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

时间:2022-04-25 01:06:48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

现代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肩负着培养时代人才、创新研发科技、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思想的历史使命,而高校辅导员在现代大学中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活动中显示的自觉能动性,包括自为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等。探究在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能,研究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新思路,将更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发挥,更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也使得现代大学培养人才更科学,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一、 修身养德,做现代大学合格教师

现代大学制度的主体性内涵上,教师和学生是大学的主体。教师的主体性就是教师所潜在具有的并且能够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发挥出来的属性。教师作为当代大学的一部分主体,承担着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重任。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大学职能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形象地指出教师在大学里的作用和地位。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设计者、实施者和参与者。所以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是故教师欲传“道”,自己须有“道”,德高才能为范,德高才能育才。所以“修身”对教师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作为教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道德操守的核心内容,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首先做到爱校、护校。在要求学生的同时,首先自身要达到标准,以身作则。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应该秉承中华民族踏实、诚恳、勤奋、自强的品质。迎难而上,激流勇进,为同学们做好表率。

其次,着手眼前,做好工作。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科研能力,加强学习交流,提升自身写作、授课、活动组织等能力,不断丰富自身学识、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掌握工作技巧和工作经验。同时,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全面成才。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在工作中尊重学生,在教育中严格要求学生。

再次,在工作中培养务实求真、勇于创新、坚忍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研精神,为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树立榜样。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合理安排时间,认真落实学校制度,深入学生中去,在工作中认识学生,在生活中结识学生。树立文化铸校、文化育人理念,激发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凝练和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征现代高校辅导员教师队伍。

二、薪火相传,育现代栋梁英才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程中,从2500余年前的夫子讲学到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教育历经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断延续传承和丰富发展,现代大学逐渐形成一种影响和凝聚师生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教育资源,激励所有教工人员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方明珠,作为培育高等人才的高校辅导员须薪火相传,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继续贡献力量,为建设祖国培养栋梁人才。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共性需求,培养学生个体独立人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在工作中,注重“人”的培养,经常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情况,给学生提供帮助,树立“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程的培养和课余活动设置中,合理规划,做好活动策划,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其次,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学生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志愿。大学融入社会后,面对的是文明社会众多领域不同层次的广泛需求。因此,大学不仅要面向未来,以探究真理和发展知识为己任,大学还应注重开展应用研究和进行科技创新,努力成为将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心,直接为提高人类社会福祉和增强综合国力做出贡献。这就需要在平时积极开展爱国题材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放映红、组织党史知识竞赛、开展革命精神学习研讨活动等。为培养学以致用,新时代高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再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当代教育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我国教育长远发展考虑,须得传承历史、开拓创新,形成教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上一篇:高校学生检索网络文献时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