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教多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4-17 07:54:14

浅谈少教多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方式。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着眼于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特点,要看其在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上的作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很少,课堂多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展示为主,教师只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在少教多学的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能力的培养得益于习惯的养成,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会相应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学

少教多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想有效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教师要在小组的设置上下工夫。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开展小组教学的先决条件。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能力、思维方式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加以编号,以便具体操作。通常4至6人为一组,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互相带动。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同伴的学习负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学习局面。小组成员的成败关系到小组的荣辱,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成绩都关系到整个小组的成绩。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每个小组成员都会对团队负责,这就充分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愿意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学

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在预习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预习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预习前教师要把对本课的要求以导学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根据教师的要求细读课文,理解知识点,梳理知识脉络,研究重点,找到难点,经过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上课时向教师及其他同学展示汇报,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讲评。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人人动手,而不是小组长全权代办。这一过程可以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当堂进行。预习完成后,组内先就教材内容互相提问一些理解性问题,其他组员作出回答。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具体的疑难问题,由大家讨论,教师可以指导他们的活动,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和学习的效率,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信参与活动的场所,使认知和情感活动交织、融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锻炼学习意志,使学生勤学

具有不畏艰难、勤于磨练的意志品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它能为其保驾护航,使学习能顺利进行。然而,有些学生恰恰缺少这些优秀的意志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培养。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大量的练习情境并提供多种练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调节练习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灵活性、适应性和科学性,突出重点,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发挥练习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把课本中的知识点用小组合作的练习形式反复操练,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各组学生的编号提问,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有意识提问每组同类学生,根据学生回答、做题、表演的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并记入小组总分。成功的学生在得到教师嘉奖之后,全组学生就会人心鼓舞,而未受到表扬的学生或得分少的组将会努力争取在下一次的比赛中胜过对方。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勤于学习。

四、培养学习个性,使学生会学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应用于新授课,使课堂充满活力,还可以用于复习巩固阶段,如互相听写知识点,互相检查作业,合作总结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图等。有时还可以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出复习题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复习。每组由小组长分配每人出几道题,出好后小组集体讨论,选出好的题组成一份试卷交给老师检查,符合要求后,交给另一组同学作答,答完后由出题组批改、评分,最后由教师检查,再分发给答题人订正。这样的复习方法,起主动作用的是学生,教师的作用从单方灌输、讲授变为适当引导启发。学生身兼二职,既考别人,又被别人考,学习有兴趣,也很主动,它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能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一过程不仅满足了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而且缩小了他们之间的差距,使他们各有所学、各有所获。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细致耐心的指导,更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少教多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学习者彼此交换学习经验,互为老师,以增强学习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养成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稳定的、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认识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