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也需要精讲

时间:2022-04-25 11:13:17

体育课也需要精讲

有许多人包括一些教师都认为体育课与肢体运动有关,所以体育课教师上课时不用多说话,仅用肢体语言、示范动作就能达到其所追求的教学效果,其实不然,体育课与其他学科一样,也需要精讲。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安排场地器材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是必须要讲的,哪些是可讲可不讲的,哪些是该重讲、多讲的,哪些是该简讲、少讲的,教师了解讲解的必要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的建立正确的概念,补充示范的不足,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抓住动作的重点和难点,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知道,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对有些动作技术,只靠动作示范,让学生去模仿,是很难理解和掌握动作技术的,而一句简单的话语,就能起到决定的效果,如在技巧的前、后滚翻教学中,教师用一句“低头团身似球”就可以理解学生因团身不紧,滚翻动作不标准的问题。必要的讲解更是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考视觉,一个是考听觉。如果教师只靠示范,让学生简单模仿,就很难解决学生动作不标准的问题,还有可能因该讲的不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伤。可见讲解在体育教学具有特殊意义。

精讲也注意完整性,有头有尾、无头无尾的讲解,都会使学生感到茫然,或不知所措,在教学中,动作的开始,动作的进行,动作的结束,这三个方面反映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缺一不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讲解动作时,仅仅只讲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认为动作的结束不重要,可以不讲。实质上清楚的讲解动作的结束,不仅可以保证动作的完整性,是教师养成好的教学习惯:对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概念和完整的动作;还能对有效的防止受伤,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许多动作要点,技术概念,已经概括成了几个字,如不明确的把这些字的真实含义讲清楚,讲完整,很难达到精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准备讲解时,一定要把最能够表达技术动作全貌及核心的字眼抓住,否则精讲很难凑效。

精讲要有启发性,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带着问题用引导的方式,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循循善诱,有针对的启发,准确的提问,引导学生,根据学生思路和要求独立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热情。例如在短跑教学中,在讲到腿后蹬脚扒地动作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战马在快速奔跑时,其马腿和马蹄子的动作是怎样的情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模仿跑马的动作,再进一步提问:“人怎样才能跑得快?”让学生积极进行思索和回答。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订正。这样使学生既易懂,又容易记,使课堂气氛既生动活泼又严肃有序,变学生被动的学生为主动的思考,认真的观察,体、脑并用,积极的学习。

教师在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教材的特点、教学程序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时,首先应该讲解什么,怎样讲解。例如,跳跃项目教学中,怎样跳是教学的关键,助跑与起跳是难点。针对学生不会跳,踏跳无力或踏跳不明显的情况,教师除了讲清踏跳的意义和作用外,可以在完成动作前或完成动作后,针对踏跳中出现的问题,指出改进的方法,使其踏跳积极、主动、有力、准确;并在学生踏跳的一瞬间,提高声音,加重语气,叫一声“踏”或“起”,帮助学生建立主动踏跳的概念。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蹬”、“伸”、“拨”、“接”、“收”六个字概括双手胸前传、接球两个技术动作的全部动作方法。在教铅球原地侧向投掷技术时,当教师做完完整动作后,教师可以用“蹬、转、挺、伸、拨”五个字把整个技术动作描述出来。在排球技术教学时,教师在学生建立了手型、臂型的正确概念后,教师可以用“蹬(地)、抬(臂)、跟(腰)、顶(肘)、压(腕)、夹(臂)”讲解垫球技术特点等等,讲解的针对性除了对技术的准确把握外,还应掌握好讲解的时机,学生在学习和完成动作时,身体姿势、动作轨迹都在不断的变化,可以说是瞬间即失,如果时机选择不好,时间的针对性不强,都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讲解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艺术,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像背书,再有趣味的活动,学生也会听得乏味,感到别扭。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动作要领,教师采用不同的声调,不同的音量,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感彩,不同的眼神、表情,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上一篇:高职英语听说课程中“微课”模式的作用分析 下一篇:关于写作协会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