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时间:2022-04-25 10:16:22

浅谈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摘要: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各事业单位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堵住漏洞,防范风险。但在实际操作执行中由于控制环境难尽人意,政府预算约束弱化,并且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等原因,导致大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用不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问题。文章从事业单位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着手,分析内部控制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机制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有着较大的不同。事业单位多是履行社会职能或公益职能的机构,其内部设置和运作目标与企业有着本质差别。且在事业单位系统,由于管理职能的各自不同,财务核算管理的要求不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和目标也有差异。尽管如此,一套设计科学、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如何根据单位自身特点,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已称为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体来看,一个合理的事业单位内部结构能形成一个理想的机制和流程,但这样的机制又势必受到来自内外因素的影响,而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诸如控制范围较小,受上级部门影响较大,等等。总的来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相对较好,但也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未能从理念上重视内部控制。首先,相当一部分单位认为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预算,组织简单,经济运作不以盈利为目标,并不需要以内部控制为目标,只要有一些制度加以限制就可以了。这直接表现在不少单位根本不安排会计专业人员,只安排一些相对老实,认死理的人来进行内部控制或者是不以会计内部控制为考核目标,只是单纯强调道德约束,使部门预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的随意性。其次,这些单位根本未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改进现有财务制度的重要性,或者说虽有认识,但只停留在表面,流于一些经验或条文,而并不着重于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制,由于缺乏系统性,而使内部控制各自为政,难以协调。再次,对于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就其内容来看,生搬硬套现象较为严重,往往是将其他单位的制度拿来就用,而不考虑结合本单位情况加以改造,使执行效率往往大打折扣。许多单位情况不同,但制度却几乎一模一样,明显是互相抄袭的。最后,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形同空文现象严重,也就是说,虽有较好的内控制度,但完全成为应付上级和领导检查的形式,而难以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2.执行力度低。首先,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管下不管上,管不到个别领导,导致上行下效,而使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大大下降。其次,执行人自身素质存在问题,如前所述,由于许多执行人员并非专业人员,自身就存在着认识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让这些人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无疑会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失控;再次,部门预算在执行中缺乏约束,没有厘定的标准,导致制度很完美,一执行就走样的局面。

3.会计基础薄弱。就会计工作上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对签字制度不加重视,往往事前无控制,事后补正,这种做法往往是预算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其次是支票签发的授权不明,容易导致内部控制的混乱。再次是凭证的制作和装订上,类目混乱,没有进行很好的汇总和归类,导致对相关数据的考察难以查询基本依据。再次是财务会计报告比较简单,只提供报表,而缺乏对财务的分析,并能从利用从中发现的问题,思考如何进行内部控制。最后,从账册本身看,忽视备查账无疑是通病。

4.财务管理混乱。首先是虽然制定了年度财务预算,但是类目不详细,执行不严格,在实践中具有较大随意性,在资金的分配利用上,并未实现最优配置,导致收支失衡,影响单位管理运作。其次是在资金使用上,并未有专款专用,往往是存在大量资金挪用的现象,这与资金收支管理不严极有关联。再次是成本管理松懈。事业单位没有成本核算要求,对于资产管理较为轻视,许多购买的办公物品领用不办理手续,造成无账无实,有的则相互重复,造成浪费。

5.监督不到位。一些单位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监督机制,无法对内部管理实行制约,导致损害单位利益的事层出不穷,事发后又相互扯皮,使制度无法深入贯彻执行。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程序

内部控制的能否建立健全不能取决于事业单位的规模大小,一个即使规模再小的事业单位也应当尽可能地建立切合实际的控制程序。

1.对于所有收到的现金应即时入账。

2.每日现金应送存银行,防止过夜。

3.每月应编制银行账户调节表备查。

4.对所有的发票统一使用顺序编号。

5.发票须经批准并和订货单、收货报告核对符合后,方可签发支票付款给卖方 。

6.定期核对账目,了解明细。

7.编制比较财务月报表,及时发现差异。

如能遵循这些实务,将可减少由于错漏而导致财务风险。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如果能由领导和财务人员每日对相关资金账目和财务凭证进行查核,定期审核财务账目,就能建立一定程度上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些对策

1.抓住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抓主要矛盾是任何工作的基本方法,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来说,由于本身不是盈利机构,往往受到成本制约,不可能在各方面都要求完全控制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那些在内部管理中可能出现风险的地方进行把握。

2.事业单位应按照职务不相容分离原则,将职责权分开,形成内部管理上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从授权、批准、经办、记录、审核等各项工作的分开,使整个内部管理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机制,防止越权。

3.建立以防为主的控制层次,事先预防往往胜于事后补漏。明确对相关业务的处理权限和责任,防止一人包办整个过程,重要业务应实行双签。

4.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查找原因,进行有效性评估,实现良好的效益变化。

5.加强内部控制的人员素质,要提高人才的专业化水准,不仅需要补充理论知识,也需要相当的实践磨练,对规模较小的单位,也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这样既不用负担固定工费用,减少人工成本支出,降低正式用工带来的劳动关系风险;又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以实现人财物的合理分配。当然,对外包风险管理方案制定时,还应考虑评估外包工作风险等。

6.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应当包括:

1)内部控制岗位授权制度。明确各岗位的授权幅度,对越权行为予以积极打击和防范。

2)内部控制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对象、时间、内容、人员等,随时掌握内部管理的信息和动向。

3)内部控制批准制度。对内部控制的权限和责任应明确,批准的人员、程序、范围应有严格限制。

4)内部审计制度。根据本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和标准,确立相应的审计对象和方式。

5)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制度。将内部控制执行与本单位的业绩指标挂钩,结合奖惩制度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6)风险预警制度。对内部控制可能产生的风险予以检测,以随时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

7)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制度。对涉及单位重大法律问题,应由法律顾问提供业务支撑,以控制单位的法律风险。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和纠纷,要及时备案,进行管理。

8)岗位权力制衡制度。对于对内部控制所涉及的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职、双责,以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应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将该岗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等。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应根据上述8个方面的要求应该建立和完善。在风险管理上要成为主动管理,抵御突发性风险的应变措施相对较弱,培训中心在投资、交易等方面制定专项风险管理的相关文件,要严格执行上级的规定,建立和完善业务控制制度、会计系统控制制度、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定、信息传递管理制度、内部审计管理规定等,除个别情况外,内部管理制度基本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吴士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2012(10).

[2]杨晓华.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0(26).

[3]陈彤.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6(8).

上一篇:如何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作用 下一篇:“营改增”初期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