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行记 6期

时间:2022-04-26 08:04:17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晚上,上完市场营销学课程后,我拖着疲乏的躯壳,眯着无精打采的双眼,从三十二教学楼缓缓走出来。

“留学服务中心公告:2011年美国学术交流项目启动,请有意向的同学到第二行政楼6楼603办公室咨询报名。”

简短的一条消息,5秒钟就闪过了。昏昏沉沉的头脑却意外清醒起来,带着略微兴奋的心情,又等了两分钟,等到这条消息再次浮出,重新确认了一遍,将联系地址、办公室电话、截止日期记在手机上,这才离去。

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第二行政大楼6层。了解到这次交换项目总共50个名额,经过美方考试、电话面试等环节进行选拔。当时没有犹豫,留下两张百元大钞,交纳了报名费、考试费,就回去准备英文了。

重新拿出高三备战高考时的劲头,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我终于顺利通过了听力、笔试、电话面试等层层筛选,并战战兢兢地到成都使馆面签,最终获得了J-1签证。

全部办理妥当之后,心情异常兴奋,我约齐了同寝室的朋友和同在异地求学的老乡,到学苑餐厅饕餮一顿,几个人喝了两瓶高度数的诗仙太白,气氛高涨。朋友们纷纷举杯为我庆贺。

那个时候,我天天计算着剩余的日子,恨不得生出双翼飞过去。而大洋彼岸的陌生国度,就像羞涩的新娘,等着我来揭开那顶红盖头。

大苹果

6月3号,终于坐上了AA美国航空的波音737,这也是我第一次搭乘超大型飞机,来自美国的空乘人员服务热情,让我对即将踏足的国家民众有了一个很好的印象。经过16小时的漫长飞行,我们最终在黄昏时刻降落在美国西部的土地上。

第一站是洛杉矶,来接机的是90年代中期就已移民美国淘金的姑姑,她每年都会回家乡度假,所以并不陌生。初到美国,我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很新奇,就连机场需要刷卡付费的行李推车也要摸上一摸,就像陈奂生进城一般。

姑姑在L.A.西达赛奈医院工作,到达美国的前几天,在她的引导下,我对美国的文化、风俗习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时差也在那两天倒过来,初步融入了美国生活。比我小6个月的表弟在UCLA上学,他继承了姑姑的衣钵学习医学,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去吃了各种典型的西餐。但是平日里姑姑一家仍然以中餐为主。豆浆、油条、豆腐脑、热干面、胡辣汤、麻辣小面,饮食很精致,也很丰富,我惊诧于在异国他乡也能到处发现中国美食,但姑姑和表弟却早已习惯了我孩子一样好奇的神情,一笑而过。

随后几天,我们就在洛杉矶、旧金山、奥克兰、拉斯维加斯游玩。加州是个华人聚居的地方,到处可以见到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虽然离开祖国还没几天,但在异乡倍感亲切。我们一起游览了圣巴巴拉海滩、中国城、小东京、迪斯尼乐园、赌城、金门大桥和《基督山伯爵》中那个监狱岛。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汇聚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人和物。伊斯兰建筑、欧洲中世纪建筑、东亚风格建筑到处可见;裹着头巾面纱的穆斯林、藏传佛教的喇嘛、黝黑皮肤的非洲人,他们像民族歌剧一样混在一起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城市中各国美食集聚,各种民族服饰琳琅满目,仿佛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家乡。中国城、韩国城、小东京、意大利街……就如同深圳世界之窗的广告语一样,“您给我一天,我给您一个世界”。社区中各色国旗林立,肃穆威严。历史的长河浩如烟海,承袭着凝重与庄严,裹挟着科技与梦幻,诉说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所以人们把美国繁华的城市纽约叫做“A big melting pot(大熔炉)”,又称作“A big apple(大苹果)”。

大学之道

从洛杉矶订了到中部城市丹佛的航班,匆匆办理了T-Mobile的电话卡和台湾中华电信的国际长途卡,便飞往丹佛,开始新的旅程。

落基山脉绵延千里,而丹佛就位于这座大山旁边的平原上。它是科罗拉多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丹佛拥有多个联邦之最,比如,它建了全美占地最广的国际机场,另外,它也是我在美国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

DU,丹佛大学,它拥有优美的环境,深厚的文化和严谨的学术。在这里,我感受了到与国内大学不同的学术氛围,也很荣幸结识了多位对我传道授业的教授。

《大学》中开篇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读书人几千年来按照三纲八目来规划学海生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我们都在增长“学识”,但到头来毕业了却仍没有“学问”。学问是不断问出来的,需要发散的思维,也需要教授适当的引导。恰恰在中国,我们习惯了复制粘贴,习惯了拿来主义,复制ICQ粘贴了QQ,复制Facebook粘贴了人人网,复制Ebay粘贴了淘宝网,复制Twitter粘贴了微博……

至于格物致知,我们本来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而如今肯耐住寂寞,静心学问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如今人们秉着“学而优则仕”或“学而优则商”的功利主义,求学是为了敲开财富、权力之门的敲门砖,博学则是为了挣够几百万,是为了7系的宝马坐骑,是为了当上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DU的丹尼尔商学院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授人以渔”,我们通过case analysis(案例分析)提高了综合认知能力,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美国大学5%的毕业生最终成为科学家,我们暂时还是难以望其项背,期待有一天,我们可以发挥人力资源大国的优势,立足创新,让世人认可“中国创造”,而不是“中国制造”。

归去来

三个多月就这样匆匆过去了,最后的时间里,我们用闲时打工攒下的为数不多的钱进行了一次旅行。我们游览了东海岸一些大城市:纽约、费城、水牛城、华盛顿特区、波士顿。这是我们体悟美国精神的最后之旅。穿过历史的烟云,透过那些浓墨淡彩的历史事件,我们只是看到了大萧条过后的华尔街,不再装载茶叶的波士顿航船,三百年多前刻下民主、自由、平等的纪念馆和玫瑰依然盛开的白宫、国会山庄。

一个民族的崛起和进步是需要历史代价的,正如美国人在朝鲜战争纪念公园的石壁上刻下的文字: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不是免费的。)

这个国家还有很多我来不及学习的事物。但行程已定,就要归国了。期待有一天,有更多的国人可以走出来,师夷长技以自强,推动祖国的产业革命与思想革新。

自由女神渐渐远去……

归去来,胡不归?

(海蓝推荐)

上一篇:女儿的十年 下一篇:拇指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