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时间:2022-04-24 08:02:05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 要: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虽然美育排在了五项素质的第三位,但并不代表美育不重要。在现如今的社会中,美育更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美育,可以说是一种特性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美育,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或者人物外貌的一种的美感鉴赏,还是对社会美感,对人类美感的正确认识,换言之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审美教育则要从小抓起,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审美教育 新课改 教学方法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23-0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进行的必要性

1.为什么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传播与交流方便会成为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呢?原因很简单,便利的信息交流与传播自然有其有利的一面,让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开阔眼界。弊端就是,各种违背正常价值观,审美观的信息也会充斥在学生的周围,从而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过去崇洋的思想,因为学生们没有受到很好的审美教育,所以崇洋的思想侵蚀了一批的学生,从而也使得中国的古老文化遭到了侵蚀与遗弃,当然这样和当时大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与学生受到的教育也有极大的关系。

2.人们总是追求美的,忽略掉心灵美这一方面,就外貌和形象来说,现在这个时代对美的定义不是很专一,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别都对美有着不同的认识。我们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有着一样的审美观念,而是要让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审美鉴别能力。现如今,尽管新课改在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变,但是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讲台上老师讲的津津有味,而学生或昏昏欲睡或转神做起了其他的事情的现象仍是屡屡发生,因此审美教育也受到耽搁,特别是在这样百花齐放的社会,各种奇装异服、各种个性另类的社会团体层出不穷的社会中,许多小学生的审美出现了偏差,甚至良莠不分,将怪诞视为时髦,将野蛮视为豪放,将玩世不恭的态度视为潇洒。这一切都是我们在教育中审美教育不足造成的。

3.新课改在进行,在深入,课本在改革,但是问题存在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虽说换了一种教学模式,而实质上还是之前的教学方法,因此课本与时俱进了,但审美教育也没有达到与时俱进,因此这也是审美教育小学教育中必须进行审美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如何进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时代是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的最重要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审美教育将奠定之后学生的审美方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的审美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引起学生对形象认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对学生进行美的展示,让学生做美的发现者

新课改下,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着许多优美的课文,语言优美,思想积极,文质兼优。对于小学生来说,审美教育是一个刚开始接触的领域,所以可以先从对文章,文字美的理解与认识开始。这个阶段我们不要求学生对美的认识有多么的理性,我们只需达到一个简单的目标,那就是能让我们的小学生感受到文字美,当我们读到一些优美的文章,读到一些思想积极的文章是他们可以感受到这些与众不同,可以带给他们美的感觉。或者当我们读到一些文章中有着性格丰富的人物,他们可以感受的人物的性格,不要求他们说出多少性格特征,只要分辨出文章中人物的好坏,会对人物产生憎恨或者同情。这是一个感性的对美的认识,也是最初步的审美教育。

2.语文课堂的生动性的加强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来说,可以说这是一个极难的过程,因为对象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我们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因为他们不能理解。更不能照本宣读,因为他们思维活跃,照本宣科只会限制他们的思维,所以课堂的生动性来说极其重要。如何提高课堂的生动性,也是因人而异,每个老师都应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这时就需要向年轻教师学习,同年轻教师交流了,这样更能使得我们的教学方法百变,使得审美教育得到顺利进行,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作为小学教师,教学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美的语言感受吸引学生,一次行云流水,要言不烦,节奏鲜明,重点突出的讲课,势必触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3.要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识别美丑的能力

现如今,服装风格多样,个性多变,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将新奇与美混为一谈。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辨别美丑能力的培养,这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讲授还需要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一个班集体中会有贫富不同的小朋友,会有穿衣好坏不同的小朋友,这时我们就要使小朋友们对彼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要做到的不是告诉他们穿衣不好的小朋友也是美的,而是要引导他们去发现,去了解不论贫富,不论好坏都是有美的一面的。我们可以让小朋友之间互相进行基础的了解评价,看看他们会发现些什么,然后再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改后的课本,有针对性进行引导与讲述。对美的感性认识我们做到后现在需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做出理性的美的认识。

4.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撇除课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小朋友几个任务:第一,穿上自己认为最美的衣服,将自己装扮的最美丽。这是让小朋友对基础美的一个认识与创造。第二,找出一篇自己认为包含着美的内容的文章。这是小朋友发现美的一个体现。第三,自己写一篇关于美的文章。这是要学生学会表达美。

三、结语

在课堂上则是要利用课本,“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是以优美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在形象感知、审美判断的基础上,产生出对社会、人生的某些感悟,使自己的心灵不知不觉得到升华,眼界更加开阔。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意境选词造句,整合已知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加工,从而得出自己的,新的形象。这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获得艺术享受,在消化知识的同时又得到美的熏陶,强化识别事物的能力,从而也使学生有了自己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知常.审美教育的最佳时期.海燕出版社,1993.

[2]周景鲜把审美教育申通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J].品牌(基本理论月刊)2011,32(5):178-180.

上一篇:浅谈学前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 下一篇: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