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体质水平的因素及对策性意见

时间:2022-04-27 10:40:20

影响中学生体质水平的因素及对策性意见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但是,由于受到目前教育体制的影响,一些家长、学生和学校对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针对这一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发展对策,对于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质水平 因素 对策性意见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工作节奏也日益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剧,这样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自1985至2007年以来普遍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小学生的肺活量、速度耐力等指标均值呈现出下降的发展趋势,并且低于同期日本学生的以上生理指标水平。中学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特别是体育与艺术双轨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对于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学生特别是城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不断上升、近视率提高、心血管系统不好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按照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降低会影响学生氧分解的供能能力,形成思维迟钝,注意力分散等现象,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另外,学生在以后走向社会必然会伴随一些现代疾病。那么,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潜在着一定的危害性。因此,从中学的体质健康水平出发,已成为现代体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造成中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因素

首先,中学生尚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在心理上面临中考或高考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加上学校领导缺乏对体育的重视,家长、学生对体育课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智轻体的思想,认为只有上大学、出国等才是孩子成功的必由之路,父母关心孩子的成长的重点放在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上,而对于他们是否参加了锻炼的关注不够,在学生有病的时候就吃药、打针,而想不到去督促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以致体育课的教学现状不够理想,甚至有些高中学校在高考的临近阶段,为了保证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干脆停止了体育课。

其次,中学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缺乏科学健身的理论知识,以致在实践教学中主观的认识不足,而养成教学惰性,加上中学阶段体育与健康理论的课程较少,一些地域学校的尽管在大纲和教材统一的情况下,由于本校的课程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实现校内、校外的资源共享,以致大纲和教材也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切实地起到指导意义。

第三,中学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以及终身体育意识方面缺乏相应的实践空间,各级各类中学的场地、设施不足,有一些学校为了筹集一些资金还挤占、挪用甚至出租本校的体育场地,使原本就不足的体育场地更加缺乏。不能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

第四,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的娇生惯养,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刻苦锻炼的意识。

第五,应试教育理念在一些学校依然根深蒂固,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更是不堪重负,这样学生的课余时间减少,从事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的时间严重不足。

第六,中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生活,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在校的饮食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中学餐厅缺乏相应的营养师来合理调配学生的饮食,以致中学生对于肉蛋类和糖类食品的摄入量较高,奶制品、海产品和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偏低,部分学生造成肥胖现象,体质下降。

三、提高中学生体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对策

(1)通过行政手段,加大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造成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时间不足。中学生正是处于生长发育期,喜欢运动符合这一时期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但是中学生由于面对考试、生活以及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致使他们失去了享受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亟需通过相应的行政手段,不断提高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2)配置相应的营养师,合理搭配营养,平衡膳食

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中学生的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营养搭配与相应的专业人员的配置是密不可分的,在饮食调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中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摄入适量的糖类和肉类,适量增加奶产品和海产品的摄入比重,多食些粗纤维的食物。

(3)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彻底减轻学生负担

中学生学习负担的持续加重,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政策保证。尽管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仅仅局限于表面,而没有具体的政策引导,这样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也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切实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样就不能真正让学生投入到体育健身中去。

(4)增加中学体育教育的投入力度

政府需要不断加大改善学校的体育锻炼条件的投入力度,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场地、体育器材来进行体育锻炼,进而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5)加强考试管理,将体育成绩中考、高考的成绩当中

中学生的体质水平也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中考中实施体育测试以来,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在中考前段时间,各个初中学校对体育也显得格外重视,体育成绩的好坏往往成为影响一个学生成绩的关键,学校自然就会要求体育教师加强学生参加与考试相关的运动项目。不仅体育教师,其他文化课的老师和班主任也会主动督促学生早晨早起跑步,晚上睡觉前做仰卧起坐,上下楼时跳台阶,这样无形当中就发展了学生的跑跳能力。因此,借鉴中考的成功实践,高考进行体育测试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这需要相关部门组织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和体育测试,以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学校促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建议

将中学生身体发育的客观规律与基本知识编入体育教材,培养自觉锻炼的主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人体健康科学的认知水平。

结合学生生理、心理需要,根据科学健身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的需要,统一体育理论教材,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培训工作。

拓展中学生体育锻炼空间,利用节假日或体育课积极开展一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培养中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

高考体育测试需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测试原则,使测试流程明晰化,具体实施过程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魏有为.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5(3).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教体艺(2006)3号.

[4]翁惠根.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 下一篇: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编程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