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驱采收率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27 02:07:20

提高水驱采收率对策研究

【摘要】现代油藏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从1990年海1块转注水开发时起,便注重分析研究影响其注水开发采收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以大于1.5%的采油速度高速、高效开发15年,标定采收率由原开发方案的23.5%提高到目前41.7%的效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影响海1块注水开发采收率的因素,对海1块及类似油田在“双高”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采收率 影响因素 常规稠油非均质油藏 注水开发

1 油藏概况

1.1 地质特征

海1块位于大洼断层的上升盘,含油面积5.9Km2,石油地质储量1227×104t,主要油层组为d2Ⅲ、d2Ⅳ、d3Ⅰ、d3Ⅱ,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湾和前缘薄层砂等沉积微相。储层平均孔隙度29.1%,平均空气渗透率633×10-3μm2;各油层组连通系数分别为87.2%、75.4%、49.7%和46.6%;变异系数级差最大1340倍,最小12.5倍;原始地层压力18.5Mpa,饱和压力16Mpa,计算油层破裂压力37Mpa;50℃原油粘度为496m Pa.s。

1.2 开发简况

海1块自投入开发以来,经历了天然能量开发、早期边部温和注水开发和全面注水开发等三个阶段。其天然能量及开发早期边部温和注水采收率分别为2.5%和9.73%。截至2005年12月,海1块共有油井105口,开井101口,平均单井日产油4.6t,日产液29.7t,综合含水84.5%,累采油382.9×104t,采油速度1.4%,采出程度31.2%;共有注水井41口,开井35口,平均单井日注水38m3,累注水823.1×104m3,累注采比0.64。

2 影响波及系数的因素

2.1 地层的非均质性对波及系数的影响

由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湾和前缘薄层砂等微相在平面上相间分布,因各微相物性的差异,使海1块平面上有较强非均质性,注入水平面舌进,造成个别油井过早水淹,降低面积波及系数。由于各油层组间渗透率级差在1.9~8.8之间,非均质系数在1.2~2.06之间;各油层组内部渗透率级差在2~400之间不等,非均质系数在1.6~3.7之间,使海1块层间、层内均有较强非均质性,注入水沿高渗透层或高渗透带,单层突进或层内指进,降低注入水波及厚度,从而降低纵向波及系数。

2.2 流度比对波及系数的影响

图1为五点法井网流度比与波及面积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当M=1时,油水前缘推进均匀,面积波及系数可达60%;当M1时,油水前缘不规则,出现粘性指进,注入水面积波及系数大大降低,当M=71.5时,面积波及系数只有20%;故把M≤1时称为有利流度比。

式中:X为指进长度,m;t为时间,s;k为试验模型渗透率,μm2;P为注水压差,MPa;

M―流度比,f;φD为试验模型孔隙度,f;μW为水的粘度,mPa・s;L为试验模型长度,m;X为油水前缘推进距离,m。

从指进长度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当M>1时,P越大,指进长度随时间呈指数增长的幅度也越大。因此,注水压差越大,粘性指进越明显。

3 提高水驱采收率对策

3.1 保持地层压力开发,促使地层原油粘度小幅度增加

海1块1989年7月投入开发,1990年6月试注,由于采取了早期注水、适时增加注水的措施,确保了地层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开发。2006年对海12-K23等三口更新井实施RFT测井,其中有75.6%的实测点压力系数保持的0.85以上,14.2%的实测点压力系数维持在0.75~0.85之间,只有10.2%的实测点压力系数低于0.75。统计50℃原油粘度,由原始的496mPa.s,仅提高到目前的612m Pa.s,增加幅度较小。

3.2 油水井分注分采,提高纵向波及系数

针对地层的非均质性对波及系数的影响,对海1块实施油井细分层系开采及水井细分层系注水、化学调剖等一系列注采结构调整措施,注水开发纵向波及系数,由1995年全面注水开发前的43.3%,预计可提高到极限含水时的83.2%。

3.3 完善注采井网,提高面积波及系数

针对井网对面积波及系数的影响,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通过部署高效调整井及油井转注水的方法,在海1块300m井距三角形井网的基础上,采取分阶段向七点法注水井网逐步过渡的措施来完善注水井网。注采井数比由1995年全面注水开发前的1∶4提高到目前的1∶2.42。

3.4 选择合理的注水压差,抑制注入水微观粘性指进及平面舌进、单层突进

针对注水压差对波及系数的影响,本着油井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开采,注水井井底压力保持在油层破裂压力以下注水的原则,海1块的注水强度选择为不大于4.95 m3/(m・d),注水压差选择为不大于7Mpa。3.5 LPS深部调驱试验,降低流度比

为降低流度比,提高驱油效率及面积波及系数,2001年开始在海23等3个井组试验LPS调驱技术,试验结果:油水粘度比由116下降到83,在极限含水时,预计试验井组的水驱油效率由49.6%提高到52.7%;面积波及系数由76.2%提高到89.3%。

4 结论与建议

(1)海1块为常规稠油注水开发油藏,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油粘度和毛管数等;影响波及系数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层的非均质性、流度比、注水井网和注水压差等。

(2)在海1块18年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标定采收率由原开发方案的23.5%提高到目前的41.7%。

(3)为持续、高效开发海1块,建议在水淹区进行“化学驱”、 “聚合物驱”试验,为进一步提高海1块采收率探索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翟云芳,等.渗流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2] 张继芬,等.提高采收率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俞启泰,等.俞启泰油田开发论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上一篇: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方法研究 下一篇:浅谈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