆礼款待,又出钱一百文,与安明兄等做路上酒钱;

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宿鹅形墟九姑坛,三十里,朝成、朝盛、朝通家中,成叔三顿酒肉饭,盛叔一顿酒肉饭,盛通叔公一顿酒肉饭;

二十七日,宿大塘岸吴店,讳朝礼、安明父子在此等,吾父因买安重公蒸尝故也;

二十八日,杨梅窨宿,二十里;

二十九日,宿湖南省桂东县陈家牌当,八十里,过猴子山,上十余里下十余里;

三月初一日,宿中心墟,衡州府酃县地方,七十五里;

初二日,圆叔凹宿,七十里;

初三、初四日,宿酃县五郎庙朝盛家中,五十里;

初五日,沔渡墟宿,十五里;

初六日,宿陶水市,茶陵州地方,水塘一百五十里;

初七日,宿茶陵州城外,水塘五十里;

初八日,攸县城内宿,九十里;

初九日,僧田宿 衡山县地方,足有九十里;

初十日,三望冲宿,系湘潭县地方,八十里;

十一日,宿新造塘,八十里,离城十里;

十二日,过长沙府省城十里,水塘并陆路一百里;

十三日,宁乡县城外宿,九十里;

十四日,宿益阳县地方,雨隔,尚行六十里;

十五日,宿龙阳县地方,八十五里;

十六日,毓德铺宿,龙阳地方,四十里,因雨阻;

十七日,宿沧港铺,龙阳地方,六十里;

十八日,宿常德府离城十里,地名杨家桥,七十里;

十九日,桃源县地方,罗家店宿,八十五里;

二十日,宿慈利县地方,离城十里,行八十里;

二十一日,鱼米渡宿,八十里;

二十二日,杨林铺宿,永胜县地方,八十里;

二十三日,宿竹园铺,八十里;

二十四日,宿永顺地方,傅家塔,九十五里;

二十五日,踏路铺,宿龙山县地方,八十里;

二十六日,龙山县地方,茨岩塘宿,六十五里;

二十七日,宿老司城塘,湖北来凤县过来十五里,行七十五里;

二十八日,宿湖北省咸丰县地方十字路,九十里;

二十九日,宿四川黔江县城内,一百零五里;

三十日,蔡家漕宿,一百里;

四月初一日,彭水县,郁山镇宿,七十五里,炎热之至;

初二日,宿彭水县城外,水塘一百二十四里;

初三日,宿羊角迹,水塘一百八十里;

初四日,宿涪州舟中,水塘一百二十里;

初五日,宿长寿县城外舟中,一百二十里;

初六日,宿木洞司舟中,一百二十里,巴县地方;

初七日,重庆城内宿,加兴店,九十里;

初八日,宿走马岗,八十五里;

初九日,茶店场宿永川地方,一百里;

初十日,峰高铺宿,荣昌县地方,一百零五里;

十一日,石燕桥宿,隆昌地方,一百里;

十二日,宿滥菊颍隔城三十里,内江县地方,一百一十里;

十三日,莲池铺宿,资州地方,一百里,隔州二十里;

十四日,宿资阳县地方,南津驿,一百二十里;

十五日,宿简州地方,新市铺,一百二十里;

十六日,宿龙泉驿,九十里;

十七日,归到家中,大吉顺;

遂一路之上福星载道。

此次回原乡四人盘费共使去钱三十千零一百一十六文并过年使费在内,回四川盘费公使去钱二十六千九百十八文,以上回原乡由江西并同四川盘费共去钱五十七千零九十六文。

广东原乡省亲回程路线:

经过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五省,水路兼程;广东里程355里陆路,历时8天;江西里程570 里陆路,历时20天,在登顺叔公、表叔魏家、朝成、朝盛、朝通共停留9天;湖南里程1980里,其中:陆路1340里,水路640里,历时27天,在酃县五郎庙朝盛家停留一天;湖北里程165里陆路,历时2天;四川里程1984里,其中:陆路1230里,水路754里,历时19 天。

历时76天,行程5054里。其中:陆路3660里,水路1394里,除去停留10天,日均行程达77里。

而根据东山张氏路线图记载,嘉庆十八年八月二十一日从文安场出发,九月六日到重庆府,除去石桥耽误3天,正好12天,所行里程为960里。嘉庆十九年四月初七从重庆城内加兴店出发,四月十七日归家中,时间为11天,里程950里。所行路线中龙泉驿、石盘铺、石桥、南津驿、滥菊颉⒗捶镦渚在官道中,而且有“王道平平”“王道荡荡”的记述。可以确定先祖回广东原乡所走成渝路线均为官道。至于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的官道,由于资料有限,还待完善及考证。另外往返的路径稍有不同,是事先计划要顺道拜访不同的宗亲。

3.宣统二年庚戌岁回江西原乡朝祖行程记

公举省墓人:子孟公之后怀君之子先棠、号树南、国学生;子椿公之后淮中之子永欢、即登岌巡政厅;子椿公之后永锡之子佐清、号明轩;安稳公之后进先之子大杨。

四月十二日,自省垣东关下船,朝祖路程记:

宿彭山县,水塘一百四十里,路经眉州周三娘(系先琼之母)送办一千作为践行用,又蛋二十只,胡豆瓣半罐;

十三日,宿板桥溪,水塘二百里,乐山县地方,路经青神县;

十四日,宿嘉定府,乐山县管,四十里,提船不行;

十五日,宿泥溪场,一百八十里,宜宾县管,路经犍为县,大佛宕道士贯义鱼滩黄角窝斗吉……门甘罗寺;

十六日,宿南溪县地方,李庄场,水塘二百四十里;

十七日,宿泸州,水塘一百四十里,路经江安县纳溪县;

十八日,宿石门,江津县管,二百四十里,路经合江县;

十九日,宿江津县城外,一百一十里,船老板收账迟延半日;

二十日,重庆府巴县管,金子门宿,一百二十里;

二十一日,宿朝天门广船中;

二十二日,自磔塘起,宿唐家沱,三十里,江北厅管;

二十三日,宿石家沱,二百里,涪州管,离城八十里;

二十四日,宿立石镇河边,二百一十里,丰都县管,离城十里;

二十五日,宿石宝寨,二百七十里,忠州管,将交万县,寨内有玉印,山上十五层楼,正殿阎罗,两旁十殿,有仙景,出米洞,古之字迹;

二十六日,宿古牛沱河旁,三百六十里,路经万县云阳县;

二十七日,宿夔州府西门外,一百二十里,奉节县管,查船换票;

二十八日,宿封箱峡,五里,奉节县管,有仙景,右边“瞿塘(唐)”二字,又有“夔门”二字,又有“开辟奇功”四字,又有古寺,又有孟良梯,又有“天梯津(立隶)”四字,其峡内有白帝城古庙、水涧与八阵图,左右山高百余丈,宽有七八丈,长有二十五里,此日靠船两次,第二次行十里,上者容易下者难,因逆风,故风顺半日能过,此峡若风不顺,又不知要何日始过峡矣;

二十九日,宿峒岗嘴河边,四十里,逆风甚大,奉节县地方;

五月初一日,宿吟滩,湖北省地方,三百六十里,下细雨,经巫山县、巴东县、归州。巫山峡高百余丈,宽有六七丈,长一百二十里,有仙景:左边有棺材,峡右边有万人洞,峡内有兵书宝剑,有益滩、四季凼、牛口滩,第一清滩危险,蒙祖默佑方无恙过去;

初二日,未刻到宜昌,酉刻到上轮船,宿宜昌洋船,一百八十里,船名:快利;

初三、初四日,未刻到汉口,宿轮船中,水塘一千三百六十里,酉刻上大股金陵轮船,八点钟开舟;

初五日,宿九江,五百四十里,申时上升丰轮船;

初六日,下雨,未时开船,宿鄱阳湖口;

初七日,宿汪腾发饭铺,城外北二区三十号,南昌县管,两日行四百八十里,经吴城县,古迹鞋尖山都在湖中;

初八日,上钟裕和船,宿章江门外三圣祠;

初九日,仍然宿章江门外三圣祠;

初十日,仍然宿三圣祠,此数日逗留未行,因风雨具大故也;

十一日,宿南昌县地方,四十里,风大天热;

十二日,宿湖中,因风大,只行五里,丰城县地方;

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宿市汊风大,只行一百二十里

十六日,宿樟镇,六十里;

十七日,宿新鉴县地方,二十五里,日最热;

十八日,宿新鉴县地方,三十里,新热;

十九日,宿新鉴县,城外风大,只行五里;

二十日,宿夹江县地方,风大,只行二十里;

二十一日,宿夹江县,风大,行三十五里;

二十二日,宿吉安府南门外,一百二十里;

二十三日,宿吉水县,三十里;

二十四日,宿舟中,五十里;

二十五日,宿太和县地方,行七十里;

二十六日,宿万安县地方,四十里,路经窑市;

二十七日,宿百嘉,万安县管,洪水大涨行,十里;

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六月初一,仍然宿万安县西门外,两日行四十里;

六月初二日,宿缅情,三十里,酉时暴风四起,将船吹散五十余双,损坏一支,凡坐船者无惊不骇;

初三日,宿灵王庙,六十里;

初四日,宿良口卡,三十里;

初五日,宿寨溪,三十里,赣县管;

初六日,宿五荣桥,二十里,天热;

初七日,宿赣县地方,五十五里,经黄泉路、天主滩、白滩;

初八日,宿先人堂,三十五里;

初九日、初十日,宿赣州西门外,三十里,天热;

十一日,宿凤岗墟,四十里,南康县管;

十二日,宿上犹县,八十里,路经唐江胡三才饭铺;

十三日,仍然宿胡三才处;

于十二日路上,所逢蔡启丰与叔侄言谈投机,即请吾等到舍吃茶,极其恭敬,又请吾等回川时寄信与余,遂生与郭云山之子又同叔侄去刘家公馆问贤瓒公之后,局绅刘守卫请在客堂吃茶,言其同姓不同宗;

十四日,宿广水下墟,六十里,路经元坑十二排,上犹县地方;

十五日,宿石溪洞,在春芳家中,二十里,路经营前,营前去春芳家中十五里,请吃夜饭;

十六日,仍是春芳请早饭,宏选请午饭,宏达请夜饭;

十七日,谒重公坟墓,并清界趾(址),路经黄沙坑石溪洞,离重公坟三十里;

十八日,春芳请早,夜饭赶营前墟,请卢老师看课,祥英请吃茶酒;

十九日,汉邦请早饭,祥英请午饭,景和之子宏升请夜饭;

二十日,益概子宏杰请早饭,祥英请午饭,店主贻才请夜饭,其子名:道森;

二十一日,苏州凹,店主张贻才处宿,二十日起至七月初十日止;

二十二日,请流英来写旗石,甫川如系痒生,随后贺七绝诗四首;

二十八日,谒安稳公坟地;

二十九日,醮安稳公坟地;

七月初一日,泮英请早饭;

十四日,益通请吃早饭,刘贤瓒公长房汝宽公祠堂裔孙请午饭,其裔孙居住凹上老祠堂,男女共计八十有余。

回原乡江西省亲路线:

经过四川、湖北、江西三省,全程水路;

四川里程3015里,历时19天,其中四月二十一日行程里程未记录;

湖北里程1540里,历时3天;

江西里程2210里,历时40天,其中章江门外三圣祠停留2天;

历时62天,行6765里,除去停留2天,日均行程达到113里。

此次依靠现代化水路轮船,所行速度明显加快,其中五月初五日,行至九江,单日行程达到五百四十里,但是也有遇雨、逆水等情况,其中五月十二日,因风大,在丰城县地方,只行五里。

4.宣统二年返川行程记

先棠、登岌、佐清省墓回川程单:

七月十五日,光清、光彩两房蒸尝请食午饭,二桌海参席,宏猷请夜饭;

十六日,自春芳即聘邦屋辞行,宿赤砂凹,六十里,杨店饭铺宿;

十七日,宿上犹县城内,胡万泰处,雨阻行,四十里;

十八日,宿塘江墟,六十里,惠瞻[印益淇]开铁栈请吃茶;

十九日,宿赣州府,六十里;

二十日,宿涌金门城外舟中;

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仍然宿彼;

二十三日,宿五荣桥,一百一十里,路经万安县;

二十四日,宿百嘉,二百里;

二十五日,宿吉安府城外,一百七十里,路经太和县;

二十六日,宿吉水县,天热风大,行四十里;

二十七日,宿夹江县,八十里;

二十八日,宿新鉴城外,六十里;

二十九日,北风大起,停舟一日;

三十日,宿三湖墟,逆风甚大,只行十里;

八月初一,仍宿三湖墟,逆风大故也;

初二日,宿樟树镇临舟,清江县地方,逆风行三十里;

初三日,逆风大,停舟到酉刻,风小水行半夜,七十里;

初四日,行一百里;

初五日,行三十里,午刻到江西省,未刻上道生轮船,宿吴城县,一百八十里;

初六日,到九江水路三百里,戌刻上德兴轮船;

初七日,戌刻到汉口仍宿轮船,水塘五百四十里;

初八日,申刻上大元轮船;

初九日,巳刻开船,自汉口起程至金口六十里,至u州至嘉鱼九十里,嘉鱼至宝塔三十里,宝塔至赤壁二十里,赤壁至新堤四十里,新堤至荆河口九十里,荆河口至十八口六十里,十八口至反嘴三十里,反嘴至车湾三十里,车湾至太师第六十里,太师第至条关九十里,条关至漳州湾九十里,漳州湾至赫穴九十里,赫穴至沙市九十里,沙市至太平口三十里,太平口至堰市三十里,堰市至江口六十里,江口至董市三十里,董市至洋溪六十五里,洋溪至枝江十五里,枝江至泊洋三十里,泊洋至宜都十里,宜都至鼓楼牌三十里,鼓楼牌至宜昌六十里;

从初九日到十二日八点钟到宜昌,共行一千三百六十六里,宿大南门城内彭福兴店上;

十三日上开船至二十一日开船,因江水大涨,高有数丈,非待水消不能行舟;

二十二日、二十三日,雨日行四十五里,宿平善坝;

二十四日,宿南陀,三十五里,入灯影峡;

二十五日,宿吟滩,八十里,出峡;

二十六日,宿归州,六十五里;

未刻行至虎茅滩,将梢杆碰断,前舱打破,洪水涌进三个舱,倒退十余丈方靠岸下;

二十七日,宿益滩,四十五里;

二十八日,宿巴东县,六十里;

二十九日,宿楠木园,四十里入峡口;

九月初一日,宿青石洞,九十里,船翻三次未曾翻下;

初二日,宿洞干嘴,七十五里,夜梦云蒸雨化下雨;

初三日,宿戴溪,四十五里,下雨;

初四日,宿夔州府,三十里,下雨;

初五日,宿八母子,五十里;

初六日,宿东阳子,一百零五里;

初七日,宿小江口,一百里;

初八日,宿大周溪,八十里;

初九日,宿万县西门外,三十五里;

初十日,仍然宿万县;

十一日,宿分水,九十里,万县地方;

十二日,宿梁山县,九十里;

十三日,宿元坝益,九十里;

十四日,宿大竹县,九十里;

十五日,宿李渡河,九十里;

十六日,宿新市镇,八十五里,蓬州地方;

十七日,宿跳墩坝,一百零五里,南充县地方;

十八日,宿顺庆府西门外,九十里;

十九日,仍然宿顺庆府西门外,睽科栈;

二十日,宿集凤场,八十里,南充县地方;

二十一日,宿官升场,九十里,蓬溪与射洪连界;

二十二日,宿高坟嘴,八十里;

二十三日,仍宿高坟嘴,下封门雨;

二十四日,宿罗板桥,九十里,三台县地方;

二十五日,宿金鸡河,九十里,中江地方;

二十六日,宿赵镇,七十里,金堂县地方;

二十七日,仍宿赵镇;

二十八日,戌刻回到文安场大吉。

宣统二年岁次庚戌,彼此付托领馆合同、约据,俱交其中收存。返川路线经过江西、湖北、四川三省,水路兼程。江西里程1600里,历时22天,其中因风大停留4天;湖北里程2276里,历时23天,其中水大不能行船,船停留9天。四川里程3015里,历时28天,其中停留2天。

历时73天,行5766里,除去停留15天,日均行程达99里。此次水路遇到极大风险,二十六日,宿归州,六十五里,未刻行至虎茅滩,将梢杆碰断,前舱打破,洪水涌进三个舱,倒退十余丈方靠岸下。九月初一日,宿青石洞,九十里,船翻三次未曾翻下。这就是水道较少被人选择的原因,即便在“川江通航”之后,以及非洪水期,仍然有极大的风险。

四、新都《黄氏族谱》(玉浩公系谱)、资中罗泉《曹氏族谱》续修本、《颍川堂珍珠钟氏二修族谱》所记朝祖单

据新都《黄氏族谱》(玉浩公系),有回广东旱路和水路两份朝祖单,线路非常清晰,但过程比较简略,下面分别记述:

一,回广东省旱路:四川成都府走简州,简州走阳县,阳县走资州,资州走内江县。内江县走隆昌县,隆昌县走荣昌县,荣昌县走永川县,永川县(走)油溪县(江津),油溪县走李氏坝,李氏坝走铜古顶,铜古顶走酒店亚,酒店亚走蛇皮滩,蛇皮滩走涧水,涧水走松坎,松坎走夜郎三坡,夜郎三坡走童梓县(桐梓县),童梓县走转龙场,转龙场走毛坡,毛坡走破脑场,破脑场走石仟府(此处与绥阳前后冲突),石仟府走小车公,小车公走绥阳(遵义),绥阳走马鞍山,马鞍山走羊角七,羊角七走王平庄,王平庄走渔占沟,渔占沟走樵岭,樵岭走新店子,新店子走沅州府(芷江),沅州府走宝庆府(怀化),宝庆府走衡州府(上饶),衡州府走安仁县,安仁县走邮县(疑为攸县,湖南省株洲市辖县),邮县走八面山,八面山走小井,小井走恒州,恒州走朱砂浪荡,朱砂浪荡走草林U,草林U走下七,下七走旗山,旗山走信丰县,信丰县走界牌,界牌走大粪缸,大粪缸走牛成岗,牛成岗走罗浮司,罗浮司走大隆前,大隆前走兴宁县,兴宁县走南厢水口墟,南厢水口墟走中堡横岗村程钵田老屋辛山乙向。

二、回广东省水路:成都府下船赶江口,江口赶嘉定府,嘉定府赶泸州,泸州赶重庆府,重庆府赶涪州,涪州以下湖广地方,赶湘潭,湘潭赶长沙府,长沙府赶武江州,武江州下江西地方,赶豫昌府,豫昌府赶吉安府,吉安府赶(赣)州府,(赣)州府赶军门岭,军门岭起旱一路过山,走至嘉应州,赶船上到畲坑墟,畲坑墟又赶船上水口墟,水口墟至中堡横岗村程钵田老屋。

这两条线路,笔者在地图上进行核实,所经地名前后有些颠倒和不准确,可能是事后回忆或后人补记时造成。

据资中罗泉《曹氏族谱》续修本,曹玉辉公于大清雍正五年丁未岁,移居四川省成都府资州府罗泉井,“打工”为生,为人忠厚老实,见罗泉有一定发展前途,便回广东率弟(玉彩)和母亲(刘氏)、妻子(刘氏)同上四川罗泉井;十三年后有了一定的积蓄,便与族内万一公的第十三子(法旺)的十一世孙德先,合买四川省永宁道直隶州资中西三里亲睦甲罗泉井衙署上首里许老鹳嘴田地一股。时间为乾隆四年己未岁。曹玉辉又于乾隆二十八年回广东将父亲(赞勋)、大娘(曾氏)检金负上四川罗泉老鹳嘴宅后同穴并茔双葬,以便后世子孙祭扫。

广州老屋至罗泉路有五千三百四十里之遥。玉辉三次来回罗泉至广州,都有明确记载,后世子孙常用之来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其行程分水路和旱路。

水路。资中搭船走泸州到重庆府(12日),到宜昌府(10日),至湘潭县(8日),到萍乡县(16日),再走旱路过山(60里)到卢墟上船至樟树镇(8日),再转江乘船到赣州府(16日),在船至会昌县到均门岭(12日),上岸到广州平远县热水乡(240里)。

成都七中初中篇5

莱州七夕节习俗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叫"女儿节"、"乞巧节",古时候,每到这天前后,妇女都要供奉织女,以祈求能让自己心灵手巧。在莱州有个风俗,那就是七月初六这天过七夕。这不昨天一大早,柞村镇大庄子村马**炸起了七月七的必备品--"翻被果"和"面鱼"。

一走进马阿姨的家,就看到马阿姨正和她的伙伴张阿姨正在擀制过节这天要吃的翻被果。老姐妹俩轮番上阵,擀制完成后,张阿姨负责切面皮,马阿姨把切好的面皮翻好。

翻被果就是用鸡蛋、油和面粉揉成面团然后再擀成薄薄的皮,再切成一小张一小张的,把两张切好的面皮放在一起,中间切几刀然后再翻一下。马阿姨说,她每年都会自己做翻被果,现在有好多人为了省事都不再自己做了,都是直接去买现成的了。

为什么在农村过七夕节都要炸面鱼、翻被果和做巧饼子,张阿姨说,这其实是有段美好的传说的,就是为了庆祝牛郎和织女相会。

张阿姨介绍,传说巧姐和巧姐夫七月七这天相会,农村就是炸一些面鱼、翻被果,还做些巧饼给孩子,来纪念巧姐和巧姐夫,再一个我们年轻的时候农田里有一种草放出一些线,回来弄一些五彩线给孩子绑手线绑脚线,大人自己也绑,就是为了纪念七月七这个节日,这也是农村的习俗。

古时候,妇女们制作各式各样的巧饼子以乞巧,七月初六这天就要供奉上,七月七就要撤供,七月十四再供上,是为了送巧姐。新媳妇回娘家,婆家还要准备好面鱼和巧饼。

各国七夕节信息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但与与爱情无关。现已成为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农历,所以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这个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里,很多地方都会有七夕竹子树,在商店卖夏季服饰的地方、超市结款的地方,都会设立七夕许愿树。在一些大型的庆祝典礼上,还会举行竹饰(由挂许愿短签演变而来)大赛,由当地的幼儿园、小学等学校组织或者公司,创作各自的竹饰,进行评比,选出最有特色的几个进行展示。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太鼓阵阵,"短册"飘飘的街头巷尾挤满观看和游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还有每年夏季的烟花大会。

韩国

祭祀讲究饮食

韩国文学家崔南善在《朝鲜常识》中记载,七夕原来是中国的习俗,后传到了韩国,恭愍王(高丽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牵牛(牛郎)和织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禄给百官们。

韩国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手、织布织得更好。当天早晨妇女们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韩国七夕的另一个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为家庭祭祀和集体祭祀两种。韩国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净的井水,牛郎织女不再成为祭祀对象,她们主要是为了祈求亲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则举行祈求丰收的田祭。

韩国的七夕饮食也有讲究,传统食品有面条、麦煎饼,还有蒸糕。

越南

成都七中初中篇6

这个问题的起因是每一届都有那么几个学生小学毕业数学成绩很不错,但一到初中数学学习就感到很吃力。2007年七年级就有一个学生小学毕业时数学是全年级第一,结果初中第一学期后数学居然不及格,但他的其它学科这种情况都没有这样明显,而他平时上课又都特别的认真。后来我开始思考和关注这个问题,我发现,七年级是学生新生活的开始,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学习中尤其是数学,中小学教学内容、编排体系、授课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差异,这可能是导致很多学生在小学数学学得很优秀,但到了初中就一落千丈的原因。这其中我觉得有一个由小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适应期的问题是很值得关注的。现根据多年来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来谈谈如何做好七年级学生数学教学工作,以供同行分享。

一、放慢教学进度,等待适应性不佳的学生

不同的学生由于悟性不同,基础各异,在面对新的数学内容时适应能力自然有强有弱,有的学生在这种新的内容和授课方式的转变中适应得快,自然数学成绩就比较的好,有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数学成绩就落后得多,其实对于七年级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原来的基础好坏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更关键的是要看谁能在新内容和新授课方式下,适应性更强。这时我的策略就是放慢教学进度,等待那些一时半会适应不过来的学生。但是可能有一个问题出现,就是教学任务完不成,其实只要学生能很好的适应初中数学内容和新的授课方式,后半期适当加快教学进度也是可行的。如我在七年级入学一个半月只安排学习第一章有理数的内容,到了后面学生进入状态后适当加快。

二、适当回顾小学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信心

本来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开始的内容好像和小学数学没有太多的联系了,学生一下子就变得陌生了,又由于更换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又不同,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优秀的学生都有些适应不了,感到茫然,甚至特别严重的会感到厌学。这个时候我们应尽量把初中的内容与小学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做到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新鲜,这样学生会感到学习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自然数学成绩就会上升。如在讲有理数乘除法时我们就可以联系到小学的分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学生自然感觉到新知识和旧知识有很多联系,唯一不同的就是确定结果的符号。

三、转变初中数学教师固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初期尽量向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靠拢

我们都知道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多,课时少,学生的年龄也大些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和小学教师相比最明显的就是节奏快了,一节课容量大了,训练的时间少了,这样一下子造成学生对一节课多个数学概念、多个内容分不清记不住,理解也不透彻,糊里糊涂地开始了初中数学学习,这样会造就学困生学习更加困难,就连有些小学数学不错的学生也跟不上。这时我们就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与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靠拢,多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教师演示点拨,趣味活动,比赛奖励等小学教师经常用到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去调动学生,尽量少用初中教师一贯的方法——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当听众和观众。只有把小学、初中教师各自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结合,做到自然过渡,学生才不会觉得突然,不适应。如教学第一章数轴时,我就利用温度计上的零度、零下和零上来说明数轴上的原点、正方向、负方向。学生会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更加容易接受。

四、平时注重训练和辅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数学少不了训练,没有训练的数学是不能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的。小学由于课时多,内容少,所以教师很注重数学的训练。初中数学由于教学任务重、课时少,平时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讲课和考核上,训练较少,辅导更是少得可怜,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直接导致初中数学的起点就低,为后续数学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特别注意对每一小节内容进行训练,做到课课有训练天天有训练。平时的辅导及时到位,争取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对每个学生心中有数,从而达到人人能够过关,人人能学好数学。

我在近年的七年级教学中一直坚持这么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没让一个学生从小学数学优等生变成初中数学的中后进生,并且我所教班级数学总体成绩始终处于学区的领先位置。

成都七中初中篇7

印象一:办学既要有大众教育的责任担当,又要有精英教育的追求

2008年6月,由成都七中领办的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落户于成都高新区。在教育“高位均衡”理念所催生的“名校集团”办学模式下,“集团”内学校如何由办学同质化的“连锁”运作走向既共享名校资源,又各具个性化的主动发展?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管理者认为:对名校资源的真正享用,取决于自己在这条船上“划着走”,而不是被领办学校“拖着走”。只有以名校文化滋养办学精神,才有足够的能量创造优质教育。

基于上述认识,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深度解读“审是迁善,模范群伦”这一薪火相传的七中文化,并承接其基因,形成“培养学生志存高远、奋发图强、胸怀博大、追求卓越,敢为人先、模范群伦的精神、气魄与胆识,造就大气包容、群贤汇聚、业绩卓异、品牌凸显的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卓越学校”的办学目标。

“办学目标就是育人目标,说到底就是教育本质和品质的追求。落脚到育人,就是育优秀的人。我们希望,在二、三十年后,所出现的大家、大师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中能有更多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当时在任的杨斌校长如是说。

“高调定位育人目标,是否出于一种精英教育情结?”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管理者认为:培养精英,在大众教育资源稀缺的时代不被倡导和推崇,而教育发展到今天,大众教育的问题基本解决,现已进入到高质量的大众教育追求时期,我们还羞谈精英教育,就显得不合时宜。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各国之间的文化、科技和经济实力的竞争,需要教育在高层次的精英人才培养上有所作为,这不是拔高要求,而是应然。《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充分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这实质上是与时俱进地呼唤精英教育。其实,这与高质量的大众教育是水涨船高、相辅相成的关系。

办学有高标准,行动才有高起点,办学才有高效益和快发展。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对办学目标的高定位,合拍于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进程。这种合拍,既源于对教育宏观走向的“正解”,又源于对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反思”。

现在,政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视教育均衡,但学生离乡背井、异地择校求学的热潮不退,足见当前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分布仍然不平衡。

如果,仅满足于有书可读的机会公平,只满足于教育的基础性和大众化,那么,培养精英,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何落到实处?培养高素质人才需不需要从娃娃抓起?如何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提供令老百姓满意的教育?面对这一系列的自我叩问,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达成共识:办教育,既要有大众教育的责任担当,又要有精英教育的追求。于是,七中初中学校共享七中文化,形成“模范群伦”的育人目标。

印象二:构建“领导力课程”,为学生“掌舵”做好准备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而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育人目标与此主张的精神高度契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让学生为“掌舵”做好准备?“沉浸于课程的实施和滋养,是师生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或者说,课程是师生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土壤”,这是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办学者选择创生适应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我们的课程”最直接的理由,也培养“掌舵人”最现实的路径。

创生“我们的课程”,是国家课程校本化重构。除了高远的育人目标驱动这一复杂而艰难的系统工程,还有什么因素促使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敢于啃这块“硬骨头”呢?

“十多年课改,尽管通过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转变而不断推进,教的强制灌输和学的被动接受状态有所改变,但是,课堂改革在热闹了一阵子后又复归沉寂,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渐趋冷却。面对此情,分析原因,我们反思:这除了复杂的环境因素,还因课程实施的个性化不足和不能亲近学生有关。不能亲近学生的课程,潜存着学生创造力丧失的危机,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管理者,正是因为对课改困局的尴尬体验和认识,才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定调子、寻路子、迈步子,走上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之路,并依据“模范群伦”的人才培养目标,旗帜鲜明地提出创生以“领导力培养”为核心的“我们的课程”。

何谓领导力?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办学者的解释是:“领导力”是高质量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人才的内涵之一,即在不同的工作领域内具有领袖气质的有引领力、影响力、示范力和促进力的人,或称:同领域内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因此,这里的“领导力”是广义的,而非狭义的管理属性的“领导力”。

基于这一理解,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通过挖掘、整合课程资源,重建课程规划、优化课程实践,一个呼应国家课程价值取向,体现办学个性的“领导力”课程体系呼之欲出。领导力课程体系由领导力、生存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三大板块构成。三大板块既针对所有学生,又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发展。

板块一:领导力培养。第一,高质量的实施国家课程。通过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经历“高价值”的学习过程,为培养领导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将领导力培养作为必修课程融入到思想品德这一国家课程之中。

第二,开发培养领导力的校本选修课程。其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在八十多门选修课程中,有包含领导力及其培养、中国周边外交、社交礼仪和有关中国南海领土争端、探寻“瓦良格”前世今生、英语国际人文风情、金融小天地等课程内容。

第三,开发培养领导力的生涯规划课程。领导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选择对未来职业有帮助的校本课程。学生通过体验性的选修课程,比如到事业机关调查访问、到企业参观、到工厂实践、到田间劳动,完成体验学习报告,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体会,更加明确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的能力,增强进取意识的自我强化。同时德育类活动也整合到该课程中,在七、八年级,分别在每年安排了走出请进的“立志成才”活动周。在这一周内,暂停全部学科课程,学生走出学校,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如在学生立志成才活动中,学校曾先后安排到生态农业示范村――郫县安龙村、都江堰灾后重建地区、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绵阳核动力研究院等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还请从成都七中毕业后来考上北大、清华和当上院士的校友以及社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成功人士到校讲座。

第四,优化促进领导力培养的隐性课程。主要是在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体现,共实质是创生培养领导力的学校文化,以文化培养有理想追求,有责任担当的“模范群伦”的人。

板块二:生存力培养。根据不同年段学生发展的需求设置选修课程,例如通过厨艺课、游泳和武术课、生命急救课、文明礼仪课等四个模块培养学生的生存力。

板块三:创造力培养。领导力的核心是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有三大模块:第一是动手,通过七个方面的作品制作来体现。如美食作品、艺术作品、精工或刺绣作品、模型制作,机器人作品、项目策划和实施等,其创造行为与成果表现是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第二是动脑。在学科课程的实施中构建“创生型课堂”;开展创造性思维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通过阅读计划的实施进行学生高级思维品质的培养,促进创造智慧的生成。第三是创新人格培养。这里更多的是指隐性课程,例如理想教育,坚守目标与坚强意志和敢想敢干精神的培养。主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来体现。

从课程关系看,关于领导力、生存力和创造力的“三力”培养,主要通过统整学科课程(含心理健康课),校本选修课程和隐性课程来实现。

彰显校本特色的领导力课程体系如何与代表国家意志的国家课程协调一致,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管理者认为: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实施的核心,领导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与教育总体价值取向保持一致,与国家课程的目标任务保持一致,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创生和实践优化,所不同的是,结合自身办学追求和特色构建,部分地强化了国家课程中的某些重要的价值要素。因此,领导力课程与国家课程是水融的关系。

关于领导力课程的预期效果,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管理者表示: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期待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在各行各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者说具有领袖的潜能和素质。即便是被认为发展较慢的学生,在以后也能在某些方面有所引领和影响。

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对学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交流访谈时,老师们情不自禁地谈学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学习方式的良好变化及典型案例,例如:物理课学习日食的知识时,老师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模拟日食现象的视频。学生兴味盎然地从书籍与网上获取信息,形成认知结果,并利用弹珠和手电筒模拟日食现象并制作视频,直观地揭示了原理,轻松地突破了难点。这种创造性地建立模型的思想,让教师欣喜不已,这种“创生”行为,正是高素质人才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所应具有的状态。

印象三:“创生型课堂”是领导力课程体系的“顶梁柱”

课堂,历来是改革的是非之地,更何况现实教育评价模式依旧,实践者无论付出多大的精力改革课堂,都难以看到评价的好脸色,甚至还招来非议。而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却选择以“创生型课堂”的变革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创造性、高质量地实施国家课程,为培养“领导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他们拉开阵势,摩拳擦掌地投入课堂改革,而且是“全校满覆盖”!

“我国教学实践中存在课堂教学沉闷呆板、缺乏活力,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较弱的弊端。要克服这些弊端,就需要不断提高课堂创生水平,培育学生的课堂创生能力,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学习力。”基于这种认识,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将“我要学”、“我会学”、“我能学”视为学习力解放的三大特征,并以“创生型课堂”建构作为解放学习力的主要路径。李笑非校长对“创生型课堂”作了进一步阐述:创生型课堂,是以学生的创生性学习能力为重点,以整合新知识、形成新经验、产生新观点、提升新能力为主要任务,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敢于质疑、乐于创生为重要追求的课堂形态。

这一课堂形态以“学”“思”“创”“生”为核心要素。“学”,是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是课堂创生的前提;“思”,是指积极思考,乐于动脑,是课堂创生的保障;“创”,是指在课堂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产生新方法、形成新成果,这是课堂创生的关键点;“生”,是将外在的知识符号、师生的创生或班级成果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方法与能力,使自己生成新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与能力结构。这是课堂创生的主要目的,最终指向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能力发展。

为了构建“创生型课堂”形态,实现“创生型课堂”价值,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在课堂实践中坚持和践行“建立联系”、“创生意义”、“尊重差异”和“共生发展”的变革取向。

建立联系:将新知识的学习放到更为广阔的背景中,在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彼此联系与融合中实现创生的目的。通过联系旧知,以新“唤”旧;联系学科知识发展前沿,优化知识、创生经验;联系生活,构建新知、探索未知;联系他科,在跨学科的综合联系中实现有效创生。

创生意义:在课堂学习中把外在的符号性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形成新的价值态度、知识经验、方法能力。通过“精神的丰满”、“知识的整合”、“能力的优化”、“状态的强化”加大意义创生的力度。

尊重差异:尊重学生不同发展基础、思维方式、创生习惯与创生水平,对学生的创生行为和差异化成果进行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分析,挖掘潜能,创生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形成自己的创生亮点与风格,最终引导学生在四个方面实现差异发展:一是学习目标的差异化创生,二是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创生,三是学习方法的差异化选用,四是反馈调节的差异化发展。

共生发展:聚合群体智慧,整合多种资源,在群体创生中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发展。创生型课堂力求在行为互促、责任共担、成果共享、资源共建等四个方面建立“共生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创生型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两大实践经验。其一,确立创生型课堂的实践起点: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设计,即思考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设计教学活动”转向“设计学习活动”,通过“创生型学习设计”的专项研究,形成供学生使用的“创生型学习卡”和供教师使用的“创生型助学案”。同时,改变线性或流程式的设计思路,着力设计以创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模块,并在备课环节强化“目标”、“活动”和“调节”等“三大系统”的精心设计。

其二,重视“创生型课堂”的现场改进:评价引路,课例成链。具体操作是,制定“创生型课堂”的观察与评价记录表,以此作为改进和调节教学的依据;将零散的课例研究串联起来,形成一以贯之的研究主题或发展主线的“链式研究”。“链式研究”分两种形态:一是同一课例研究,二是同主题研究。

基于创生型课堂”研究与实践经验,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形成“创生型课堂建构”的理性认知,提出“学生价值系统观照”、“核心要素的螺旋式发展”、“课堂资源的多元整合”等“三大要旨”,为“创生型课堂”的建构与实践提供了“校本化”的理论支撑。

教师,是“创生型课堂”建构与实践的主力军。没有教师的课堂创新素养培养,就没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与能力提升。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通过“三大策略”培养教师创新素养。策略一,消除课堂创新的心理误区,提高课堂情意的创造倾向;策略二,形成课堂创新的共识依赖,提高课堂信念的文化品格;策略三,建构课堂创新的实践生命体,提高课堂创生的能动智慧。在教师创新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老师们没少练“童子功”。

“我们经历六年的实践,一步步向前迈进,从第一年的‘课堂教学常规与课堂教学改革’,第二年的‘教师专业素养与学生有效学习’,再到第三年的‘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提升研究’,我们确立了以‘创生型课堂的构建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课堂变革主题,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开始了课堂‘创生’策略的探索。第四年,我们在‘创生型学习设计’的基础上,开始走进‘创生型课堂’的现场,开始了全校第一轮的课例研究,召开了以‘创生型课堂的构建与教师课堂素养的提升’为主题的第四届教育研讨会,第五年,课例研究持续跟进,在聚焦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召开了以‘课堂创生的智慧’为主题的第五届教育研讨会。第六年,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又开始了云技术支持下的‘创生型课堂’的探索……”李笑非校长平实无华的介绍,为我们呈现了七中初中学校教师创新素养持续走高的真实历程。

进一步透视“创生型课堂”的形态、价值和运行,发现: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围绕“创生型课堂”构建所形成的一系列改革主张和实践谋略,既有厚重的研究味、学术味,又饱含浓浓的生命情怀,彰显了知行合一“接地气”的“课堂文化”。有此课堂文化,解决课堂的问题就不仅是在操作技术的表层着力,还有对育人价值的深层开发,人文情怀的鼎力培育。

当人文情怀与智慧理性联手引领激情、调控行为,课堂改革,将会摆脱迷茫、告别误区、增强效能;当“创生型课堂”的主张和实践谋略为实践者所践行,其效益显现和成功体验便会转化为价值认同;当价值认同成为集体无意识,其价值的养分就会向实践者的精神与行为全面渗透。渗透,正是“文化”的特质和功力!

人文情怀与智慧理性合一的课堂文化,铸就了“领导力”课程的“顶梁柱”!

构建“我们的课程”,既需文化奠基、精神力挺,又需条件跟进。从办学的条件资源看,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从设备硬条件、师资软实力、实践行动、研究基础、对外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登高行远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底气。

观察一:硬件资源的“一应俱全”与“物尽其用”

“走马观花”续建中的校园,初步感受是:面积大,整体布局大气、合理。上下穿越各幢教学楼的走廊,走过一间间信息技术装备齐全的教室,现代化气息与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来到一间教室,发现几位老师正围着几张“异形”课桌讨论桌面的色彩配置。见我们到来,他们说:为了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学校准备配置这种供六人围坐的可拆开可组合的课桌。学校处心积虑地配置“我们的课桌”,足见创生“我们的课程”的决心。

来到一间在后面有固定的录相设备的宽大教室,获知这是“云班”教室。即根据学习需要,以信息平台为媒介,通过人手一个平板电脑,实现室内活动与室外信息的链接与交互,在人机互动中拓展认知渠道,活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效益,优化课程功能。当问及录相装置的作用,在场的老师解释说,此类“云班”属实验性质,到目前为止,在初二年级开设了1个班,初一年级开设了2个班。通过录相,获取实施的过程资料和现场经验,为今后更大规模的实施做准备。原来如此!当人们还在纠结于电脑会不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已经大张旗鼓地搭建起信息化教学的高平台。

路过一间设施别致的房间,我们好奇地走进去,学校管理者介绍,这是学生个体心理咨询室,旁边还有团体心理辅导室。我们在两间心理室来回观看,里面的布置温馨雅致、生机勃勃,与我们通常看到的规范有余,温情不足的心理咨询室大不相同。余兴未尽,又来到一间相对封闭的四壁有强烈色彩搭配的“情绪宣泄室”。“这里的四壁是软性的,不用担心人在情绪宣泄中有肢体的损伤。”我们当即试了试墙面,果然柔软而有弹性!真羡慕那些需要接受心理抚慰与关怀的学生有这样好的条件。

走出“心理健康中心”,又匆匆走过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各类艺术专用教室、网络教室、录播教室、劳技教室,又沿着连廊走出教学楼外,只见校园一侧被隔离的宽敞工地上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这里修建的是能容纳800人的多功能音乐厅,上层是绿化景观,一旦建成,师生就能在这里欣赏高雅的音乐艺术,展示艺术的才能。”听到学校管理者的介绍,我们头脑中蹦出两个词:“一应俱全”、“物尽其用”。显然,“创生我们的课程”有了足够的硬件支持。

观察二:软件资源的“内部聚合”与“外部开发”

“你们看到的这些硬件条件,好比是纳税人和政府为高品质办学搭建了一个漂亮的台子,而要唱好办学这台戏,还需要足够的台上功,这就是办学的软件资源。”我们从学校管理者的话语中读出了隐隐的办学压力。来到校长办公室,基于“构建我们的课程”这一观察视角,我们看了有关师资力量的资料,获得的基本信息是:全校现有31个教学班,教师人数113人,含成都七中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3人,区学科带头人9人,省三八红旗手1人,特级教师1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2人,成都市优秀班主任1人,在省市说课赛课中获一等奖9人,在部级说课竞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3人。全校获得区级以上各种荣誉的共86人。

在软件资源上,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除了聚合并高效利用“教师”这一内部的软件资源,还以开放的意识进行外部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近,聘请了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的教授作为指导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专家;及远,聘请了上海教科院两位博士作为指导创生型课例研究的专家。专家们将自身的研究优势与学校课程建设需要结合起来,对办学的宏观规划、策略构建、实施操作与课题研究等方面提供切实的智力支持。建校后短短几年间,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办学为何起点高、行动快、后劲足,课程创生为何风生水起,我们从这里找到了部分答案。

观察三:研究文化的“落地生根”与“同创共享”

一所学校,在办学软实力提升上有何标识性呈现?无意间,我们在校长的办公桌上发现厚厚两大本打印装订成册的《创造最适宜学生的教育》的“丛书”,一本是《课堂创生的智慧》,一本是《成长的阶梯》。我们得知,这两本书都是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成果,是全校老师的辛勤探索和智慧的结晶,它们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和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还有一本《行走的力量》,已被列入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计划。对于出书,在当前教育界有“一窝蜂”现象,而当我们翻阅这些文字,方才发现,这是一本本真实、厚重的实践者“有话可说”的研究与思考发声。

在《成长的阶梯》一书中,读到扉页中引自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那些年复一年地重复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失掉兴趣。而如果教师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就会变成枯燥事情。教育经验的实质,也就在于教师每一年都要有些新的发现,而在这种发现新事物的志向中,也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力”。联系这段文字,我们快速阅读了杨斌校长的《为教师的群体成长搭建智慧的阶梯》的言之有理、有物有深度的代序文字,对于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研究现状更有一种实感,尤其是看到杨斌、李笑非校长和部分老师发表于《人民教育》、《教育科学论坛》、《未来教育家》的《高价值的学习是什么样的》、《课堂创生的教师素养修炼与实践超越》、《未来课堂创生智慧》等文章,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创生“我们的课程”,是实践艰难跋涉和精神高昂行走,其强劲的步伐得力于“研究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推手。

观察四:“创生型课堂”的“家常便饭”与“营养美餐”

关注“创生型课堂”,自然要看课。看谁的课?一时难定夺,“那就随机看吧。”学校管理者的建议正合我们的意。随机看课,才能看到课堂的“原生态”。

九年级语文课:

教学内容是《故乡》。唐霖勇老师基于文本,以“点式妙言”,“串式妙点”、“面式妙点”捕捉为线索,引导学生朗读和解读文本。交流中,学生从“点式妙言”中摸捉到闰土守住封建规矩,失去儿童纯真,从串式妙点中捉摸到润土地位变化、生活变化、心态精神变化,从面式妙点中感悟到封建社会森严等级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成年闰土内心世界的孤冷隔膜。继而,教师启发学生以一句话从人物的外貌性格、命运变化层层深入地点评人物,学生凭各自对文本的领悟,自信十足地评说,教师以“理解的程度超过老师”的评价对学生思考的深度和个性化大加鼓励。简洁紧凑的教学过程,真实地演绎了创生型课堂“学”“思”“创”“生”的价值追求。

课后交流,唐老师说:在引导的方式上,我这节课部分的“拿来”别人的一些东西,为“创生型课堂”所用。在我们学校,围绕课堂创生,老师们都有不同的招数。

八年级数学课:

赖建勇老师的复习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的内容,昨天我们已经请大家将这部分知识归纳整理在学习卡的“学习助跑”中,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整理的情况。

生1:我是按课本的编写顺序整理的(展示台展示)。

生2:我是从二元一次方程的整体结构进行整理的(展示台展示)。

师:比较而言,你们更喜欢哪位同学的?两位同学都不错,但第二位同学的整理把握住了这章知识的整体结构,他对每一种情况还举例给予了说明,理解得更深刻。

师:现在我们来看PPT上“探究之旅”的一个例子:■+■=7■-■=3

大家先尽量用多种解法在学习卡上自己求解,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比较哪种解法好,最后各组推出最好的解法在全班交流。

(学生解题,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生3:我们是先去分母把方程组化简整理后用加减消元法求得解的。

生4:我们在化简整理后用的代入消元法。

生5:我们用的是换元法。

生6:把原方程组化简后用图象法解。

生7:换元后用图象法解。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好,把老师想讲的都说了,现在大家对刚才的解法进行一个评价,看哪个组的解法最好。

……

课后,我们问及学生学习卡使用情况,赖建勇老师介绍:为构建“创生型课堂”,数学组在集体备课时注重了课堂操作的“四大件”研究,就是将教材、学习卡、助学案、PPT整合研究,这种“四合一”的备课,在于追求课堂“创生”效率。PPT是呈现当堂训练内容,目的在于过手入脑。学习卡的使用则在于每个学生手中有一个可供操作、分析的良好载体,因新课、习题课、复习课型的区别,学习卡体例不同,但多数课有“学习助跑”(准备复习)――探究之旅――学以致用――暂停之思(学习整理)――学习评估(当堂检测)等板块。一堂课上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反馈均呈现于学习卡,课后教师批改,及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调整。学期结束前,装订成册的学习卡便成为复习巩固的资料。看来,创生的课堂,更加尊重学科本体价值的全面实现。

七年级美术课:

在“云教室”看七年级某班第一节“云”美术课――《大家动手做条龙》(第一课时)。曾畅畅老师说: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学习方式,还需要适应。其实,我们看到的是,无需多加引导,学生已自然而然地进入“创生”状态。“作为龙的传人,你们了解龙的文化吗?”曾老师单刀直入开课,学生基于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从龙的历史和龙的传人,龙的图腾和龙的象征,龙的传说和民俗民风等方面交流,感受无处不在的“龙文化”。接下来,曾老师利用视频展示和分析龙造型,以玩龙灯、赛龙舟的视频,建筑龙雕塑,图文并茂地,快捷方便地强化、丰富学生对龙的审美感知。然后,让学生用人手一件的“平板”电脑进行“云”技术的学习体验。当学生通过网络、迅速地搜索到“龙生九子”的传说和其他关于龙的图片与文字时,掩盖不住他们的新奇与自足。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主题选择编排信息,个性化地制作关于龙文化的图文并茂的Keynote,并轮流投射到大屏幕,落落大方地介绍成果。

品味这节日常化的“还需适应”的“云”美术课,发现:学生的“创生”并未缺席,教师的“创生”显而易见。一般而言,教学《大家动手做条龙》,很容易满足于“做”的技艺传授与训练,但教师却从“文化”切入,首先为学生开启一扇拓展审美视野与精神境界的美术文化之窗。未来教育,无可争议地将面临文化传播力的挑战。而此课,以“教”的“文化创生”之光,照亮“学”的“实践创生”之路,这无疑是教者对于挑战的敏感和回应。

如果说,我们随机看到的是创生型课堂的“家常便饭”,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六开本,二百八十多页厚厚的创生型课堂课例研究集《行走的力量》,则是精心研制的课堂营养美餐菜谱。文集扉页借苏霍姆林斯基语录开宗明义:“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文集主体部分,以“知识的活力”、“问题的意义”、“创生的风景”等三大板块,简洁而生动的白描了实践者研究的历程、行走的足迹和创生的力量。各板块分别以不同学科某一教学内容为例,真实呈现“创生型课堂”的构建过程和结果。

例如,数学科以“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有效性”为主题的课例研究,呈现的是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五节《打折销售》这一课堂的创生过程。其中,观点与案例结合,针对“与学习内容缺乏必然联系”“缺乏真实性”“脱离学生实际”“情境开放度不够”的困境提出突围的目标,再以事实描述与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波澜不惊,期待创生”的第一次课,“春风徐来,创生初显”的第二次课,“情境入心,春风化雨”的第三次课的研究过程。然后则是行动研究的理性升华与认识成果,诸如:有效“问题情境”的特点、有效的问题与有效的情境、生型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的主要类型、数学创生型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的设置策略、问题情境的创生点的研究启示。最后才是三次研究后形成的能够突显创生型课堂特质与理想追求的《打折销售》的课堂实录。

其他学科,虽因学科特点各异而研究主题有别,但共同的取向是“创生”,基本的方法是提出并分析问题,行动解决问题,认识成果与实践成果呈现。仅一个课例,就有两万字左右。

课堂研究的“三级跳”,最后留下的成熟和完善的课堂实录,呈现了“创生型课堂”所应追求和可能达到的高品质课堂境界。而这种高品质的课堂境界,提升了实践者对学科课程的高价值追求和日常教学实践的智慧。各科皆有成效,得到各方面认可,例如省教科所生物教研员王愉鑫老师,这样评价周密老师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课:“……教师颠覆教材编写顺序,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从宏观到微观’来感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可感可见的直接感知到借助显微镜的间接感知,让学生从生活世界逐步走进微观世界,主动发现植物体也是由细胞按一定规律构成……云技术的应用丰富了传统的书面、口头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表达交流更充分、多元、生动。”如此评价,可见课堂“创生”形神兼备。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三年,七中初中学校先后请到上海教科院的王洁博士和杨玉东博士作指导,进行了两轮集中而规范的课例研究,涉及的学科有语文、数学、物理,持续跟进的是其余学科的分组课例研究。第一轮是在王洁博士带领下的语文和数学的课例研究,时间两天,每科两轮上课,工作时间每天达12小时,研讨会6个,形成研修日志28篇,文字量近五万。接着进行其余学科的课例研究。第二轮是在杨玉东博士带领下的数学和物理课例研究,时间三天,每科三轮上课,每天工作时间达18小时,研讨会12个,形成研修日志84篇,课堂观察报告30个,文字量近十三万。

课例研究集ㄍ行走的力量》序言中写道:“每一次研究都是在寒冷的冬季,而每一个老师的心却都是火热的!每一次都面临着课例研究和课堂教学任务的双重挑战,每一次没有一个老师放弃,大家挑战深夜,挑战极限!每一次研讨反思后,都是幸福的收获!”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将课例研究当作“创生型课堂”构建的头等大事来做,且乐此不疲地合作攻关,收获的不仅是实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历练了坚忍不拔的改革精神。

与其说,课例研究集是精心烹制的改变课堂“家常便饭”胃口,提升课堂品质的营养美餐食谱,不如说是精心培育的改良课堂生态的种子!

观察五:选修课程的“雷打不动”与“一个不缺”

每周星期五下午第三节和第四节课,是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选修课开课时间。“除了极为特殊的情况,周五的选修课雷打不动”,负责选修课程实施的欧阳唯能老师说。这天,刚好是半期后的第二轮选修课程开设的第一次活动。活动前,不时有更换内容的学生匆匆到一楼大厅墙面看安排总表,还有学生前来向欧阳唯能老师询问活动场地。热闹的校园,很快恢复了平静,全校学生分散后各就各位,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活动。

我们首先进入机器人活动室,十多个学生正在分头讨论如何实施编程设计方案。负责指导的老师告诉我们,这批学生正准备参加一个机器人国际大赛。而邻近的几间计算机室,学生正在接受老师的机器人编程设计指导,气氛紧张而热烈。美术室里,正在进行油画艺术赏析活动。心理活动室,心理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及历史,西方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启蒙。来到学校演讲厅,一大帮学生正在排练自己创作的话剧,排练的“演员”不时被打断,接受同学的建议后又从头再来。走出排练场,那边断续传来还不流畅的管乐声,这边又走来满头大汗披着外衣轮换休息的习练形体舞蹈的小女生。“我们分别开设了普及型和提高型表演类艺术活动,满足学生在这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班学生外聘资深表演艺术家培训指导”,欧阳唯能老师说。

匆匆上下于各层教学楼,看到的是学生自得其乐地参与各种活动。欧阳唯能老师告诉我们:此时全校学生一个不缺地分别参与四十八项活动。当问及这么多活动,如何保证师资充足,欧阳老师说:除了根据需要,在校外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组织和指导活动,本校老师一个都不缺,都要据各自所长审报承担一门选修课程。比如,语文老师有担任梦想剧社、文学沙龙、趣味汉字、四大古典名著赏析、走进电影中的经典等课程内容的指导;数学教师担任游戏中的数学、中外历史上方程求解趣事、逻辑谜题等等课程内容的指导;政治教师担任领导力开发、金融小天地的指导教师。就连有繁忙管理工作的李笑非校长,也承担了《走近化学世界》的选修课。说话间,来到化学活动室,李笑非校长正在忙碌地与学生互动。

“如果,你在周五中午饭后来看班级才艺的轮流展示,一定会为学生的活动组织与表演才能叫好”,欧阳唯能老师告诉我们,这种常规性活动,是表演类选修课的实践延伸。这种个性张扬,才能彰显的表演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这天的午饭后,全校师生会纷纷围聚在舞台,快乐地观看表演。他还说:“我们从毕业学生那里得到信息反馈,他们对于学校生活深深的怀念,那是因为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学校生活,既促进才能,又带来幸福感受。就连那些学困生,也表示很喜欢这所学校。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找到了自尊与自信”。

观察六:国际交流的“虔诚聆听”与“话语自信”

“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与改革态势喜人,很多的新信息需要我们不断掌握。因此提升软件,除了借助于本地专家引领,我们还眼光向外,尽可能打通与外界的联系”,当时的杨斌校长如是说。的确,我们从学校国际交流合作部王岚主任的介绍和她提供的资料中,了解到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对外交流,聆听世界的声音的相关信息:学校长期聘请外教,承担英语口语课程,开发德语、法语、韩语、日语等小语种课程,并引进国际课程VCOP(“VCOP”,“词汇・关联・开场・符号”,在英国被视为一项提高英国学生写作和理解水平的项目),拓展学生了解世界的手段,丰富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学校与英国杜伦中学建立友好学校关系,与英国皇家玛丽学院、美国俄亥俄州佩金斯学校等八所学校缔结“教育发展国际同盟”,深入推进师生交流互访与部分课程资源的共享。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走出去,发出自己的声音:2012年9月、2013年6月、2013年11月杨斌校长先后参加了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的赴韩国教育考察团和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四川―新加坡中小学校长论坛”以及《教育怎样面向未来》的国际论坛,向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等教育同仁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实践探索、成功经验,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和关注。

2013年10月,李笑非校长在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3都江堰国际论坛”中作题为《未来课堂创生智慧》的专题发言,将学校在云技术支持下的“创生型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各国同仁分享。

2013年2月,英语组陈悦老师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苹果全球杰出教育者大会”。

2013年2月2013级11班陈延同学作为成都市杰出学生的代表参加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的“我和铂斯有个合影”活动,作为友好的使者与澳大利亚的青少年进行交流。

2013年11月17日至11月23日,初2015级冯羽正、蓝于婕、李明泽、周心悦四名同学在英语组刘丹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新加坡,参加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和STEP(Singapore Technologies Endowment Programme)组织联合举办的“STEP NUS Sunburst Environment Programme”活动,与来自印度、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的中学生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进行广泛的交流,他们优秀的表现给与会嘉宾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3年10月,学校承办了由成都市教育局联合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共同举办中英校长教育交流暨英国实景课堂展示会(UK-China School Headteacher Forumand UK Britain Day)。2013年10月、11月,学校接待新加坡协和中学与新加坡科兰芝中学访问团,让新加坡学生在七中初中学校进行“浸濡式”学习,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

多视角地解读一个优质学校办学实践的案本,其意义体悟与价值发现而获得的启示,比现象扫描与效果感知更重要。

启示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呼唤课程文化的培育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以“模范群伦”的育人愿景定位办学目标,以“领导力培养”为办学的核心价值追求,进行课程价值观的自我重建,将优质大众教育、精英教育的精神诉求、行为追求融入课程实践,并瞄准课程实践的主阵地――课堂,通过“创生型课堂”的建构,使“领导力培养”的诉求有了落脚点。透视其价值,这无疑是高品质办学精神与实践智慧合一的学校“课程文化”的铸魂和塑型。

有了课程文化的滋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才会彰显特色,充满活力,增强效力。七中初中学校以强烈的课程文化意识,通过对国家课程价值和校本课程价值的理解,功能的梳理,目标的厘清,在课程意义上强化树人,在课程关系上优化结构,在课程形态上拓展内容,在课程实施上创新策略,在课程功能上增强实效。以此建立的培养“领导力”的课程体系,使课程文化之“魂”有“体”可附。

以领导力培养为首的生存力、创新力等三力培养的课程价值、课程体系和课程实践,是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课程文化的立体呈现,这种文化课程文化必将以渗透、浸润的方式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启示二:国家课程校本化,呼唤以整合的思维破解改革困局

反思十多年课改实践,其艰难行进与课程实践缺乏整合有关。正如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管理者所言,尽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变革通过教与学行为转变而不断推进,教的强制灌输和学的被动接受状态有所改变,但普遍存在学习方式变化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在高涨一段时间后逐渐冷却。如此现状,既因教与学方式转变不力不善,更因改革见木不见林的“近视”,故此导致:系统性的课程改革窄化为课堂教与学方式与活动状态的改变,改革,没有与课程本体价值追求建立起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活跃的教学氛围、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态未能与学科学习方法优化、学科质量提升成正比;部分实践者,因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追求的功效难显而选择停步或退却。而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在现实焦虑与迷思中率先觉醒,以整合的思维,从课程的视野、实践的视角培育课程文化,创生适应生本、师本、校本的“我们的课程”,追求课程价值实现与行为变革的统一,破解课程改革“走不动”的困局。这虽属“被迫改革”,但却是“主体作为”。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正需要在被迫“压力”和主体“动力”的“磨合”中再生强大的实践能量。

启示三:国家课程校本化,呼唤课堂变革的自由与规范平衡

曾经,人们对教育改革实效的“唱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经验被改革理念“格式化”之后,只有意向性、自由式的尝试探索,而未建立起可靠的实践技术支撑。这种课堂虽然理念优先、情态活泼,但因形式化、随意性而动摇了学科价值框架的“安全性”。相继出现的课堂改革“模式”建构和“模式化”,无疑因规范有序,便于整体推行而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教学手段趋同、教师个性与学科个性消弭的风险显而易见。

分析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创生型课堂”构建,他们“不锁定”课堂“模式”,在追求课堂灵动与规范、创新与安全上兼而有之,呈现了规避“模式”风险的可能性。

围绕“创生型课堂”的构建,基于发展学生创生性学习能力,实现高价值学习目标,以“学”“思”“创”“生”为核心要素构建课堂新形态,形成“建立联系”“创生意义”“尊重差异”“共生发展”的四个变革取向,并通过“创生型学习设计实施”、“创生性课堂的现场改进”的两大策略呼应“四个取向”。进而,以“学生价值的系统观照”、“核心要素的螺旋式发展”、“课堂要素的多元整合”等三大实践要旨结成的提升课堂品质的思想“统一战线”,使课堂变革在散点式、随意性与标准化、限制性之间保持中立,求得平衡,以生命的活力与智慧的张力灵动而稳妥地向改革的纵深挺进。

“学”“思”“创”“生”的课堂形态,有模式意味但无模式锁定,是一种“泛模式”。它既不鼓励对现成理念的碎片式选择和“为我所用”,又不满足于教学过程的“精心设局”。它尊重的是生本、师本,崇尚的是创生、创新;蕴含的是人文情怀,出场的是智慧理性。人文情怀与智慧理性里应外合,促进教育主、客体零距离、深层次的生命对话。这,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校本特质”和“实践真义”。

“创生型”课堂的“泛模式”,能促进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自主生成,是一座连接改革愿景的有“弹性”能“抗震”的坚实桥梁!

启示四:国家课程校本化,呼唤办学者的课程领导力

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课程文化培育,课程价值追求,课堂实践优化,考量和呼唤办学者的课程领导力。何谓课程领导力?比较简单的说法,是具有对课程价值的透彻理解,对课程价值追求的执著精神,对课程价值实现的引领智慧。而这一切,又体现在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密切相关的三级课程管理与实施上。课改伊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旗帜鲜明地强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等三级课程管理,其核心价值取向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因此,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价值回归和必然趋势。

回归价值,顺应趋势,需要各地各校办学管理者拥有强劲的课程领导力。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管理者,凭对课程价值的到位理解,对课程价值的执著追求,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承接名校文化基因,以优质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结合的理念,对三级课程进行相互关联、补充和融合,构成既符合国家课程价值的统一要求,又适合学校办学个性需求和特色发展的领导力、生存力、创造力培养合一的课程体系,从而体现强劲的课程领导力。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进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改革的高难度动作,而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明辨教育方向,遵从教育规律,增强教育抱负,知难而进,敢于触碰这一改革的根本性问题,通过探索和尝试,为创生“我们的课程”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综合四点启示,从办学管理的视角,我们进一步发现,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课程建设,所寻求的是一条既尊重教育传统,又追寻美好理想,更关注当下问题的课程创生之路。

办学虽有共向,但都在各寻其路。而路子是否宽广,取决于办学者的教育情怀、科学理性,更取决于敢作敢当、独立自主的办学精神。任何一所发展良好的学校,都有与教育发展总体趋势同步的“公转”,更有与自身办学实际相符合的“自转”。在推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历程中,具有“公转”的主动性,拥有“自转”的高能量,是令人期待的办学境界。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正在走向这种境界。

成都七中初中篇8

    唐代新兴的今(近)体诗中,七律起步最晚。国初三十余年间即高祖、太宗时期(618-649),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时五律已初具规模(如王绩《野望》),而七言八句之体仅见杨师道《咏马》、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及稍后上官仪《咏画障》等。这些诗并不讲究平仄粘对规则,从格律角度看仍处于陈隋时代水准。七律之酝酿建创乃在初唐后期唐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高宗、武后时期(包括中宗、睿宗)。由于武后雅好艺文,宰臣文士同声相应,诗坛逐渐活跃起来。但这时期成就着闻的诗家如王杨卢骆四杰和陈子昂等,都崇尚五言体(包括五古、五律及长律);在他们留存的诗集中,竟没有一首七律。七言律的兴起,应当归功于武后的提倡和词臣应制联唱。则天久视元年(700)武后游幸嵩山平乐涧,自制《石淙》七言(可能是上官婉儿)。时为太子的李显(中宗)、相王李旦(睿宗)同题奉和,侍臣武三思、狄仁杰、张易之、张昌宗、李峤、苏味道、姚崇、阎朝隐、崔融、薛曜、徐彦伯、杨敬述、于季子、沈期、宋之问各有《嵩山石淙侍宴应制》。这些作品内容并无足观,但对七律格式(对偶、粘对)的形成起了有力推进作用;而且由于写作者们的显赫身份和地位,其于诗坛创作导向(诗体趋尚)影响深巨。

    这个时期的七律作品,格律形式正在演化,题材多为宫廷侍宴陪游;声华竞逐,藻丽相尚,尚带齐梁余习;不乏佳句,而完章者较少。李峤、杜审言、宋之问、沈期为代表作家。杜审言写于则天天授元年(690)的《大》,声律完全合协,实为初唐七律首倡之作。“梅花落处或疑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及《春日京中有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均称秀朗之句。许学夷说:“杜独挺苍骨,是唐律之始。”(《诗源辩体》卷十三)肯定了他初启门户的作用。沈期继扬宗风,他的七律(存15首,在初唐数量最多)可以用“吞吐芳华,安详合度”来形容。其应制作“富丽之中稍加劲健”(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七),如“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名篇《古意呈乔补阙知之》借咏戍妇怀夫,寄托知己相思之意。带有乐府歌谣情调,笔意流宕,沈德潜谓“色泽情韵俱高”(《说诗语》卷上),姚鼎言其“高振唐音”(《今体诗钞序目》),被明人何景明等推为“唐律第一”。又《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吐属从容,能在平朴的句调中写出贬逐蛮荒的凄感(虽然他的受谪为罪有应得),通篇振拔流利。这些诗作在选材和写法上都已经突破侍宴应制的藩篱和镌琢的刻板作风,“体就浑圆,语就活泼”,对于七律境域具有开拓的意义。胡应麟说“七言律以才藻,则初唐必首云卿”(《诗薮》外编卷四),是允当的。

    二、盛唐(713-755),七律的成熟期

    进入开元、天宝时代,七律应制馀风虽然仍存,但已不居主流;写作上也脱却以缛为工的涂泽气息,重在抒怀达意;其咏山川行旅风物名胜,表现了浑厚高逸的气象和奔放风格。毛奇龄《西河诗话》卷二云:“神(龙)、景(云)律如缕金斫石,开、宝以后便如冶金削石条条矣。”说明从雕镌到不刻琢的转变。这时期七律总数不多,而品质极高,名章互见,呈现出少而精的创作效应。崔曙、祖咏均孤篇横绝名垂后世;崔颢存4首,其中两首有“唐人七律第一”之誉;王维的“渭水自萦”、“居延城外”分别被推为“应制诗第一”、“关塞诗第一”。这种“少而精”的创作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七言律还不是盛唐作者所致力写作的主要诗体,对于李白、高、岑等人来说不过是才华“旁溢”偏师致胜而已。第二,显示了这一诗体潜在的艺术魅力和广阔发展前景,这一点很快就为杜甫的创作令人信服地得到证明。本期从创作倾向看可分为格律派和写意派。格律派讲求声律谐协(合平仄,无复字),对仗工稳,章法严整。李颀是其代表。崔曙的《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祖咏的《望蓟门》和李颀的《送魏万之京》,都是纯雅圆熟之作,可称盛唐正声,足为矩。李所存七律7首,篇篇森整合协,当世无有其二,在七律体的规范化建设上功不可没。明代嘉隆诸子正是从格律程法着眼,奉为圭臬“正鹄”。但李诗法律严而韵意稍嫌不足,王夫之指出已微见“制艺”气味(《唐诗评选》卷四)。我们比较他的《宿莹公禅房》与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即可判然。

    写意派注重意气神理,放笔挥洒,不拘束于对偶声律。崔颢、李白、高适、岑参均属此派(他们当然也有合律的作品)。崔之《黄鹤楼》、《雁门太守歌》,李之《登金陵凤凰台》,皆以歌行体调入律,虽“律非纯雅”,而浑灏流转,读之自有一种豪宕磊落神理飞扬的感觉。高、岑另为一格。高之“黄鸟翩翩”、“高馆张灯”,岑之“相国临戎”、“柳莺娇”、“满树枇杷”等作,并不严守粘对规则。然高诗平朴中饶有情致,又善用虚字斡旋,运脱轻妙,弥见姿态;岑诗长于设色,辞采绮婉,笔情流逸,各具特色。高如“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岑如“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并为情景相映的佳联。高、岑送别诗中联多嵌用地名为对:“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高)“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溪梦里山。”(岑)原亦浑成非出凑泊;但后人竞相仿袭,演为赠酬诗之活套,致叶燮讽刺说:“行中携《广舆记》一部,遂可吟咏遍九州。”(《原诗》卷四)

    盛唐七律作手中,王维最称大家。他的七律既有严整的一面,又不为法度所局限。王世贞谓“兼有李(颀)岑(参)之长”(《艺苑言》卷四),即言章法、情韵二者并美。在王维现存20首律作中,风格多样:“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高华富丽,气象万千;“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秀淡和细,隐含比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积雨”神理,森然生动;“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状塞外异景,雄迈壮观。其次是技巧具备,如对仗中流水对、当句对、借字对、叠字对、掉字对等俱见典型。三是意趣自然,神韵天成,不见烹炼之迹。的确,在杜甫未全力投入七律创作之前,王维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陆时雍说:“后人因绝爱少陵,遂至忽视摩诘耳。”(《唐诗镜》卷十)

    三、中唐前期(756-770),七律的高峰期

    这是杜甫的时代。杜甫现存七律151首(据浦起龙《读杜心解》),安史之乱(755)前所作仅5首,不过“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小巧之句。从至德二载(757)至大历五年(770)逝世止,十四年间写作146首,以丰富的篇什,深刻博大的内容和高度表现技法,将七律艺术推向高峰,影响了大历以后中国古典诗歌诗体的发展走向。杜甫七律的成就,我们用“空用绝后”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后来诗家竭尽全力,都只能得其一体,没有人能够跨越这个高峰。

    杜甫的创造性贡献表现在:

    (一)境界大开。他用七律叙写时事,议论时政,叹息民生凋蔽,反映艰难时世。由于他的努力,使七言律体从初唐时代的宫廷奉制和盛唐时代的抒写个人情感,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了这一诗体的最大功效。王禹说:“子美集开诗世界”,七律的演化进程正是如此。

    (二)诗律精美。杜律分正、变二体。从严格意义说,七律体式到了杜甫手里才完全稳固并臻完美。森严的格律形式,杜甫运用起来驱遣自如,颇有掉臂游行之乐。艺术上达至精醇境地,可举为正体典范的篇制,不胜枚举。其次是变体的创立,即有意打破律诗的通常格式,规矩绳墨中错以散行古调,造成奇纵突兀的态势,朱熹称“横逆不可当”;而又浑融一片,读之抑扬铿锵如出金石,即王士说的“苍莽历落中自成音节”,真正做到“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戛”。《白帝城最高楼》、《暮归》、《晓发公安》三诗,可称拗体律之绝唱。杜甫艺高胆大,他创拗格是“以拗折之笔写拗折之情”(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系从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出发,故能声情并茂,出神入化。后来许浑的拗救句法和杜牧的拗峭作风,无不从中获得启示。宋代黄、陈一派更是专意仿效,演为律体中以奇制胜的别调。

    (三)变化百出的技法。新颖独创的句法,如“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本云叶吟风,梢滴露,倒换错出,化常为奇。意出不测的对法,如“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宋人诗话指为“一句在地,一句在天”。打破常规的章法,如《曲江二首》之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一落花,连下三句。第一句是初飞,第二句是乱飞,第三句是将尽。反复层折,一句深一句,写出既怕看花,又欲看飞花之尽的伤春惜春情怀。再第四句插入强借酒解愁,黯然欲绝。你看他颠倒纵放又极自在。不拘一格的笔法,如《咏怀古迹五首》同是借古迹而咏怀,写法却各不同。第二首宋玉宅,将自己怀抱与宋玉故事引为同调,双管夹写,宾主兼到,寄慨遥深。第三首明妃村,则专咏明妃事,始终无一语涉议论,无一字及己怀,而句句暗地比托,从无限低回中透出负才不偶的抑郁情怀,读来更觉深沉。

    (四)琳琅满目的精品画廊。“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笔淋漓,气象笼罩,“此等气魄从前未有”(赵翼语)。这是杜律中高浑雄大之体,代表了他的主体风格,后人称为“杜样”。“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这是峭险兀戛的拗体。“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洒罗衣”,气调流便,启大历之体调;“路经滟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锻造奇警,辟义山之门径。而《卜居》、《堂成》、《江村》等作,又引出张、王、元、白近易之风和唐季宋元“千家诗体”。

    四、中唐中期(771-804),七律的变化期

    大历贞元间诗人,相互交往频密,因此在认识和创作上容易趋向一致。七律的创作风气与玄、肃时代相较出现了明显的变化。(1)律不同古,律体与古体的区别更显得界限明确,律作中很少再有杂以古调的情况。王夫之批评大历诗人“叛古以成律”(《唐诗评选》卷三),殊不知突出律体的自我格调和风貌,正是大历诗品的独特处和可贵处。(2)讲究词采韵调,姿态弥新。气调趋于流便,风格转为婉秀,刻划益见细腻,抒情成分加强。(3)题材以友情赠别行役书怀为主,善状离绪风景,往往发以巧思,委曲感人。然边幅稍窘,规模渐为收敛,“景不越于目前,情不逾于人我,无复高足阔步,包括宇宙,综揽人物之意。”(《载酒园诗话又编·刘长卿》)

上一篇:爱牙手抄报范文 下一篇:儿童经典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