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研究

时间:2022-10-22 05:47:11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研究

摘 要:在对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研究中,首先确定了线网规模研究的原则,然后通过采用出行需求分析法和线网服务覆盖面积法进行线网规模计算,最后提出成都远景年城市轨道交通的推荐规模。

关键词:成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

中图分类号:F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371-01

1 确定线网规模的原则

确定成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原则如下:满足城市远景年的交通出行需求;满足城市发展目标和环境的要求;不同区域的线网密度符合需求强度的梯度效应;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经验;留有适度发展余地,具有一定的发展弹性。

2 线网规模匡算方法

2.1 交通出行需求分析法

出行需求分析法是通过轨道交通供需平衡分析而进行测算的方法。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可以从出行总量与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推导而来,公式如下:

L=Qαβlγ(1)

Q=P×C×D(2)

式中:L――线网长度(km);Q――远景年城市公共交通总出行量(万人次/日);α――远景年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总客流量的比例;β――轨道交通换乘系数;γ――轨道交通线网负荷强度(万人次/km•日);P――远景年城市总人口(万人);C――远景年居民出行强度(次/日•人);D――远景年公共交通占居民出行总量的比例。

(1)城市特征参数:基于土地容量限制预测远景年成都市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450万,其中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640万,组团585万,流动人口为225万。

(2)交通出行特征参数:根据2005年成都市主城区居民出行调查结果,中心城区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2.58次/日,组团为2.27次/日,参考国内外其它城市人口出行强度的增长规律,远景年中心城区和组团居民出行强度分别为2.70次/人/日、2.4次/人/日,流动人口为3.0次/人/日。成都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为大力发展公交,建立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支线公交为支撑,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公交系统,确立公交主体地位。预计远景公交出行的比例为50%左右,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的50%左右。远景年轨道交通换乘系数由经验值确定为1.4。

(3)线网负荷强度:国外轨道交通建设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采用高运量、低密度的线网,负荷强度高;另一种是采用低运量、高密度的线网,负荷强度低。

(4)出行需求分析匡算规模:远景年轨道交通线网需求规模(见表1)。

2.2 线网服务覆盖面积法

不同区域由于土地利用性质的不同,导致人口就业密度的不均衡,从而导致对轨道交通的需求不均衡。因此不同区域线网规模应按不同的线网覆盖密度分别予以计算,其公式如下:

L=ni=1li(3)

li=Si•mi(4)

式中:L――线网总长度(km);1i ――第i研究区域线网长度(km);Si ――第i研究区域线网有效覆盖面积(km2);mi ――第i研究区域线网密度(km/ km2)。

鉴于成都市城市特点,将其分为3个研究区域,分别为一环内的核心圈层(28.3km2)、一环至三环的中间圈层(160.7km2)、三环外的圈层(882km2)。

在城市一环内的核心圈层,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大多数居住在距车站步行时间不大于15min的范围内,乘客一般在车站的停留时间为3~5min,步行速度为4km/h,由此确定市中心区轨道交通车站的吸引范围为半径650~800m(宜取650m)的圆形区域内。

在其它范围,步行去车站的距离每侧在800~1000m的范围内,除此之外,骑自行车或乘常规公交去车站换乘的距离采用以下竞争模型标定吸引范围。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可以得出,按照远景年城市客运需求分析方法,成都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在381~444km的范围内;按照线网服务覆盖面积计算,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为381km。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数据基本吻合,由此推荐成都市远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为380km左右。

上一篇:新型粉末材料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表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