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主导金融系统与市场主导金融系统比较及中国金融系统特点研究

时间:2022-04-26 10:25:28

银行主导金融系统与市场主导金融系统比较及中国金融系统特点研究

【摘 要】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金融系统有银行主导与市场主导两种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对两种模式有不同的选择,也表现出各自的优劣。本文对比分析了银行主导与市场主导金融系统的优势、不足,同时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探索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系统;银行主导;市场主导

一、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与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

金融系统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一国的金融总体主要由金融各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市场及各种信用方式下的融资活动、各种金融活动所形成的金融资产。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如德国和日本,银行在动员储蓄、配置资本、监督公司管理者的投资决策以及在提供风险管理手段上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如英国和美国,资本市场比较发达,企业的长期融资以资本市场为主,银行更专注于提供短期融资和结算服务,在把社会储蓄投向企业、行使公司控制以及减轻风险的管理上,证券市场比银行发挥更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人民一直争论两种模式金融系统的比较优势,本文从融资功能、风险分担功能、管理监督功能、提供信息功能、市场激励功能方面一一比较。这五个功能是金融系统最基础的功能,是影响一个如何选择金融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融资功能。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可以有效地动员全社会的储蓄资源或改进金融资源的配置。银行吸收储蓄的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一是银行分散个别投资项目的风险,为储户承担了投资风险,更有效地筛选投资项目;二是聚集分散的社会资源发挥资源的规模效应。但是众多中小企业很难在银行借到资金,银行有可能剔除掉了中期收益低而期末收益高的项目。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相对较高的回报,为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迅速聚集巨额资金,交易费用较小。但是在资本市场上,也只有资历雄厚的公司才能够借到资金。

(二)风险分担功能。银行是经营的特殊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对风险的层层把控。银行存款期限短的存款风险小,期限长的存款风险大,同时提供一定回报;银行又可以投资长期项目,把短期风险转化为长期风险。存款保险又为银行的存款分担了挤兑风险。贷款时选择各个行业、地区、企业、个人进行仔细调查,分散投资风险。但是银行面临公众的信用风险,如果公众对银行的资金运转失去信心,产生挤兑就有可能导致银行危机。而债券市场为投资者提供分散风险的工具,整合风险爱好者和风险规避者流转风险。但是不能分散系统性风险;场外衍生品市场很难监管。评级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会虚假的资产评价信息,扩大风险。

(三)管理监督功能。银行经营风险的特殊性,要贷款公司进行严格监督,公司不能冒太大的风险,按时还款的压力迫使管理者提高公司利润。但是现在越来越多股份制银行和集团公司互相持股,相互影响,结果导致某些个人既能影响银行,又能影响公司的决策,导致公司利益损失。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市场机制要求公司公开财务报表;市场投资者挖掘公司的经营信息管理信息,经营不善的公司股价会下跌,债权价格会上升,对公司不利;公司管理者努力经营以免公司的股票被对手收购,“用脚投票”的方式惩戒经营不善的企业,防止资源的浪费。但是公司信息作假可能误导投资者,有时候股价不一定真实反映公司的运营。“用脚投票”的随意性会导致企业管理者被迫放弃长期管理决策,转而只注重眼前和短期利益。

(四)提供信息功能。商业银行为了协调好经验风险性、流动性、营利性,加强公司的监督,加强对贷款项目资金使用的控制,甚至掌握一些内幕信息,通过贷款利率来影响公司的决策。银行持有公司的股份,相当于一个投资组合,也能提供大量的信息。银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在银行贷款风险控制机制越来越完善。但是利率的市场化是个漫长的过程,出了少数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程度之外,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往往受中央银行的控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永远存在的,如何降低不良贷款和呆账银行贷款的一个重要工作。消除信息不对称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小企业在分享信息时的搭便车现象,会降低企业搜集信息的积极性。金融市场有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大量为共同基金、保险基金服务的金融专家时刻在关注着市场, 使得市场比银行提供更充分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公司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资源最优达到配置。资产价格波动的过程,也就是相关信息被大家披露的过程。但是市场分为市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形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处于弱有效市场与半强势有效市场之间,充满了内幕消息和内部操纵现象。美国证券市场则处于半强势有效市场与强势有效市场之间。

(五)市场激励功能。银行的债务投资能够有效抑制公司过度投资,抵御外来收购;债务一般有担保,能够促使经营者努力为企业工作,又尽可能地降低经营者个人的在职消费。但是债务融资有可能使公司缺乏创造性和进取心。金融市场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激励机制;股东投票机制、并购接管机制和股权激励机制都激励管理者努力经营。但是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完全信息有效市场,它并不能完全解决激励机制问题。

二、中国金融系统现状

1.社会融资渠道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在客观上导致了融资结构单一,增加了银行体系的风险承载量,削弱了金融体系的弹性。至2012年底信贷资金总额1024067亿元,其中银行贷款629910亿元,占61.51%。有价证券和股票投资133314亿元,仅占13.02%。

2.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依然低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长期严重失调,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加剧了金融体系风险的积聚。

3.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建立。农村信贷市场拓展的深度、广度需进一步提高。中国农村保险严重缺失,农村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仍需改善,农村金融相关的政策法规需进一步完善。

三、个人建议

1.扎实稳步推进市场化。积极构建银行与金融市场平衡发展的金融体系结构,形成开放大国金融体系的现代框架。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实银行型与市场型的界限已经不是那么的泾渭分明。德国的股票、债券市场同样富有层次,高度发达。美国的银行在投融资上的贡献丝毫不亚于其他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两者共性还是多于差异的。对信息披露的公开性、真实性要求,金融工具等都基本相似。都是保证信息的准确真实的情况下,提供充足的产品供投资者自主选择。

2.推进国际化。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积极审慎的融入金融全球化进程。

3.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改革。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利用非正规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立法,规范农村金融健康发展;发挥地方政府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劳平,白剑眉.金融系统变迁的理论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5(3).

[2]俞晓晶.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模式选择[M].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

[3]何国华.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比较-基于功能观点的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1).

上一篇:论舞蹈艺术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 下一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进展:国内外文献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