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之浅见

时间:2022-04-25 07:04:29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之浅见

摘要:义务教育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学困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关键词:个体差异;教学要求;两极分化;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285-01

对学困生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后,教师还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看到有进步,就应加以表扬;看到学困生遇到困难,就应多加帮助、鼓励,加强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合适的学习方法,解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本人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学困生"在快乐中学习

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教育中献出爱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责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很怕老师、不喜欢这位老师。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心情,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打骂,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同时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

3.注重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学习的主动性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通过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和学生自己的努力,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由于学困生上课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和分心,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学困生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抄袭作业,教师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做作业是自己学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独立完成作业虽是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对学习有利,让他们明确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强迫"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精心设计练习,及时掌握反馈信息,积极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尝试练习,题目以基础题为主,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到强化、调节作用,并且当堂就能补救。这对学困生特别有利,课内补强于课外补,大大减轻了学困生的学习负担。

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面对当今新时期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青少年,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很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了生活情趣,学生很爱参与。

4.融洽师生关系和愉快的学习环境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困生对哪个教师有好感,就会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就会提高。所以教师要深入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让学困生感到我们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亲密朋友,从而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近感,在心理上接受我们,认可我们,进而接受数学这门课。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学困生,要理解他们的淘气与天真,每一个问题的提出,从方式的选择,到难易的程度,都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并且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丝赞赏的微笑,每一个告诫的眼神都应饱含关爱之情,使学困生产生愉悦亲和的感觉,力争使每一个学困生的心境都处于最佳状态。

总之,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更有利于我们的课改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魏群,等,《中国中学数学教学课程教材演变史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3]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上一篇:论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借形想象”在绘画教学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