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种类多危害大

时间:2022-04-26 06:05:05

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均被医生要求做眼科检查,有些患者对此不理解,得的是内分泌疾病为什么要看眼科?糖尿病与眼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约30%可并发眼病;血糖没有控制好的晚期糖尿病患者,100%有眼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眼部病变。

糖尿病眼病种类多、危害大。因此,各类糖尿病患者均应定期做眼科全面检查。检查方法:一般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结膜、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检查,特殊项目包括眼底荧光造影及照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是眼睛的感光部件,位于眼睛的后壁上。用来检测光线并把信号发送给大脑。视网膜上有许多小血管,给视网膜提供氧气和营养。不幸的是,这些血管很容易受到损伤。血糖控制不好会使视网膜微血管系统损害,发生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有资料表明,约63.4%的糖尿病患者并发此病,其失明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是导致视力下降和致盲的主要原因。

多数糖尿病患者在视力正常时即已发生视网膜病变,在临床常常遇到因体检查眼底,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因此对于已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均应常规行眼底检查,并要求患者无特殊症状亦应至少每年复查一次眼底。怀疑或已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患者需作眼底荧光造影,以尽早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的进展。

视网膜是全身微血管的一个窗口。视网膜血管病变代表了全身微血管病变的发展程度,因此,在糖尿病初期如何控制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防止失明,对延长患者生命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青光眼

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青光眼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3倍。

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使大面积的毛细血管闭塞,产生血管生长因子,除使视网膜形成大量新生血管外,还可使虹膜产生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会堵塞眼房角使房水外流受阻,使眼压升高而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会导致失明。有些患者甚至在失明后由于无法控制眼压,为减轻痛苦,而不得不摘除患眼。

白内障

眼的晶体是无血管、富于弹性的透明体。晶于虹膜及瞳孔的后面,晶体的作用是将进入眼睛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研究发现,长期的高血糖,使晶体中的葡萄糖含量也增加,使晶体形成纤维肿胀和变性,最后产生浑浊,形成白内障,严重的会引起失明。

糖尿病性白内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症状与一般老年性白内障相似,但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率较健康老年人高,且发病年龄也较早。另一类典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较少见,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其特点是发病迅速,进展快,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发展到全浑浊。此类白内障治疗与老年性白内障相同,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手术治疗。

屈光不正

许多患者最早的眼部自觉症状多为屈光状态的改变。患者可突然发生近视,或原有老视症状减轻,不用戴花镜了。这是由于血糖增高,房水渗入晶状体使其变凸,屈光度改变。这种短期内屈光度迅速变化是糖尿病引起屈光度改变的特征,也称糖尿病性屈光不正。表现为骤然发生、双眼性,随着身体代谢恢复正常,屈光不正会自愈。

复视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出现眼球运动神经麻痹,从而引起眼球运动障碍而出现复视,常见于40岁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一般在控制血糖和给予适当神经营养治疗后,1~2月或更长时间内恢复。

其他

有时糖尿病患者可伴发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多见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此外,糖尿病还可引起球结膜毛细血管扩张,角膜知觉减退等并发症。总之,诸多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几乎包容了视觉器官的各个部位,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专家提示:

眼底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点散瞳药后,医生用眼底镜直接观察眼底视网膜的改变,可以初步评价视网膜病变的程度。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用专门仪器精确观察视网膜病变程度,能对视网膜病变进行精确分期,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激光光凝固治疗。

上一篇:1型糖尿病 下一篇:茶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