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8-16 09:58:19

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征,各自的基础知识,各自的接受能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举足轻重。

一、课前准备的分层

1.个体差异的层次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备课前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遇到那些障碍,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应如何处理等。研究个体差异的层次性,为有效教学服务。

2.目标设定的层次性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确定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在知识点的挖掘上,既要注重培养中等以上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也要照顾到英语薄弱学生的基本要求。总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分层次教学的特点,切忌盲目追求高、深、全。

⒊教学方法的层次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对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教学方法的采用应因人、因材、因时制宜,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课堂教学的分层

⒈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对基础差的学生落实单一知识点,侧重记忆、重复和模仿,使其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对基础好的学生,要重视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其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引导中等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简单的问题或从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应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学生,并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点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遇到难度较大或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问题时,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能体味成功的喜悦。

3.课堂训练的层次性

机械性的训练,应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同学,并允许其犯一些错误,而对较好的同学则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学“知其然”的同时,他们就应该知其“所以然”。一些难度大的练习活动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比如对话表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台表演,可以让差一点的学生选择台词较少的角色。如课文的当堂复述,层次差的可以在给定的提纲下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时甚至可以看书模仿。在知识点的介绍上,应注意有一定的节奏。阅读的训练,基础差的同学应先要读懂,形成一定的速度,有准确率。好的同学应重视思维的培养,培养全面、深刻考虑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反馈的分层

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方法即“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原则的。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练习应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即采用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基础题可以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做,只完成与教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重在知识的验证和记忆,减少心理压力,保证学生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增强自信心,找到成就感;提高题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去做,侧重基础知识的熟练和知识灵活运用技能的提高;而综合题要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从而满足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词汇练习中,对 success 词,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掌握词性和词义;中等学生还应了解其形容词successful 和动词 succeed;对于优等生可设计掌握unsuccessful 及 succeed in doing sth 及 fail to do 等词汇拓展及短语运用的练习。这些不同层次的联系有不同起点和难度,对各层次的学生都有针对性和挑战性,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吃饱、吃好”,达到“培优辅差”的目的。

四、课外辅导的分层

基础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检查他们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上,一定要对他们加强“监控”,确保他们不掉队。不断激发并强化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优秀生和特长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前提下,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五、测试练习的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所学内容和英语达标的不同要求拟定等级性试卷。A卷:基础题,难度较小,只考查本单元重点,不考难点,以识记和模仿性试题为主;B卷:考查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侧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C卷:以本单元内容为中心,进行知识拓展,增加有一定难度的理解及综合性测试题,检测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等级性测试,旨在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均有展示自己知识和才能的机会。等级制的分组应是流动的,进步明显者应调至上一等级,成绩明显下降者应调低等级,以便教学具有针对性,也使学生有压力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仲院初级中学

上一篇:中长跑教学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下一篇:问题要问在“节骨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