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恒定的快乐

时间:2022-04-30 01:09:55

智慧是恒定的快乐

【摘要】在培智班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学会把学生当自已,这样我们才会呵护关爱学生;我们要学会把自己当学生,这样我们才会换位思考,体谅学生;我们要学会把学生当学生,这样我们才会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增长智慧?本文提出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生活和文本,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关键词】培智班 语文教学 快乐智慧

培智班的学生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都不及常人。他们有的语言发音不清楚,有的动作不协调,有的甚至没有自理能力,由于他们身体和心理特点,在学习上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培智班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学会把学生当自已,这样我们才会呵护关爱学生;我们要学会把自己当学生,这样我们才会换位思考,体谅学生;我们要学会把学生当学生,这样我们才会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蒙田说:智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恒定的欢乐,它的境况有如目外的景物,永远的宁静。所以,培智重在培心,让学生快乐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达成培智的目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

教师要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尊重、关心、爱护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也有好多闪光点,这样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增加学生自信,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快乐的教学环境,使他们克服退缩、压抑、自卑等不良心理。这是快乐教学的前提。

比如,在进行《春节》教学时,课前,笔者得把教室布置得喜气洋洋的,在教室里挂着五颜六色的拉花,在黑板上贴着春联,窗户上贴上学生亲手剪的窗花,同学们一进教室就立刻感受到了春节的气息。上课时,当教师问到“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你会看到什么?”时,同学们就会根据教室布置来回答问题。整个课堂的上课气氛非常的活跃,大家好像沉浸在欢快的春节之中。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培智班的教师更要尊重、关心、爱护和信赖学生,要常用慈爱的目光注视他们,用关爱的语言和他们进行交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慈爱真挚地对待他们,从而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时刻感到爱的暖流,从而对语文科目产生热情。多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多给他们以成功的希望和帮助,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他们鼓励性的评价,使其享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自信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手段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调动多种感官,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景、其物、其人仿佛伸手可及,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达到最佳求知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中,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培智班的学生来讲,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对学生是陌生的,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能给学生以新奇感,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传统的拼音教学,是靠老师不厌其烦地示范,学生不断地触摸老师的喉部找发音部位,一切跟着感觉走。而且由于部位和方法不对,发出的音不准又难听。最形象的发音教法是在教b和P时,看老师用纸张演示气流的走向。这种方法枯燥无味,落后原始,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培智班学生存在智力障碍,我们要因“特”施教。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把声带、口腔、舌头、鼻腔客观地展示在聋生的面前,而且可以形象地把发音时声带的伸缩变化、口腔开合的大小、舌头的位置变化、鼻腔中气流的走向等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豁然开朗,自然学得准确而迅速。如此反复地演示、学习,既方便了学生模仿,又让老师少费口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紧密联系生活和文本,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语文共存。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就是语文的第二课堂,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就丧失了它的另一半。

如:笔者在教学认识句段时,让学生到花园里看花说花,然后把学生说的要点写下,让学生明白一段话中有几句,接着让孩子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然后告诉孩子一个句子后面有这些标点符号的,通常就是一个完整句。如:“一串串宝石似的水珠飞腾着,落在玉米上,挂在稻壳尖上,洒到棉桃上。啊!真没想到,水像长了翅膀,飞起来了。水究竟是怎么飞起来的呢?”这一段中有句号、感叹句、问句,是由四句话组成了一个自然段。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凡是引用的话,所想的内容或对话时说的话,不管里面有几个标点符号,都只算一句话。由于弱智关系,他们未能独立地运用有效的方法帮助记忆,加上他们理解力弱,信息贮存及记忆不系统、不精确,因此,要将生活和文本加以联系,帮助他们理解句子。

培智教育,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要逐渐加大难度,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用“你真聪明”“你真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从中找到快乐。

参考文献:

[1]赵霞如.何在培智班搞好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艺术. 2010(08).

[2]王晴漪.谈地方特色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1).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多媒体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的整合应用 下一篇:个性化阅读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