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基对李煜词的评价

时间:2022-04-28 07:34:34

浅析王基对李煜词的评价

作者简介:王雨非(1987.5—),女,河南省安阳滑县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李煜是中国词史上的一朵奇葩。后人对李煜词作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到了过度赞誉的程度,如王基。本文就王基的《光华千秋李煜词》中的评价进行分析,我们在评价任何作家或作品时都应该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关键词:李煜词 王国维 王基 评价

一、李煜的创作

李煜在政治上固然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但他同时却是一位才子,工于书法,精通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南唐灭亡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主要以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为主,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等。后期的词则更多地是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抒发亡国哀痛,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无言堵上西楼)等。

二、后世对李煜词作的评价

历来对李煜词作的评价都是层出不穷,品评的范围更是包罗万象。其中包括思想内容、词艺品评和艺术成就等等多方面。

首先,词作思想内容之辨析

吴颖《重新论定李煜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苏玉霞《词的本色探究及李煜前期词内容评析》等文章认为李煜前期词作有“人民性”的体现。而赵志中《李煜词作艺术魅力探微》则认为李煜是一个封建帝王,他的早期词作是他宫廷享乐生活,对于普通的读者,引不起共鸣,所以不具有人民性。

李煜后期词作是否具有爱国思想,一直也是纷争不断。高兰、孟祥鲁的《李后主评传》、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见第188页《李煜词与南唐词》)、姜海峰《关于李煜及其词的评价中的问题》等,认为李煜后期词作中有“亡国不亡志的爱国精神。而毛星《评关于李煜词的讨论》、唐圭璋、潘君昭《论李煜的后期词》等均认为李煜的后期词作无爱国思想。

其次,词艺品评

对于李煜词艺的评论,旧有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认为后主词“不及飞卿之厚”;李笠翁《窥词管见》评后主《一斛珠》结句,谓“此娼妇倚门腔,梨园献丑态也”;苏轼《东坡志林》评《破阵子》,谓后主“当恸哭于九庙之外,顾及挥泪宫娥”;也有加以反驳的,如谢世涯《南唐李后主词评究》、俞陛云的《南唐词选释》。

再次,艺术成就的评析

章法方面,俞平伯《读词偶得》、詹安泰《李璟李煜词》、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许文亮《论李煜词的抒情手法》等皆认为,直抒胸臆,不用典,不雕琢,直用赋体白描,表现清晰明畅。文学风格方面,有王国维《人间词话》、谢世涯《南唐李后主词研究》、俞平伯《读词偶得·释南唐后主词》等。

三、对王基评价李煜词的再认识

翻开王基先生的《光华千秋李煜词》,在具体作品的诠释上确实让人受益匪浅,但在总体评论李煜及其词作的价值方面,也还是有值得思量的地方。

(一)王基对李煜词的具体评价

首先,关于李煜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王文直截了当地断定“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后人几乎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

其次,对于李煜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王文归结为“他获得了一般人难以达到的超越。具体地说,“失国之前,李煜才便蕴含着超越功利超越自我的强大因子”;归宋后,“进入了无企求的精神自由境界,忘掉现实的苦乐,忘记自身的愁恨”,“李煜在词里表现的就是超越自我后的忘我境界”,“对人类怀有忧患意识”,“他为人类的命运忧心”①。

再次,王文还说,李煜“忘掉了现实的苦乐,忘记了自身的愁恨,把自己融合到了人生的苦海里去了”。

(二)对王基评价的不同意见

李煜把词从狭窄的的“花间派”中突破出来,扩展了词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使词由樽前的曼声吟唱变成了能够言志述怀的新诗体,提高了词的格调与品位。毫无疑问,他在词发展的初期占了很高的地位。但是,任何一位作家都不是完美而神圣不可超越的,而王基认为李煜的词”后人难以企及“,当属过度赞誉了。

1、“超越”论

每位作家经历的社会人生不同,作品的表现内容也就不同,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任何一位作家都不能成为衡量他人的标准。李煜的词作是南唐末代帝王和北宋囚徒生活的反映,采用的只能是词发展初期的小令这一形式。所以我们不能把他作为标准去衡量其他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作家与作品。就像李白与杜甫。南宋严羽就曾指出:“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②

从李煜的经历与词作来看,他并没有“超越了世俗观念、生活的常规、传统的习惯性偏见”。史载:李煜在位时“性骄奢,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③,致使“百姓疫死,士卒乏食”④。他称得上是为风流十足的天子,昏庸糊涂的帝王。失国之后,李煜沦为囚徒。史载“太平兴国二年(977),煜自言其贫,诏增给月俸,仍赐钱三百万。”这正说明了他并没有“进入了无企无求的精神自由的境界”。囚徒的生活,在行动上受到监视,在精神上受到莫大的刺激,这怎么能够说他是“忘掉子安似的苦乐,忘记自身的愁恨”呢?

李煜词在思想内容方面确实是有所贡献的。李煜的词作与以前词人所写的只局限于闺阁庭院之景和相思离别之情,在词史上,无疑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果说晚唐、五代词人“难以企及”李煜的词作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要说李煜在思想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就有些不符合实际了。北宋的苏轼解放了词体,堂堂正正地用词来抒发自己豪放的情怀与抱负。辛弃疾的词作体裁十分广泛,表现的爱国思想。李煜“为宋人一代开山”,为苏轼和辛弃疾开启先路,但“当行作家”并不等于已“擅胜场”,在评论李煜及其词作时,必须要结合时代与政治,而不能片面赞之。

李煜在艺术上取得的突出成就是我们后人公认的。他写词喜用赋体,少用比兴,刻画精细,多用口语,等等。由于生活的历史时代,作家也就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文学史上也就很少有相同重复的。所以,我们不能以其独特性就把它看作是“顶峰”。

如果我们能把作家与作品放在它们产生的历史大环境中去考察,就绝对不会有李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后人几乎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的结论。

2、“忧患意识”说

徐复观曾强调过:“忧患意识,乃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是精神上开始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

李煜是位在乱世中苟延残喘的末代皇帝。他对“人类命运”、“众多的人群命运遭际”缺乏“深沉的忧思”,对国家命运缺乏热切的关怀。在位时,骄奢淫逸,词作内容也多是豪华奢侈的宫廷享乐生活的描写;失国后,囚徒生活使他感慨过去的生活,但“无恢复故国之愿”。在时代的长河中,每位作家都有他自己的愁与恨,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有忧患意识。

五、总结:

南唐后主李煜是我国古代词坛上杰出的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雕红刻翠”的帝王生活和“日夕以泪洗面”的囚徒遭遇,他的词,十分真率地抒发了内心的思想感受,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坦露了失去心中美好事物的真实感受。这种情感千百年来引起无数读者的心灵共鸣。我们肯定李后主的词确实具有率真的情感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但是,也不能因为他的词好就一味的脱离实际的夸赞。每位作家或作品都不是完完全全完美无瑕的,后人在评价时应该正视这些,应结合当时的社会与历史背景而论,不能过度夸赞。(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基:《光华千秋李煜词》,《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第14卷1996年第2期

[2]严羽:《沧浪诗话·诗评第四》,中华书局 1984年版

注解

①王基:《光华千秋李煜词》,《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第14卷1996年第2期

②严羽:《沧浪诗话·诗评第四》,中华书局 1984年版

③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中华书局 1974年版

④马令:《南唐书》五,中华书局 1974年版

上一篇:浅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创作手法与艺术 下一篇:有关戏剧影视美术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