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2-04-29 07:05:56

【前言】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三、精心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钥匙。苏霍姆林斯基说:“使你的学生看到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历史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住难点和重点;设问要新颖,要有一...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重要的课题。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此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以求教于教育界同仁。

一、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靠教师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培养的结果。为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每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的。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不要把自己当成权威的化身,应该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压制学生的见解。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离奇、幼稚甚或偏激,教师也不能不加思索地予以否定,封杀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而是要进行启发引导,使其步入正轨。对主动发问的学生,要极力赞扬其敢于质疑的精神,即使所问的问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成份,也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可贵的创新思维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教师耐心细致地予以回应,让学生感到老师在认真对待他的问题。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这样就会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二、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奠定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今天要获得力量,需要具备关于知识的知识。”此话讲的就是:要创新发展,必须重视基础知识。中学历史教科书涉及的基础知识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物、事件和其它重要历史现象的知识,即史实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其中史实性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它包括背景(原因、条件)、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内容)、评价(性质、意义、影响、作用、经验或教训等)。夯实了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才有构建创新大厦的可能,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反之,缺乏这些基础知识,创新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学生的创新火花被激发出来,其创新也只能是低水准的创新,且止步不前。

三、精心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钥匙。苏霍姆林斯基说:“使你的学生看到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历史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住难点和重点;设问要新颖,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比如我们仍然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若问“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深思,同时学生也会感到厌烦。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思维的训练点,提出可以促进思维活动的问题,在问题设计上巧妙地渗入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样一个问题,若换个角度发问,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资本主义制度是工业革命的前提,而工业革命为何没有从尼德兰开始,反而在资产阶级革命稍晚的英国进行呢?”再如讲到《辛丑条约》时可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必须有一个思考过程,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兴奋点就找到了。若在设问时能够环环相扣,就更能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层层深入地剖析,使学生从中得到思维启迪,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 培养学生具有挑战权威的精神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不错,做到这一点对教学工作确实很重要,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对此也没产生过怀疑。但是这种教育学生的理论,也确实使学生养成了一种唯书、唯师的心理,不敢怀疑书本,不敢质疑书本,不敢向权威挑战,甚至把权威奉若神明。要知道任何科学都是人类认识研究的结果,都是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科学史上每个伟大发现都是向权威挑战的产物。比如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就是对“地心说”产生怀疑后而得出的结论。尽管我们现在都知道“日心说”并不科学,但在当时来讲却是历史的巨大进步,猛烈地震憾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历史不同于其它学科,一些历史问题往往没有定论,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说,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应该说是没有唯一答案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诱导学生敢于挑战教材,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每一个历史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分析、评判每一个历史事件。

五、加强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推动思维发展

历史史实的联系表现为横向和纵向两种。就历史发展过程看,它表现为某一历史阶段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是密切关联的,称为横向联系;就历史发展进程中某一方面看,自然呈现前后继承性,这属于纵向联系。历史知识是相处在联系状态中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把孤立的知识点纳入到历史的整体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板书要采用简明的知识结构形式。通过联系,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立体知识体系,大大增强了“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效果。

总之,在创新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教学民主,保护个性,加强课堂教学创新性、时效性的研究,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

上一篇:浅谈少教多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浅析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