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初探与尝试性教学

时间:2022-04-28 07:00:47

研究性学习的初探与尝试性教学

摘 要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亲身体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去获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本文结合中职电工教学的实际,论述了中职电工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及具体途径,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创新精神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工作伙伴,他们以身作则的表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满腔激情,并苦心孤诣地创造出一种支持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一、中职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优势

首先,从师资素质来看,中职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中职学校不仅有着和普通中学一样的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而且还有许多“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更具有丰富性、实践性和研究性,为中职学校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厚的师资力量。

其次,从学生素质来看,绝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智力因素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智力因素基本相似。他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上,如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习习惯等方面,而这种后天性的差别可以通过自我、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得到不断的弥补,甚至研究性学习本身如果引导得好完全可以重新树立中职学生的信心,更何况很多中职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所以,从学生方面来说,在中职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最后,从职校的教育目标来看,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有充裕的时间保证。中职学校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操作知识,而来自生产一线的研究性课题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符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中职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首先,要树立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信心。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最大的学习障碍就是缺少自信心,他们总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只看见自己的缺点,而看不见优点,所以,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其次才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否则研究性学习就无法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从简处、浅处入手,从兴趣、爱好入手,以增强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信心。

其次,中职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要符合职校学生的实际需要。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目的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为三年后进入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知识和能力准备,二是为以后所从事的社会职业作知识和技能准备。

再次,中职学校研究性学习要紧跟时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体现职业学校的特色。中职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应该多一些实际问题的探讨,少一些理论问题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适宜社会发展、体现职校的特色。

下面以一个比较典型的控制线路——CA1640车床中的部分电路为例,根据课题要求设计控制线路并装接。

三、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

由于电气控制线路是为整个机械设备和工艺过程服务的,所以在设计前要结合现场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机械设备对电气控制线路的控制要求和保护要求。

(2)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使控制线路简单、经济、合理。

(3)保证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操作和维修方便。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提出课题要求:某机床由三台电动机来拖动,其中主轴电动机M1(7.5KW)要求连续运转;冷却泵电动机M2(90KW)在M1启动后才启动,M1停止后M2也停止,M2要有单独的启动按钮(自锁按钮);刀架快速移动电动机M3(250W)要求点动运行。要求具有相应的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欠压和失压保护;

2.将学生分组,教师要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进行调整,一般4、5个人一组,使每组好、中、差学生合理搭配,有利于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每组所有成员均参与设计,在充分审题、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个组内统一的电气原理图及电器布置图,这个过程可以采取分工的形式,比如三台电动机的控制要求由三名同学分别来完成,最后综合起来修改完善控制线路,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安装调试。

在小组讨论完善过程中,不是每个小组都很正确,甚至没有一个小组完全正确,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对各组所画的线路图进行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吸取每个小组的正确部分,并加以整合,确定最符合要求的线路图.这样,就把车床的大部分线路设计好了,接下来在讲解车床原理图时,再把剩余部分讲解清楚,学生就会觉得电路图熟悉易懂,自然排故时也容易多了.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课题,涉及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对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加以研究呢?我认为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仍然是必须的,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人连自己的职业和岗位都不热爱,他如何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职业意识在课堂是讲不出来的,只有通过社会实践,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才能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高燕梅,陈建文. 关于“研究性学习"问题之概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03).

[2]肖娜,洪克强.解读研究性学习的本质[J].教育探索,2005,(05).

[3]郭美华.“研究性学习”——中职学生不可缺的一课[J].职教论坛,2001,(12).

上一篇:要把数学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下一篇:我参加,我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