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

时间:2022-04-24 12:04:24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心理障碍的原因,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关键词:产妇;产后;心理障碍;原因;心理护理

产妇在产后可能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易激惹以及表情冷淡甚至精神忧郁等情况,还可能会发生思维过程的异常以及认知不良等表现,了解并掌握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可早期识别产后心理障碍并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促进产妇产后的身心健康,因此心理护理对产妇身心健康及婴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产妇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进行心理护理,探讨其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初产妇,纳入标准:⑴志愿参与本研究;⑵年龄≥18岁;⑶顺利分娩,母子平安健康;年龄≥18岁;⑷认知能力正常,能够完成量表调查;⑸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⑹新生儿指标正常,无畸形及先天性疾病。排除标准:⑴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疾病意者;⑵凝血功能障碍;⑶存在沟通障碍,精神疾病;⑷死胎或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年龄19~40岁,平均(27.2±6.5)岁。妊娠周数37~41周,平均(38.7±1.2)周。阴道产51例,剖宫产29例。新生儿中男42例,女37例,Apgar评分8~10分,体重2425~4213g。将该组产妇以小组负责制护理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产后心理障碍原因

产妇心理障碍的形成,即有其自身心理、生理因素,又有其社会,遗传等诸多方面的原因[2]。由于产妇在产后雌孕激素的不平衡,胎盘类固醇的变化和失调对产妇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分娩并发症的负性刺激。比如难产、滞产、产伤等都会对产妇的情绪造成不利影响,致使产妇过于紧张、恐惧,造成产妇的心理不平衡。造成产妇心理障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产妇自身的个性特征、神经质型、遇事敏感、社会角色不适应。对即将成为母亲的角色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调节。缺少丈夫和长辈的关怀是导致产妇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产妇多俱备明显的家族抑郁病史,一旦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而产妇长期处于不利的负性刺激,就会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1.3 心理护理

对该组产妇的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措施有:⑴首先,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产妇的诉说,了解产妇的心声和心理需求。尤其是那些具有不良个性的产妇,要认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她们把抑郁的心声倾诉出来,避免导致产妇心理障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刺激。鼓励产妇的家属,尤其是丈夫多关心产妇。⑵产后角色转换指导:告知产妇的生活重点应以个人生理功能恢复及照护要儿为主。邀请已生育孩子的、有同样经历的朋友与产妇交流体会。做好婴儿照护的知识宣教,鼓励产妇参与照顾新生儿的活动,增进母子感情。对于男孩特别渴求的产妇及其家庭,对其进行健康心理辅导,指导其走出认识误区。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的心理状态、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焦虑、抑郁程度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医院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100分。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用( ±s)表示计量资料,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3.18±4.85、49.32±1.25、98.5±4.5、4.58±1.57d,对照组分别为51.62±4.78、56.90±1.21、93.6±2.1、6.79±3.12,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孕育和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事件,是心理上、身体上经受了的生物学、社会学及情感方面的快速变化过程,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时期。产后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在国外为3.5%~33%,国内为11%~15%[3]。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母亲的增加,我国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产后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不但很多,而且因人而异。产后心理障碍不但影响产妇的恢复,还会影响到新生儿是否能获得良好的照护。所以应该从各个方面准确全面地评估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孕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产后心理障碍的高危因素,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有可效预防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4]。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后心理障碍产妇的心理疏导,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通过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积极的心理护理,产妇的自我调整,以及正常的社会活动,能够使产妇迅速摆脱心理障碍,以平和的心态应对产后出现的各种情况。本研究通过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发现显著降低了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P

参考文献

[1]崔丽霞,李少双,董红英,等.产后心理障碍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09,9(7):92-94.

[2]刘国雁.产后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心理支持[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0):130-131.

[3]王金平.32例产后心理障碍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0):143-144.

[4]张桂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82-1683.

上一篇: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的... 下一篇:有效沟通对儿科护理的作用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