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花零用钱,取决于你如何给零用钱

时间:2022-04-30 06:40:48

如何给零用钱困扰家长

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当下,人们无时不在享受钱币带来的便利,连许多小小的孩子也成了“持币一族”。现在,在校园里,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说自己从来没花过零用钱。有了零用钱,孩子不仅可以买课外书,饿了买零食,住校的学生还可以为自己买餐具、文具、衣服之类的学习和生活必需品。

但是如何给孩子零花钱?大部分家长却没有仔细想过。以下就是几种由孩子反映出来的家长给零花钱的做法:

小兰:“我妈把我的学习成绩和金钱奖励挂钩。每次我考100分的时候,妈妈就给我100元,90分的时候给我50元,80分的时候给我20元。上次我考了93分,离100分只差7分,妈妈奖励了我50元,亏死了!这次我像前次一样,又考了100分,被奖励了100元。现在我小钱袋里的钱都快到600元了!”

小丽:“在我们家谁最懂事谁得钱最多。比如,帮爸爸买烟,可以得10元;帮妈妈拖地,可以得20元;帮爷爷捶背,可以得10元。每次我都比弟弟得的多。”

小强:“我早就不拿现金了,我爸妈给我了一张银行卡,可以随时支取,到现在里面的钱还没花完过呢!上次我一个好朋友过生日,我花近千元送他了一辆电动玩具车,他可开心了!”

小美:“我上学后,妈妈就不给我零用钱了,说怕我学坏。每当看到同学们自由自在地掏出自己可爱的小钱包,听到他们钱袋里硬币相互撞击的叮当声,我都羡慕得不得了!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有自己的一点私房钱。”

显然,孩子们说的家长的这些做法都显得太随意或太主观。那家长该如何给孩子零用钱呢?如何给孩子零用钱,才使他不至于因手头拮据而影响学习和交友,同时也不至于让他乱花钱或养成某些坏习惯呢?这成了目前困扰一些家长的问题。

给孩子零用钱的错误类型

平心而论,前面几个孩子反映的家长的几种做法,在你我的周围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通过调查家长给孩子零用钱的做法,我给那些做法欠妥的父母进行了归类,大致有下列四种:

1.有求必应型

这是爱子心切,让孩子予取予求的父母。这类父母往往由于自己忙碌而疏于照顾孩子,故而在经济上给予补偿,以为这样做就能弥补欠缺孩子的爱。可是,这样做非但不利于补偿欠缺孩子的爱,反倒会让孩子以为金钱来得太容易而不知节俭,养成挥霍无度的坏习惯;或者让他养成过于依赖金钱的习惯,靠金钱建立友谊,靠金钱维持尊严。然而,这种靠给朋友买高档礼品建立起来的友谊本身就没有牢固的基础,一旦孩子手头拮据,这种似是而非的友情就可能顺势滑坡,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打击。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来说,更不懂如何维持友谊,如果他发现买昂贵的玩具送给同伴,就可以博取同伴的欢心或让同伴听从于他,甚至会养成独断专行、偏执的性格,以后遇到什么事可能都会想到用金钱来摆平。

2.契约型

这种父母要孩子帮忙做事或在孩子达到某项要求、标准时,才给零用钱。这种先尽“义务”才能享受“权利”的方式,看似理性,其实也弊端凸显。因为,义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像按时完成作业、帮爸爸捶背、帮妈妈洗碗擦桌子,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也都是他应该做的,一般也累不到孩子,所以不应跟他订什么契约,并在他完成之后施以奖励。如果是他能力之外的,就更不必签什么契约了,条件不成熟的事,就是奖励也不一定能让孩子完成。倒是孩子会因为家长的契约奖励做法,变得自私懒惰、唯利是图,一旦契约的雇主关系不再成立,孩子根本不会自己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或干脆连作业也不主动完成了。

3.约束型

这种父母属于比较注重培养孩子金钱意识的类型,他们往往计算好了孩子最近可能需要哪些学习用品或课外书、文具之类的,然后,主动和孩子沟通,询问物品的价格,再分毫不差地把钱交给子女。等孩子买回来东西,他们再仔细对照、检查、盘问一番。父母以为这样,孩子就不会乱花钱了,该买的东西也没缺着,自己虽然费事了,但孩子却不容易养成坏习惯,值得。但他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心里很不好过,搞得跟他做贼了似的,久而久之,他要么变得拘谨、保守、小心翼翼,要么跟父母的关系紧张,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以后有什么事也不愿与父母交流。

4.保护型

这种父母性格极端,要么胆怯、小心翼翼,怕零用钱会让孩子学坏,或者怕给孩子带来威胁,遭到勒索、要挟等,从而拒绝给他;要么太专制、强权,认为小孩子根本不需要什么零用钱,也不能自己拥有钱,就像几十年前物质匮乏年代的有些父母一样,连春节孩子得的压岁钱也悉数没收。当然,对孩子的必需品,他们都一一帮他买回。但是,生长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不仅容易没有金钱观念与判断物质价值的能力,还容易变得依赖或暴躁。

做权宜型给钱家长

我认为,在对待孩子零用钱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家长应该学做“权宜型给钱父母”。所谓权宜型给钱父母,就是这种父母懂得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会因子女的年龄、性格、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告诉孩子如何因人、事、时、物、地的不同而正确地使用零用钱。通过父母传授的这种观察、判断、应变与自制的方法,子女可以养成正确使用金钱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态度,既不会大手大脚花钱,又不会前怕狼后怕虎的该花的钱也不敢花。我们经常说大人是“会花钱就会挣钱”。对于孩子来说,会花钱则等于帮父母省钱,因为父母有时候在不知孩子真实需求的情况下,就给他乱买东西真的还不如不买,白白浪费家中钱财。而通过权宜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有计划地花钱无疑减少了家里的支出,避免了浪费。那权宜型家长具体该怎么做呢?首先要有正确的给钱态度或认识;其次,辅以正确的给钱方法。

权宜型家长的正确态度:

1.及早树立正确的金钱使用观 金钱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极大,要从一开始就建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教导他使用金钱如同使用木工、烹调、缝纫、电器以及各种日常生活工具一样,是我们生活借助的一种手段,既不让孩子对金钱产生膜拜,又足够重视,能理性地学会一些正确的使用与管理方法。

2.修正已有认识 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之前,首先得了解孩子对“钱”的已有认识。孩子对钱的认识,不用说,会很片面、浅显,你在他这个基础上,加以修正,他更容易理解。

3.远离奖惩 永远不要以金钱作为奖励或惩罚孩子的手段。这只会让孩子忽略事情本身,而过度追崇金钱。

4.不要无理由克扣 孩子的零用钱类似于大人的薪水。没有人喜欢老板老拖欠自己的薪水,所以,对孩子的零用钱,最好不要克扣。如果事出有因,要跟他讲明情况。

5.自由跟责任挂钩 零用钱既给孩子了,就要允许他有自行支配的权利,但给了他自由,还要教他负起一些使用的责任,比如用这笔钱买的东西万一不合适怎么办,产品有质量问题怎么办,这样会教会孩子负责任地花钱买东西,不糟蹋父母的血汗钱,又有助于从小培养他的维权意识。

权宜型家长的正确方法:

1.零用钱的数额宜视孩子的年龄、城乡地区、家庭的经济以及孩子的性格、判断力、自制能力而定,还要参考孩子经常要买的物品的价格。

2.配合家庭预算,和孩子共同议定零用钱的数量及发给的办法。

3.必要时让孩子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并和他共同做一个如何使用零用钱的预算。

4.多观察、多了解孩子对零用钱的需求以及环境的状况,再决定给零用钱的数量。

5.给年幼孩子零用钱时,让他对数字和数学先有直接的了解与兴趣。

6.给零用钱的方式宜因年龄而异,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妨采用“日薪制”,小学生宜采用“周薪制”。给零用钱时教孩子量入为出,并且培养他的责任感。

7.给孩子零用钱应有间隔性,不要让大孩子天天跟你要钱,感觉有压力。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大,给钱间隔时间应越长。

8.随时考查孩子使用零用钱的方式,和老师保持联系,以了解孩子在校使用零用钱的情形。

权宜型家长的八不原则:

1.不要让孩子养成予取予求的要钱习惯。

2.不要以过去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生活水准。

3.不可预付。

4.不要让孩子有借贷的习惯。

5.不因自己的情绪随意增减孩子的零用钱。

6.不可用金钱来贿赂孩子。

7.不要让孩子变成金钱的奴隶。

8.不要以为金钱可以买到孩子的幸福。

上一篇:王极盛:高考也是对心态的考验 下一篇:阳光翻过我的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