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猜读策略打开文言文教学的大门

时间:2022-08-19 10:27:30

用猜读策略打开文言文教学的大门

内容摘要:猜读教学指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凭借以最原始的文言文阅读语感,独立推测文本字词句段篇之意,再充分利用外在学习资源,进行考证、解疑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猜读重在“猜”,即猜测、猜疑,猜出文本的显性和隐性含义,为探究和建构提供推力。

关键词:猜读 自主体验 探究建构

猜读教学指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凭借以最原始的文言文阅读语感,独立推测文本字词句段篇之意,再充分利用外在学习资源,进行考证、解疑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它有三大好处:

一.尊重原始体验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坚持的教学理念。但是,现实的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活动几乎占用了学生的全部时间,挤尽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然而,我们如何才能践行这种理念呢?先入为主地“讲解”实际上没有注意到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与老师有不小的差异。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

比如《阿房宫赋》一文,如果不能认真梳理字面意思,不能了解每一个字所代表的概念内涵和文化意义,就不可能深入理解文旨,学生单靠老师的讲解如同雾里看花、隔鞋搔痒。如“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一句,如果老师只是略作翻译,提点关键字词,但是因为学生没有经历逐字逐句推测意思的过程,没有经历再次创造的体验,也就没有真切地感受到杜牧所描述的阿旁宫的富丽堂皇、规模宏大,所以无法体会到《阿房宫赋》所承载的作者情感与思考。另外学生也丧失了咬文嚼字、积累文言文词汇的机会。比如“盘盘焉”中的“盘盘焉”什么意思?“盘”这个词怎么叠用了?“焉”是作助词解,还是兼词等?学生阅读必然会产生这些问题,如果教师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猜读、查证,学生就会明白“盘”在这里做“盘旋”的意思,叠用则变成了形容词,即形容“盘旋的样子”,而“焉”还有“然”的意思,合起来可理解为形容阿房宫依山而筑盘旋上升的样子,学生就会想象到阿房宫恢宏庞大、俯视天下的气势,原始的阅读体验得到最大限度的展开。

二.激发探究热情

猜读策略还可以有效落实“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等先进理念。学生经历自主咬文嚼字、自主再造想象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探索的过程,就是从咬文嚼字到整体感知的过程,就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就是从初识到认知积累的过程,学生因而打开了一个个新的知识格,仿佛进入迷宫一般,激发求知探索的热情。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自主体验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考证、求解、除疑、分类、举一反三等思维活动,自然会使他们的最大程度地促进自主学习,激发探究的热情。学生在猜读过程中必然搅动已有知识和技能储备,自主地推测文意,并与之对比,既巩固了旧知,又发现了新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断地产生疑问,遇到理解上的屏障,这时他们就会利用外在资源寻求验证、解决,为“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提供可能。《阿房宫赋》是一篇赋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悟出本文与教材中其他绝大多数的遣词造句的方法不同,当看到题目中“赋”字的时候,便会想到,它的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文体,与“记”“说”等古文文体有什么不同。学生如果手头有足够的资料,就会查阅,这样就打开了“赋”之门,从了解赋的产生、流传到后来的衰落,从赋的形式到赋的内容等方面逐步了解了与赋有关的文化常识,感受到它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就为他们进一步阅读奠定了背景知识。

三.促进自我建构

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原始的阅读体验得到尽情展开的同时,新旧认知必然碰撞,产生矛盾冲突,在不断顺化和同化的过程中知识结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就会不断地重构,取得进步。猜读即能产生许多疑问,学生凭借这些疑问即能贯通新旧认知,促进自我建构,如同点燃导火线,引爆爆炸点。

《阿房宫赋》言辞华美,形式工整,无论描写叙述,还是指点评论,无不情透纸背,堪称经典。但是学生只有通过亲自体验,才能感悟它的精妙之处。因为学生通过猜读,产生多样问题,就会逐步探知文本的绝美之处,更新文言文词汇积累,并且会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使用赋文铺排、夸饰的遣词造句之法,讲究严丝合缝的布局谋篇。学生亲自触摸文本,就会对文本产生真实、真切的体验,为自我建构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总之,猜读策略本质上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只有放手让学生亲自咬文嚼字,探究质疑,才能更好地破解文言文教学之困。

(作者单位:江苏睢宁县王集中学)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艺术美 下一篇:注意三性培养 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