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时间:2022-04-29 07:43:16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 病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作为病理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临床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探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需求的问题,改革和优化病理学实验教学,是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应用型本科医学人才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c)-0155-03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of pathology based on the goal of training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YE Song-shan BIAN Hua XU Guo-chang ZHANG Chao-yun

Zhang Zhong-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 473004,China

[Abstract] Pathology has highly practicalness.Experimental teach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athology teaching is the necessary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enhance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which can′t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alents training in medicine,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and optimiz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 teaching on pathology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medical talents.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Path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Teaching reform

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特点(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疾病的结局,为早期发现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和预防疾病奠定理论基础,当前条件下病理诊断又可作为临床确诊疾病的“金标准”[1]。病理学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病理诊断思维、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到大众化模式的转变,医学院校面临着调整发展方向、完善内涵建设等任务,培养职业素质全面、富有创新意识、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服务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已经成为多数医学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3]。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教学资源、教法陈旧、内容滞后、形式单一、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4],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改革病理学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1 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改革

由于病理学知识内容多而稍显枯燥,多数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造成实验教学课时少、学生操作机会少等现象,实验内容不丰富,实验项目多以验证性为主,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加之教学条件不同,没有统一的实验教材,应用的教材版本和内容陈旧,像一些新发疾病或发病率高的病种,如性病和艾滋病等没有纳入实验教学,教材内容得不到及时修改、更新和补充[5],这些均不利于学生深入掌握实验内容,造成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比较差,限制了学生认识疾病和临床诊断思维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因此,需逐步重视实验教学,适当增加实验学时数,将实验课时比例提高到40%~45%[6],保证学生掌握实验内容和技能操作的时间,更好地培养动手能力。及时更新、补充和优化实验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利用教学医院的资源,在第1次病理学实验课可以安排学生到病理科见习,讲解病理诊断工作流程[7];根据医学发展,将一些常见病、新发病种和发病率呈上升态势的疾病纳入实验教学,在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等,使学生在观察病变的过程中,适当结合临床病理联系,这样就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实用,从而改善了教学效果[8]。

2 探索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或“注入式”模式,虽然教师在系统深入地讲解病理知识上发挥一定优势,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缺乏热情的现状。如结合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模式,合理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教学方法,采用“角色互换”的师生互动授课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讨论和交流等互动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以往“一言堂”的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达到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9]。

3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数字虚拟切片、数码互动系统等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已经成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是探索和实践全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在推动网络课程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0]。

病理学属形态学范畴,形态学观察对于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起到关键作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标本和切片掌握基本病变,而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条件落后等局限性,如挂图对典型病变细节的描述稍显粗糙,多媒体课件制作过于简单,学生实际观察的情况与对照存在偏差,学习就不容易抓住重点,造成学生丧失信心和兴趣,因此,实现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成为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如利用数字化虚拟切片,构建大体标本三维立体图像,建立数字化病理标本库,使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亦可以随时检验学生实验学习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学生人数多和典型标本数量不足的矛盾,避免出现珍贵标本易破损、难保存的问题[11]。

应用数码网络互动系统,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与学,使学生有重点的认识典型病变,节省了教师重复解答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与病理学课程紧密结合的人体形态学等教学资源,建立病理学实验教学素材库,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精选临床病例,优化实验教案和课件,积极开展课程网站建设,利用现代化的媒体途径如QQ群、微博、微信等,可以为病理学信息的储存、加工、获取和传递提供有力的支持[12-13]。

4 定期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

受实验课时限制,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每周定期开放实验室,方便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组织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细胞组织化学、动物模型复制等病理学研究方法,为学生学习新技术、进一步巩固实验教学效果提供便利[14]。在实验室开放的情况下,实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适当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申报各类学生自选命题实验项目,将科研和创新思维贯穿在实验教学中,既可以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优化教学结构,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其学习和科研热情,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病理学知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5 结合专业导向,体现实验教学特色

医学院校往往开设有临床、检验、影像、护理等专业,各专业具有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有所侧重,结合专业实际开展病理学实验教学,突出特色,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病理诊断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并非如此。

针对这种状况,可根据专业、层次、学制等特点,立足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教学。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临床病理诊断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可将临床病例讨论结合大体标本及切片观察作为实验重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总结,完成病理诊断;针对影像学专业的学生,病理大体标本的辨识比光镜下的组织结构辨识更重要,教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应结合影像学特征,对比大体病变和影像图片,突出两者间的关联,衔接好病理学与影像学知识;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重点是通过观察组织细胞及病变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功能、代谢的改变,也可增加部分病理学检验技术如标本处理、切片制作、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等,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服务;护理人员是通过患者大体形态和生命体征变化来判断病情的,所以面对护理专业学生,实验内容要强调病理大体标本学习和临床病理联系,淡化镜下结构特点,加强病理学和各学科的联系,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突出实用性[15]。

6 改革与完善实验考核方法,建立多层次考核模式

考核是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形式,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实验考核体系,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16]。多数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考评方法一般是在结课后组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辨认,这种方式比较单一,往往只注重结果却忽视了过程,忽略了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建立多层次考核模式,改革与完善实验考核方法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有力推手。实验考核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多层次考核模式,采用平时考察和期末病理标本切片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测评方法[17]。实验课前要求学生书写实验预习报告,课内完成实验报告作业,将重点内容以绘图方式表现出来,依据学生对病变的描绘、病理诊断思路评分,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纠正对部分知识的错误理解。课程结束组织病理标本切片辨识考试,学生对随机抽到的题目给出病理诊断和依据,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考察实验预习、病变特点描绘、实验报告书写、实验设计及标本和切片认识等手段,把平时评价和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实行动态化评价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会起到重要作用[18]。

7 结语

优化病理学实验内容、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开放实验室、改革实验考核体系、强化专业特色教学等改革方式,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不完全适应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不足,使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体现专业教学特色,紧密衔接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避免可能出现的一些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问题,如实验内容改革中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和开放实验室超越学生自身能力和知识体系;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时,没有根据实验内容和专业特色有的放矢,造成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不平衡;实验考核没有考评细则或执行不严格,流于形式;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摈弃传统教学手段,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实验课件和网络资源制作粗糙,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时忽视实验技能的训练,降低了动手能力等。

综上所述,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同时,要根据教育模式发展和临床需求,逐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切实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使优秀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深入到培养应用型本科医学人才中来。

[参考文献]

[1] 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2] 黄晓红,陈青枝.浅谈病理学实验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9):104-105.

[3] 陈思东,玲.应用型本科医药院校专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35-37.

[4] 汪炜,李萱.病理实验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调整[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206-207.

[5] 王杰,王抒,孙权,等.病理学实验教学调整改进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1):60.

[6] 陈显兵,刘锦红,王风杰,等.整合组织学与病理学实验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12,35(6):851-852.

[7] 李晓敏,王健君,卢林明.构建病理学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08-110.

[8] 张东泽,王金锋,郝兴霞,等.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58-159.

[9] 孟桂霞,张丹丹,杨黎明,等.病理学实验课多元化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102-1103.

[10] 孙红,车鹏程,朱俊东,等.病理学教学新模式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8):83-85.

[11] 罗庚求,文继舫,周建华,等.长学制医学生病理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102-103.

[12] 肖胜军,张小玲,陈秋月,等.数字化标本和切片的病理学教学平台构建及应用[J].华夏医学,2013,27(1):156-158.

[13] 孙丽梅,米小轶,邱雪杉,等.病理学课程整合及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81-82.

[14] 顾倩,卢林明.病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59-2860.

[15] 李玉红,许浪,刘俐敏.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9-21.

[16] 赵艳,金鑫.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75-977.

[17] 卢宁清,陶虹,李光华,等.加强机能实验中心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149-150.

[18] 李建红.病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及优化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0):162-163.

(收稿日期:2015-03-11 本文编辑:李秋愿)

上一篇:防滑钢板经后内侧入路固定伴有劈裂或压缩的内... 下一篇: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