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资格认定制度的弊端及改革措施探讨

时间:2022-04-27 09:36:44

导游资格认定制度的弊端及改革措施探讨

【摘要】我国现有导游资格认定制度沿袭了上世纪的相关规定,弊端明显,已不能适应全方位飞速发展的旅游事业。文章在剖析现阶段导游认定制度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改革措施,希望以导游资格认定制度为突破口实施改革,促进旅游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导游资格认定制度;导游资格考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52-02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至二〇一五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两万亿元。我国旅游市场扩展到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共同发展,旅游产品从观光旅游发展到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共同发展的格局。

作为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经营者的整体素质面临大的考验,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生存状态的优劣。而导游是旅游服务中的代表性职业,导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接待水平。

如何改革现有导游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对于提高导游人员素质、保证导游工作质量、促进旅游事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的导游资格考试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旅游业的持续纵深发展。

一、现阶段导游资格认定制度及弊端

我国目前实行统一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可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经考试合格者,方可取得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方可持所订立的劳动合同或者登记证明材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同时规定,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为从事导游工作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考试科目包括导游综合知识和导游服务能力其中导游综合知识为笔试,主要内容为:导游实务、旅游政策法规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能力为现场考试,即口试,主要内容为:导游讲解能力、规范服务能力、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外语类考生须用所报考语种的语言进行导游服务能力考试。

导游员所从事的行业具有综合性特征,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要求较高,实行资格考试十分必要,但其整体素质偏低极大制约了旅游业的正常发展。

首先是准入门槛过低问题:

按现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报名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学历条件为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该条例制定于1999年,此前则是遵照1987年《导游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在这两个法规中,对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学历的最低要求都是高中。21世纪以来,学历的普遍提高已经成为事实,而同时产生的则是学历含金量的降低。导游报考资格的低学历要求已经形成了和全社会对高学历要求的巨大反差,实实在在地拖了旅游业发展的后腿。

国家旅游局人教司调查结果显示:现有导游队伍中高中中职中专学历者占41.7%,大专学历者占39.4%,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8.9%。外语类导游人员学历比中文导游员稍高一些,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52%。我国导游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中文导游尤为突出。学历固然只是学习经历,但是也伴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社会阅历的增加,这些对于一名导游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低学历门槛造成了报考者良莠不齐,许多职高、职专的学生通过一两年的死记硬背通过了资格考试,他们挤掉了一些富有阅历但缺少精力死记硬背的报考者。低学历导游员的大量涌入导致了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并直接导致导游员在维权中明显处于劣势。目前出现的零团费、负团费从而使导游员上交“人头费”应该说与此大有关系。随着恶性竞争的加剧,导游员的各项保障无法落实,不少素质较高的导游员纷纷跳槽,导游至多成为可有可无的兼职。兼职导游员数量远超专职导游员,其在精力投入上又远逊于目前数量较少的以导游为主业的自由职业导游员,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紧跟着学历要求低的是年龄低问题:

导游员学历的低要求带来了年龄上的低要求,十八周岁以上就可以从事导游工作。但我们都清楚导游工作是对体力、智力、生活经验及应变能力都要求较高的综合性工作。十八周岁仅仅是高中毕业年龄,远达不到导游工作的要求。“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一个十八岁的大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游客发自内心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的。

其次是考试范围过窄难度过小问题:

导游资格证考试由各省出题,教材范围较小,广而不深,很多问题浅尝辄止。作为职业资格类考试,重要性远低于公务员考试、司法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考试专业化程度不高,认定环节过于简单。虽说口试在2012年进行了改革,也不过是加入了景点视频,而十几分钟的考核时间只不过是点到为止,无法全面考核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无法甄别死记硬背和理解。

再次是导游证类别简单化。与正式导游证相对应的临时导游证只不过是解决了特定语种语言导游的问题,而旅游消费者对于专业化要求较多的专项旅游要求往往被忽视,景区景点导游又无法完全满足这种要求。

最后是导游员等级认定缺乏实践性和动态化管理。以考试来评定等级固然是当前中高级导游员认定的合理途径,但是考核缺乏实践性,以理论考试代替导游实践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同时一考定终身也阻碍了导游员以自我加压的方式不断进步。

二、导游资格认定制度的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弊端,建议从导游资格认定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推动旅游事业全面进步:

首先要提高准入门槛。建议学历层次提高到大专以上,英语等外语导游则提高到本科,报名时须持相关毕业证书。无形中也提高了年龄门槛和阅历要求。规定除旅游专业在校大学生外,其他专业大学在校生不予接纳。原因在于:非旅游专业学生缺乏系统的旅游理论学习,缺乏基本职业素养。但可考虑适当增加考试内容,加试相关科目,提高考试难度,以利于那些有志于从事导游工作的非旅游专业学生脱颖而出。

其次是考试范围的扩大。教材每年都是由省旅游局编写,考试限定与教材范围,这样大大方便了旅游专业职专生,他们可以拿出较多时间反复背诵记忆做题。指定考试教材的做法促成了唯导游资格证考试论,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限制了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应试教育特点鲜明,行政干预教育的现状必须改变。建议由旅游局设定考试大纲,采取模块化考试方式,首先列出所有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考试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取模块参加考试。这样就在2012年导游资格证考试电脑随机出题基础上发生实质性变化,有利于选拔真正适合导游工作的人才。

同时,口试以现场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在景点现场讲解,改变过去死记硬背、不知所云的局面。建议在笔试成绩出来以后,按照录取比例采取1:1.2的方式进行口试考核,减少参加口试的考生数量,节约资源。最后按照笔试加口试的总分高低进行录取。

再次,在临时导游证基础上增加专项导游资格认定。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旅游者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市场经常需要一些学有专长的人为一些特殊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专项导游应运而生。和临时导游证不同的是,专项导游资格证的认定不是立足于特定语种语言,而是立足于某项特殊游客感兴趣的专项景物,如建筑、绘画、风俗、宗教等。这样可以逐步完善导游队伍结构,也有利于提高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减少各景点自有导游的数量,即景点景区导游数量,降低景区负担。

最后,在落实中高级导游待遇的同时实行导游等级动态化管理。中高级导游等级认定也要回到现场导游考核认定为主、笔试为辅的道路上来。不能以笔试为主,否则那些不知真假的带团经历实在不能代表真实水平。一旦认定则积极落实待遇,否则等级评定就失去了意义。另外一方面,导游员必须终生学习,不断进步,否则就要被对手淘汰。所以,等级认定应该每隔几年审核一次,实现动态化管理,促进整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进步。

上一篇:初级骑士 第5期 下一篇:传奇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