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时间:2022-04-24 02:58:09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摘 要: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把数学探究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各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并在高中阶段至少安排较为完整的一次数学探究活动。同时,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探究式教学的比重,在“自主探究”方面作了许多有效的尝试,这些尝试让人振奋,但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伪探究”现象,盲目探究现象很多,导致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探索性 开放性 有效性

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把数学探究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各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并在高中阶段至少安排较为完整的一次数学探究活动。同时,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教学及教学研讨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或困惑,导致探究式教学缺乏有效性。为此,笔者就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把握,以及如何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1.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

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打破让学生沿着教师思路走的传统教学框架,运用教师沿着学生的思路引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少“牵”多“赶”。在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能注意到设计学生活动,进行开放式探讨。

2.挖掘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丰富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拓宽了研究问题的思路。笔者体会到,探究式教学对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影响。

3.深入了解学生

探究式教学中,由于探究的主角是学生,这就使探究的思路,探究的方法有很大的开放性,这也对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学习的基础、协作精神等等。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在探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才能调控教与学的偏差。

二、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把握

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课堂上或课外的探究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目标。对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尽管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绝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有效的指导。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由地提出各种假设与预见,另一方面可以用发展性和探索性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和训练学生。教师适时的、有效的指导可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2.尊重学生的探究行为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严格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来进行教学。在这个思路中,什么时候干什么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学生的思路呢?他们在面对和教师同样的问题的时候,究竟是怎样思考并开始探究的?他们原发性的探究行为的轨迹是什么呢?这往往是教师的“盲点”。尊重学生探究的本来动机,尊重他们所习惯的探究方式,尊重他们在探究活动中的“手足无措”“灵机一动”,是探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3.探究不是万能的

探究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唯一方式,在开展具体的学习活动时,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与探究式学习相对应的是接受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比,探究式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但是必须看到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学课的学习主题都要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接受式学习也是必要的,不能盲目探究。

三、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精心选择探究的课题

并非所有的课题都适合开展探究学习。在课堂里,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联想,转化化归,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识别这些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2.明确探究的任务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任务。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要学什么和要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启发性,把本来应该很明确告诉学生的任务“精心设计”,结果反倒把学生弄得云里雾里。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确探究的任务,对需要学生自己思考的也不能让别人“代劳”。

3.探究的问题要有很强的探索性

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动机源于认知冲突和困惑。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设计这样的问题,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不足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能够较为清晰地看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并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同时,还应该注意问题的深度和扩张度,问题的深度表现在内涵丰富,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思想精髓。问题扩张度表现在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类比性能好,有利于迁移。

4.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自身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天地,另一方面因为没有现存的答案或非常规性,迫使学生开动脑筋,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运用多条思路、多种方案进行思考,生动活泼地参与“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朝者严谨、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注重探究的有效性,将新课程标准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田毅炎.防止探究活动进入误区.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

[2]胡兴余.提高数学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思考.中学数学教学思想与方法.2007.

[3]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省开化县马金中学

上一篇:英语成绩和语数成绩的内在联系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