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27 09:37:25

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精神力量,能够对员工起到号召、凝聚、激励、引导等作用,而且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推进企业的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但在我国当前的国企中,企业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国企的发展,现阶段,如何提高国企员工的文化素质,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中笔者首先对企业文化功能进行了概述,进而针对其我国当前国企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57-01

一、我国国企文化概述及功能

从本质上看,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物质文化四个方面。精神文化是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用以指导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观念;制度文化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法规等,用以规范员工行为;行为文化是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群体行为;物质文化就是企业在产品生产、环境建设、服务设施等物质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只有健全的企业文化,才能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国企对于企业文化建设都比较重视,如大庆油田的铁人精神、鞍钢的孟泰精神等,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企业文化等。

具体而言,企业文化对企业和员工追求有着极大的影响,其功能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目标导向功能。在企业中,企业文化是一面鲜明的旗帜,能够将全体员工的行为导向与企业目标一致的方向;二是管理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精神管理,是企业的价值观念,能够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化的软管理;三是形象功能。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外部环境造成极大影响,是企业外在形象的体现;四是激励功能。企业文化能够极大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国企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中的企业文化管理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理念和方式,并逐步发展起来。现阶段,企业文化管理基本纳入国企实践管理中,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但从整体来看,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一)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影响

我国国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出现的,其生产经营都带有严重的政府色彩,受到各级政府的统一管理与规制,不存在独立的经济法人资格,其企业文化也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内部的、人浮于事的氛围较浓,加之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较为单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极为复杂,不能实现企业员工调配的科学化。

(二)企业文化较为保守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企业领导层只求无过,不求有功的现象。虽然在近年来有所改观,但在企业文化中强调稳健、缺乏创新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企业在科技、员工等方面更多的是追求稳步前进,挑战意识不强。很多领导已经形成了既定的满足现状的思维模式,对于新技术、新技能的开发应用方面极为保守,极大的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我国国企文化建设对策和建议

(一)以人为本,加强人本文化建设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我国国企要想摆脱目前的局面就必须开发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充分关心、尊重人才,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二)创新文化,提高企业软管理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大多是以规章制度、人事制度以及各种奖惩规范进行管理,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员工的脑力劳动较多,因此,传统的机械式硬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管理需求,必须对企业文化进行改革创新,将其上升到对人的思想管理,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良好的软管理环境,做好企业文化软硬的衔接,从而更好的创造企业文化体系。

(三)推行国有企业文化工程

首先,大力弘扬国企精神,宣传国企的品牌形象。企业品牌是企业运营的重要内容,宣传企业品牌能够使企业获得广大客户的认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效益。而且企业品牌能够促进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衔接,为企业占领市场、巩固市场、拓展市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次,要建立国企文化传播网络,奠定企业文化基础,从而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国企文化的建设。

结束语: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使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并推动我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强化企业内部人员管理,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鹤煤集团新闻中心史志办

参考文献:

[1]乔东,李海燕.管理理论的文化融合与转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3.

[2]陈寰.企业管理中的JIT人本管理理念研究[D].云南大学,2010.

上一篇: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制度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浅谈公共关系应用于物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