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感教育小议

时间:2022-04-26 09:44:01

语文情感教育小议

语文是一个充满情感和人文性的学科,负载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任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有着进行情感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的比重最大,用的时间最多,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规定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更加是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情感的任务。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让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受到情感的教育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活动永远具有思想性。语文学科思想性特征比其他学科更为突出。古人云:“文以载道。”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寄予抒感的课文,含着丰富、生动的德育因素,如其情感蕴寓爱国之情、战友之情、热爱美好事物之情……这些都是人类的高尚情感,是作者被生活激发起炙热的感情的产物。引导学生透过其感性的形象,体验到其内含的高尚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净化其情感,陶冶、塑造美好的人格和心灵。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令他们自发地接受这种教育,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相沟通、相融合。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教育,重在一个“情”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成为受感染者。首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形象上,让人物在书本上活起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丰满起来,就像曾经和他们在一起战斗过、生活过,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二、让学生在朗读中升华情感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上,他们在看、听、读之中,就能凭借直觉和联想去体会,使抽象的文字化为真切的具体的画面,从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例如在学习《西门豹》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导语的设计、角色的演示,让学生从中体会西门豹杰出的管理才能,激发学生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情感;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文章的“味道”,让学生在对其“滋味”的品尝中领会语言的内在含义,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语感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学生的思维:“假如你是邺地的老百姓、魏王,你会对西门豹说些什么呢?”又如在讲《海底世界》一课时,让学生边听边看配乐多媒体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深情地朗读课文优美的词句,学生听着教师的朗读,看着眼前课件屏幕上出现海底的美丽景色,浮想联翩,从而激起他们热爱大海的情感;再让学生闭着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多彩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美好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既使教学情景交融,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得到升华,又锻炼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分析文本比较体验不同的情感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以达到情感的升华。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只有在学生正确深刻地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分析课文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比较法是常用的一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四、教师要主动投入丰富情感

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必定是有着丰富情感且对学生特别关心的人,是受学生爱戴的人,是受学生尊敬的人。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总是充满着无比的信赖并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只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拥有丰富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投入充分丰富的情感,能饱含情感地进行教学,势必会让学会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加强课文学习。另外,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能吃透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将课文中丰富的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情感一起波动,能深刻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学生的情感交流也就水到渠成。小学生一般天真烂漫,比较稚气,对所有情感都想得极其简单又美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一直保持这种单纯的童心,通过循序渐进,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

五、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当然,首先是教师的范读,它可以把教师这个特定个体的情感体验通过有表情的高质量的朗读表现出来。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怀着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满含深情地在课堂上范读这篇文章,读完后,师生都流下了同情的热泪,可见教师的情也会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得以情感的升华。其次是学生的情感朗读。可让学生看文字,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同桌互相评读、指名读、分组竞赛读等,使学生的认识在不断的朗读中变化发展,他们的情感也随认识同步变化发展;并通过面部表情、神态、动作、语言等自然表现出来,使感情逐步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启迪,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领悟文章的思想。所以,学生的情感朗读,在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上一篇:从明晓溪的创作看网络青春小说的畅销现象 下一篇:对阿拉伯世界,要多一分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