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准扶贫中精准监督的思考

时间:2022-04-27 04:36:06

对精准扶贫中精准监督的思考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之后,他又陆续在多个场合阐发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内涵。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时再次强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他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同年11月,他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笔者认为,要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还要切实抓好精准监督,方能成效明显。

加强精准监督的必要性

是构建扶贫攻坚良好政治生态的需要。扶贫攻坚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新时期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要打赢扶贫攻坚战,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其中最重要的保障。而抓好纪检监察工作,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做到精准有效,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措施。

是促使地方、部门、干部切实履行扶贫职责的需要。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需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履职尽责。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委、政府的专门监督机关,在扶贫工作中对促使地方、部门、干部有关扶贫工作职能职责的落实至关重要。

是保证扶贫资金有效、安全使用和干部廉洁的需要。中央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各级安排扶贫项目多、投入资金量大。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每年投入扶贫等民生领域资金在2000亿元以上,如果监管不力,就会造成各种违纪违法事件发生。实际上,这些事情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主要表现在对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套取、骗取、冒领、贪污等方面。可见,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精准监督,任务十分紧迫而重要。

如何抓好精准监督

在精准扶贫中进行精准监督,尤为重要的是要做到监督思路、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成效五个方面的精准。

监督思路要精准。一是以坚持严实作风为核心。精准监督中,必须践行“三严三实”精神,把严实作风落实到谋划思路、制定措施和推动工作上。二是以加强监督检查为基本方式。采取听汇报、查资料、问卷调查、走村窜户等方式,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三是以严格问责追究为必要手段。对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履职尽责和遵规守纪问题作好动员和安排。四是以确保精准脱贫为目标指向。要科学把握脱贫标准,客观评定脱贫对象,深入研判脱贫稳定性情况,力求减少返贫发生率。

监督对象要精准。一是按“三转”精神精准定位。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否得到落实,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是否普遍采取了“再监督”的方式。可以说,实行“再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三转”的基本特征。确定精准扶贫中“再监督”对象时,必须精准定位、精准落实。要把承担主体责任的部门、单位、人员作为“再监督”对象,切实加强精准监督,有效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二是从不同层次加以落实。主要从领导层责任主体、管理层责任主体和执行层责任主体三个层次来落实监督对象:领导层责任主体主要指各级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相关分管负责人等;管理层责任主体主要指各级扶贫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等;执行层责任主体主要指县乡具体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地方、单位和责任人员等。

监督内容要精准。主要包括:一是领导干部是否切实谋划、安排和督查精准扶贫工作;是否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并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管辖地区、部门和单位是否按要求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和按计划实现精准脱贫年度、阶段和终期目标。二是扶贫工作是否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否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是否精准把握脱贫标准;是否精准考核扶贫成效。三是遵守规章纪律法规情况:是否按精准扶贫的政策、原则、规程和相关要求来推动和实施精准扶贫;是否开展遵规守纪方面的宣传教育、注重落实必要的风险防控制度;是否坚持从严查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和截留、挤占、挪用、套取、骗取、冒领扶贫资金、物资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监督方式要精准。一是贯彻教育监督惩处并重的原则。通过加强教育,夯实廉洁基础;通过精准监督,探索建立机制;通过严厉惩处,形成强力震慑。二是切实开展“再监督”工作。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促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监管主体责任,不再由纪检监察机关代行其监管主体责任。三是多层级、多方面、多环节抓好监督检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监督检查机制;统筹抓好对干部履职作为、扶贫项目运行、扶贫资源调配、扶贫资金使用等的监督检查;在督促主责部门抓好扶贫项目申报立项、规划设计、批复实施、下达资金、检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时,切实开展随机抽查,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和高效化。四是加大对查实问题的通报曝光力度。定期不定期通过相关会议、内部通报、电视报刊、网络信息等形式和媒体,点名通报曝光精准扶贫中的典型问题和案例,以发挥震慑和警示教育作用。

监督成效要精准。一是精准把握衡量标准。作为监督成效衡量标准的构成要素,至少应包括:是否促使各责任主体履职尽责,是否推动扶贫中精准施策的落实,是否对精准扶贫中涉嫌违规违纪违法者产生威慑作用。二是强化注重结果理念。实施精准监督中,注意克服重过程、轻结果的意识和行为,切实强化和落实注重结果、讲求效果的理念。在落实监督思路、原则、措施、保障时,坚持围绕精准脱贫的目标指向,把确保精准脱贫目标的实现作为精准监督最终的落脚点。三是科学构建长效机制。不断探索总结精准监督的有效作法和经验,切实推进精准监督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真正形成精准监督的长效机制。

需克服四个方面问题

找不准再监督抓手发挥不好再监督作用。由于“三转”要求不够具体,且受长期操作习惯影响,使纪检监察工作往往找不准再监督抓手,因此,再监督作用发挥不好。要找准再监督对象,集中力量抓好对扶贫、财政、发改等主责部门履行职责的再监督。要用好再监督方式,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协调,强化相关部门、行业主体责任,抓好“再监督再检查”,严厉问责追究,切实发挥再监督作用。从而促使相关部门自觉、主动和切实开展对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的具体监管工作,不断建立本部门、行业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监督责任主体履行主体责任措施较单一。当前,纪检监察机关“三转”意识明显增强,部门、行业主责意识也在不断树立,但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部门、行业履行主体责任上力度还不够、措施还较单一、作用也还不够突出。一些地方虽然发了一些文件,提了很多要求,甚至作了不少安排,但缺乏具体措施,或者措施较单一,致使问责不坚决、不具体、不到位,未产生必要的倒逼作用。

问责追究的思路和方法还不够精准有力。一是有时缺少对问题成因的分析;二是惯用逐级加重追究处罚的固化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过多顾及网络舆论的影响,故有时难免会出现处置简单化的倾向。

再监督主责人员相关业务知识有待提升。精准扶贫,其政策性、业务性、专业性较强。要有效进行精准监督,必须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业务、专业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和掌握。前述纪检监察监督中易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有的与再监督主责人员相关业务知识相对欠缺不无关系。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员虽然基本素质不错,但其中部分新同志由于没在基层或相关部门、行业工作过,对具体扶贫工作、项目建设工作、农林牧水专业相关知识等了解掌握不够。因此,各级各地再监督主责人员要加强学习培训,努力了解掌握基本的精准扶贫工作政策、项目建设工作规程、农林牧水专业知识等。同时,要加大从相关部门、行业和基层选调人员的力度,切实改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结构,整体提升其业务知识水平,从而使其在精准扶贫中真正做好精准监督工作。(作者系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何兴健)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下一篇:深入研究强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