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会计报告使用价值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04-28 06:16:28

提高会计报告使用价值的一点思考

摘要:会计报告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能够促进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和流动。本文对会计报告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影响会计报告使用价值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会计报告使用价值提出见解。

关键词:会计报告 使用价值

会计报告是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政府各部门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重要的信息来源,是指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动、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其基本目标是提供对投资和贷款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会计信息仅在其相关、可靠和可比的时候,才对财务决策有用。因此,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会计报告在实际中往往没有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使用价值,主要原因是财务报告未充分实现相关性、可靠性与可比性。由于相关的信息是对做出预测和评估过去的经营业绩有用的信息,即信息具有反馈价值,因此相关的信息必须没有重大错误的,即准确无误;同时,它应该没有某一特定立场偏见,即是可证实、中立的及真实的。会计报中可比和一致的信息可以使各会计期间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可是在我们的报告中,报表数据失真,报告的形式太死板,报告的内容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也就是说,具体的会计报告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各方投资者及债权人的需要。先说后面两个问题: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一般地,一个企业在初建时期它的意图是非常清楚的,产品(或服务)是明确的,这时需要掌握建设资金的投入,流动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合作伙伴的信誉,产品入市的策略。在这个时期,相对应的会计报告应该重点提供:资金的取得数量及取得的途径;资金的运用,在各种资产占用中的比例,各种资产的相互调整和转换的可能性和速度,资金的周转期(或周转次数);应收应付款的明细的情况;产品的定价方法。而将投资总额控制在预算额度之内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那么仅仅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余额无法清楚了解各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编制辅助报表来满足投资者及债权人对投资情况的了解。为此我设计投资概算跟踪表来及时记录该项信息,通过对各项目进行跟踪,主要包括:新厂房建设、改造旧厂房、进口设备、购置国内设备等,对预算金额、合同金额及结算金额进行披露。通过投资概算跟踪表能够准确掌握基建期公司总投资,各项投资完成情况、付款情况及未来资金需求状况,及时筹集所需资金,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随着公司的发展,企业进入生产初期,财务会计提供正常的《现金流量表》理所当然的,而提供相应的明细资料就被划分到“管理会计”的领域里了。但是,在我们实际的会计工作中没有划分的这么清楚。也就是说,我们的会计人员既是财务会计,同时又是管理会计!因此,提供上述的资料的工作必须在同一个部门完成。

通常情况下,正常的《现金流量表》是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这样的项目划分的,也是按这些项目总结的,综合地反映了资金的流转情况,从宏观上概括了一个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但是,对于管理层来讲,宏观的表述是起不到具体的管理作用的!比如:“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1、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2、借款所收到的现金,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因为投资不是在同一个时点完成的,借款是有期限的,收到的其他资金的重大金额也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所以对这个项目需要细划为:(如表所示)

由于会计报告比较具体,对实施管理能够起到具体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又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只是笼统地说明整个企业向客户提供了多少销售、服务,收回多少现金。有多少现金没收回来,不能说明具体的客户的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不能考察他的商业信誉。为了考察合作伙伴的商业信誉,加强资金的回款管理,需要细划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应收现金、收到的现金、未收回的现金。

参考相关细分表格,现金流量表就会有更大的意义,就会被更广泛地接受。因为它提供了详细的有用的商业信息,提供了贸易伙伴的信誉程度,为加强以后的企业管理及贸易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和依据。为了管理的需要,除了对主要报表的项目做细分和说明,有时还需要对表外项目做出恰当表述,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实施具体管理的信息。比如,“资金占用分析表”,对现金、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修理用备件、应收账款、预付款等项目就占用额、占用比例、周转周期、周转次数进行细分,制作明细表。通过明细表,可以了解占用资金的主要项目,同时了解占用时间长短,对资金周转、存货周转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增加了会计报告的可用性,企业的领导层可以据此做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引导企业顺利发展。

企业经过初创期,很快就会进入发展期或再投资期。在发展期里,会计报告的重点内容与初创期有所不同。这时,企业运转稳定,部门齐全,需要找出不平衡的地方,有问题的环节,有发展前途和发展潜力的部分,从而扩大效益,使利润达到最大化。为了有助于这种目的成功,会计报告相应的要全面反映销的各个环节的情况,而重点应该对核算的基础资料。基础资料反映的基本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准确的反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核算方法,及时地反映在报告上。例如成本核算问题,一般情况下,刚投产时产品单一,没有太多、太大的变化,那个时候不管用实际成本法还是定额成本法都会比较准确地核算产品成本。而随着企业的发展,产品的品种在变化,产品的结构在变化,产品所用材料及材料的价格也在变化,原有的定额就只有随着各种变化而变化才能比较准确地完成核算的工作。

这种变化在会计工作中应该引起的反应是:按产品的增加而增加核算定额,使每个产品有一个最接近的“量”的定额;修改原有的定额,使执行中的定额与生产中的定额保持一致;对定额中材料的价格的修订;对执行同一定额的近似产品的定额成本做出调整,保证产品的实际成本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不论是创建期还是发展期,会计部门都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报告的内容,有选择地找出重点内容做出详细报告,才会报告出有价值的会计报告,有利于管理,使会计报告发挥它的使用价值。

另外,数据的真实性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一个合格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足以完成一个形式恰当、内容完整的报告,来满足投资者、企业的管理者、政府以至于其他报表阅读者的需要。那么,数据的真实性由谁来负责?都说会计是个信息系统。即数据有来源,有加工过程、有报告输出,报告有最终使用者,在数据形成的过程中它几乎涉及了整个企业的所有人。

从会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流转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原始数据,由基层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其他业务部门提供;会计内部加工数据,可以借助计算机编程来完成;报告的完成,同样可以借助计算机;报告的报出。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到,其中所有步骤都有可能出错,但是最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在于数据的来源。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包括一个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可是会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无法亲自处理每一项业务,由此导致会计报告形成误差。

会计是个信息系统,是系统就要有完整的开始和过程,就需要有人来维护和主导这个系统,使它发挥作用。作为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不断完善和优化会计信息系统,加强各环节和流程的监督,尽量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强化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可比性和可靠性,提升会计报表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仁平.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中的目标导向[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3)

[2]冯红.论如何改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J].知识经济.2011(10)

上一篇:加强财务管理 服务中小企业经济发展 下一篇:关于汽车销售公司的财务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