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高校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时间:2022-04-28 03:14:03

教育部直属高校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如何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取得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校资源配置机制、资源配置规划、资源配置结构以及微观配置效率等4个方面对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推进绩效评价,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加强资源配置规划,引导特色办学;调整资源配置格局,保障资源配置公平;推进政校分开,提高学校管理能力。

关键词:资源配置 教育部直属高校 配置机制 结构

引言

教育部直属高校是由国务院委托教育部直接管理的一批高等院校,这类学校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在制度、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示范作用。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上都是建国以来国家历次确定的重点大学,因此这类学校的资源配置方式及历史演变过程,很好地代表了自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和走向。从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校的资源配置方式属于完全的计划经济方式,高校的所有办学费用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教育经费的拨付模式是“基数加发展”,即经费由中央财政下拨,专款专用,高校在年终决算后要将全部结余款交还给国家财政。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鼓励高校通过自身优势筹集资金,增加收入和经费来源渠道,经过招生体制、就业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全国高校并轨完成,实行了所有新生都缴费上学的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以及科技成果需求不断提升,教育部直属高校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兼顾高等教育的效率与公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资源配置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体系的形成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学者对教育体制提出了批评,认为高等教育的大力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效率低下、严重,并开始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作出解释。希尔斯和马奥尼、杰弗星和穆尔、霍伊尔、沙托克和里格比、弗兰森、哈克曼等学者对西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了研究,推动了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以质量、竞争、效率为核心理念的教育市场化,出现了“特许学校”“择校”“教育券”等改革模式。国外教育经济学界对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探讨如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稀缺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经济效益;二是考察和探讨在既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教育的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的特征,以及教育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动力机制、作用程度等。国外关于高等教育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组织效率方面的研究,偏重于实证分析和个案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高级统计分析方法,侧重于对各种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的检验。

国内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高等教育的产出―成本和效益(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因素,决定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选择、有效途径以及配置的效率与公平等。康宁等人认为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因素有:政府的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高校管理体制的影响、政府高等教育产业政策的影响、高校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相关利益集团的影响。谢家训等人认为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应采取市场配置方式。对如何配置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国内学者们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明等人认为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有: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执行政策要求;有机利用计划和市场配置模式;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改变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分配;重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完善监控体制。

直属高校资源配置问题分析

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公共的优质教育资源,理应在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起到中流砥柱和改革探索的作用,相比于地方管辖的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投入产出效益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高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突出的问题包括: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存在同质化倾向,办学特色不明显,布局结构不合理,缺乏世界一流大学,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结合不够,办学自没有得到落实,行政化倾向严重,投入不足。这些问题虽然体现在高等教育的不同方面,但分析其成因,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不健全

教育资源来源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资源配置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中央财政拨款,高校作为政府的附属部门,在管理体制、理念以及制度方面都存在很浓的行政化色彩,缺乏绩效意识。尤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受教育部直接领导,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受到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近3年,中央财政拨款占直属高校总收入的比重不断增长,与之相应,自筹经费收入的比例却连年下降,因此各直属高校普遍存在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人才培养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研成果转化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虽然随着“211工程”“985工程”的启动,直属高校间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在拨款和资源配置中,缺少与之相应的资源配置机制,导致各高校对内部资源的效率关注较少,对产出价值关注不够,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2.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规划不合理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应该根据社会结构的需求进行规划、与之协调,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没有引入竞争机制,缺乏规范性和公正性,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在连续近10年的扩招过程中,一些高校为了得到更多的财政拨款,竞相扩大招生规模;一些高校进行大规模的学校兼并重组、新校区建设、新专业开设等;一些高校在赢得更多生源、更多财政综合款项的同时,也出现了学生培养质量下降、专业特色不明显、办学模式趋同、追求办学大而全等问题,使得高校本来已经存在的“千校一面”、特色不强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更加严重,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3.高校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

教育部直属高校虽然在整体上都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校,但是各直属高校在具体的资源配置上依然有着明显的差别,其特点是学校规模决定资源配置的力度,配置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和地域特色。少数有绝对优势的高校由于其建校历史、认定性重点、现有发展实力等自然性因素,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而一些实力较弱的学校却很难得到教育资源的有力配置,这损害了高校办学积极性。同时,由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属不同的地域,受当地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各高校的收入和支出结构有很大差别:如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各学校按照属地化原则必须执行,这无形中加大了学校的经济负担;此外,一些特殊的专业方向,如医学专业的长学制产生的额外教育支出问题,在现有的资源配置模式下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4.高校微观资源配置效率不理想

对于高校来说,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要求。但是,大多数高校普遍面临着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繁杂,教职员工缺乏流动,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后勤等机构的支出挤占了本就捉襟见肘的办学资源;重大实验设备重复购置、闲置现象严重;校际间资源共享程度低;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科研成本、生均教学成本等核算不合理,这一系列管理上的滞后都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政策机制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政策性负担对高校资源配置形成了重要影响。如不少政策代替学校分配资源,财政结余回收的政策也加重了经费缺乏等相关性问题。其后果是,由于政策性负担造成的效率低下与高校自身管理造成的效率低下混杂在一起,导致高校资源使用效率不理想。

对策和建议

1.推进绩效评价,完善资源配置机制

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政府应推进资源配置的专业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完善资源配置体系。通过对教学、科研、社会合作方面的专业性评价,提高高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适应性、就业等学生质量以及科学研究的质量、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能力和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在机制上引导各高校向着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也唯有通过此途径,使高校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才能使高校走出自筹资金不足、与社会合作不足的困境。

2.加强资源配置规划,引导特色办学

政府应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现有的教育结构有重点地发展。教育部门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发展纲要,尤其是应该根据各高校的行业、地域特点来重点发展优势学科;在资源配置上应该有长远的规划,对于传统及特色办学方向应给予资源上的倾斜,包括人员、物资上的扶持,使得同一领域的优势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交流和共享,提高资源绩效,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同质化现象。

3.调整资源配置格局,保障资源配置公平

基于我国高校的发展水平距离国际一流大学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资源配置中一方面应考虑各高校的现实发展水平,对于具有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给予重点扶持,争取打造一批世界知名的大学,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另一方面也应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给予那些产出相对偏低,但是绩效水平较高的学校一定的倾斜,这样使得资源配置在宏观层面会有更好的效率。另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一些特殊需要,如特殊行业的发展需要和一些基础学科的必要投入,不应因短时资源效率的局限性而影响了长远的教育发展及教育公平。

4.推进政校分开,提高学校管理能力

在高校资源配置中,政府应主要发挥制度导向和行为监督的作用。通过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高校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确立自己的办学目标,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要从根本上杜绝机构繁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避免资源的无谓消耗甚至浪费,促进现有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培养符合社会和国家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FRF-BR-09-019A)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经营的若干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1999(3): 3-11.

[2] 吴怡兴.也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兼与王迈善同志商榷[J].教育与经济,1999(3): 22-25.

[3] 王红.论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基本内涵及决定因素[J].教育与经济,1999(2): 15-16.

[4] 康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学术力量的回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1): 40-44.

[5] 马哓燕.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供求关系初探[J].教育与经济,2000,(S1):14-17.

[6] 谢家训.关于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研究[J].教育与经济,1999(3):31-35.

[7] 李明.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市场机制的关系[J].教育与经济,2002(1): 51-53.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上一篇:试论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创新驱动服务国家战略 绿色引擎引领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