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师范类三级跳远教学运用创意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4-25 07:54:10

高职师范类三级跳远教学运用创意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和智力的开发以及知识的更新,已经成为了现如今各种学科改革的要求。教育战绩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用新的学科理论,破除长时间发展以来的各种传统陈旧的教学形式,这项内容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了。在最近十几年,我国的传统教育使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的缺陷就是学生的知识思维接受方式是被动的。文中使用实验对比的研究方式,列举了创新式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高职师范类 三级跳远 教学方法模式

一、现如今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情况

(一)普及力度的拓宽提高了成绩

三级跳远诞生于18世纪中叶,很多喜爱跑跳的运动员加入进这项运动中来,各个国家的田径协会也越来越重视这个刚刚走进奥运赛场的运动项目,广泛的选拔运动员并且挑选优秀的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训练[1]。普及面的不断扩大,参与这项运动的选手不但增加,成绩也飞速提升,很快就和世界先进水平齐平,在亚洲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二)技术动作不断成熟跳法愈加主流

现如今的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动作越来越成熟,助跑和起跳相互结合的更加连贯,每跳的动作幅度有显著增大。现如今世界先进的三级跳远运动员使用的多是速度型跳法,跳的低且平,能够最大程度的损失跳跃营造的速度。

二、创意教学

(一)创意体育教学

创意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和培养其创造能力的主要目标而开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在肢体活动的过程中完整的将其内在的潜力发挥出来,提升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意体育教学模式

创意体育教学形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了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建设的规范式的教学程序,其中包括了相对稳定的教学群体与教学过程。在不一样的教学形式下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环境,再适合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项方式要因时而异,不能够照搬照套。

三、创意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中包含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人的创意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培训中慢慢提高的,系统性的学习培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提升人们的创意能力。而青年学生有更加活跃的思维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更强,完整系统的开展相关训练能够以更小的消耗力取得更大的成果[2]。创意本身没有所谓的规律,教学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最主要的就是不断的创新,不能够总是抱着传统的方式。

(一)体验法

学生在掌握了技术动作的前提之下,教师要鼓励其进行大胆的创新,各项工作再进行更加细致的润化,找到合适方法的同时也感受其中的乐趣。并且教师能能够提出几个问题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探寻,例如跨步跳的腾空时间是长好还是短好;在跳跃的过程中身体是否应该保持垂直的姿势等等。

(二)条件法

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适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学习条件,在真实的条件中让学生观察、理解和体验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将其能力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这项方法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真实性和感染力,并且尽可能的多的将学生带到场地中感受跳跃的气氛和感觉,收获实际的情感经验和实战经验[3]。

四、实验结果分析

(一)实验前数据分析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程度,同时对学生最初的教学情况有简单了解,还有就是创意体育教学在师范类三级跳远教学中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实验前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详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参与创意教学实验前,两组的身体素质各方面差异并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表1 实验前学生测试表

组别 人数 三级跳远(M)

男生实验组 50 7.68±2.10

男生对照组 50 7.67±2.11

女生实验组 50 7.11±2.10

女生对照组 50 7.10±2.11

(二)实验后数据分析

田径运动是一项人们合理的使用自己的运动机能,创造性的田径运动各个项目的成绩研究方式。经过实验之后能够明显发现,通过强化训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男女跳远距离都有相应的提升,可是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参见表2。

表2 实验后学生三级跳远成绩测试表

组别 人数 距离测评

男生实验组 50 11.92±5.12

男生对照组 50 10.86±5.24

女生实验组 50 10.42±3.31

女生对照组 50 9.47±3.48

五、结语

在三级跳远的教学活动中加入创意体育教学形式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成绩。创意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口,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亲自实践并且发现其中的动作要领,更加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 王德平.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5(01).

[3] 和平.体育院校女子三级跳远教学研究[J].教学研究论坛.2011.11(04).

上一篇:定西市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辽宁师范大学不同专业大学生体育态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