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民诉法对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完善

时间:2022-04-27 10:39:12

浅谈新民诉法对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完善

【摘要】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进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力。但在法律实践中,民事检察监督权却被边缘化,使诸多民事诉讼行为游离于法律监督之外。文章旨在简要阐述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民事检察监督权运行的现状,重点探讨了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在监督范围、监督方式以及操作性上的变化。

【关键词】新民诉法民事检察监督;抗诉

中图分类号:D926.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50-01

民事诉讼中导入检察监督权,并不是创举,民诉法修改前,我国宪法、民诉法、检察院组织法等都有规定。之所以在新民诉法出台之后,民事检察监督权被重新提及,并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民事检察监督权被虚化的现状由来已久。

一、民诉法修订前,民事检察监督权运行状况

与刑事诉讼相比,民事诉讼过程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更大,适用法律更为细致复杂,从而决定了其更应该受到严格的法律监督。但是,无论在立法还是司法环节,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都不尽如人意。

一是民事检察监督权法律规定不明确。民事检察监督权并不缺乏立法上的肯定性设定,宪法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修订前民诉法第14、185、186、188条也规定了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监督。但现有的规定在宪法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没有提出更具体、更有指导意义的制度规范,由于缺乏最基本、最有必要的制度安排,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多是事后监督、被动监督。这与检察权本身相违背的,因为“检察权的本质是一种监督权,诉讼监督是检察权与生俱来的品质”①。

二是民事检察监督部门在检察机关逐步被边缘化。司法实践中,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刑事轻民事”、“重办案轻监督”的思想仍然存在,各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院目前仍然还是“刑事检察院”,一些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检委会委员中缺乏懂民事检察工作的人员,领导层及检委会长期不研究民事检察工作或者没有案件可以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2011年1月至12月,全常德市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共受理民事和行政申诉案件总共才59件,立案47件。

三是民事检察改革逐步进行。显然,“以事后抗诉模式为中心的民事检察监督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中国社会的需求。”②2010年8月,最高检下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要求着力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之后,一些省市出台相应的操作办法。这一系列探索突破了以抗诉及提请抗诉为中心的瓶颈,一定程度上为打开多元化检察监督格局的立法桎梏做了铺垫。

二、新民诉法出台后,民事检察监督权得到强化和完善

1.扩大了检察监督的范围。“我国检察机关真正开展民事审判监督工作,是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确立人民检察院的民事审判监督权”③,2007年民诉法修改时没有改变这种定调,而新民诉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民事审判活动”的内涵和外延要明显小于“民事诉讼”,这意味着从立法上明确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全过程和所有参与诉讼活动的主体实施法律监督的权力。

2.明确规定了对调解书的抗诉权。在原有民诉法框架下,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检察机关对调解书是不可以提出抗诉的,非常不利于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修改后的民诉法明确了人民检察院对调解书的抗诉权,把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来行使这种抗诉权。④

3.检察建议成为检察监督的一种方式。检察机关对法院、公安以及一些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并不少见,对明显违背程序、操作不当或者腐败预警等提出检察机关的整改意见或建议。但是检察建议没有立法支持,很多时候不会引起重视,很难产生实际效果。修改后的民诉法将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建议权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之一,改变了以往抗诉模式“一枝独秀”的现状,今后检察机关可以对法院下发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很大程度上充实了民事检察监督方式,是检察监督模式上的突破,将提升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力度。

4.确立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调查权。修改后的民诉法第2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这意味着,人民检察院只要以符合法定程序调取的证据材料在民事诉讼中通常情况下应为有效证据,

5.确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修改后的民诉法第235条规定检察机关有权行使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这从立法上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行为的监督权。这将对有效解决“民事执行乱”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以检察建议、检察意见、纠正违法通知等方式对民事执行案件予以监督,但效果一般。修改后的民诉法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的确立,将给予立法上的支持,有利于检察机关履行职能。

新民诉法从立法层面对检察监督权进一步完善,尝试把民事诉讼活动置于全面、具体的监督之下,有利于遏制民事检察被边缘化甚至形同虚设的非正常局面。无论是对检察监督权的重塑还是对整个法律监督体系的完善都是一种进步。但是民事检察监督权如何真正从立法层面转化到实践层面,如何把立法原旨转化成实实在在强有力的诉讼监督,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落实。

参考文献:

[1]宁建海.论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职权配置[J].河南社会科学,2009..

[2]韩成军.检察权配置基本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11.

[3]刘莉芬.论我国检察权配置的现状与优化构想[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

[4]彭浩晟、郑金玉.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模式的转换[J].江西社会科学,2012.

[5]彭世忠,郭剑.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J].现代法学,2003.

[6]刘恒.论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J].河北法学,2008.

注释:

① 刘莉芬.论我国检察权配置的现状与优化构想[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

② 彭浩晟,郑金玉.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模式的转换[J].江西社会科学,2012.

③ 彭世忠,郭剑.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J].现代法学,2003.

④ 傅国云.民事检察调解――法律监督中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上一篇:跳绳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手段 下一篇:培养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探索和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