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下的电子商务论文

时间:2022-04-24 11:43:11

人才培养下的电子商务论文

1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定位的“全能型”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交叉学科特性及行业技术的发展性,决定了是一个既宽又广和动态的专业,目前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处于探索的阶段。相比传统专业而言,专业定位难以把握,很容易出现专业定位“全能型”,即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商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大而全的全能性定位势必造成毕业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分散性,因为毕竟学生精力和时间有限,样样都要学,样样都要会,最终必然是毕业生的“什么都会,而什么都不会”的专业自我迷失。1.2课程设置的系本学科“倾向性”专业开设的系部依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体系设置的学科倾向性。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系部依托比较混乱,有的是放在信息系开设,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信息职业学院等;有的是放在经济管理系,如北京联合大学、浙江义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职业学院;也有的是放在商贸系,如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系部由于师资、实训条件等因素限制,其专业课程设置倾向于本系学科专业特点,信息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经济管理系则偏重于经济类课程;商贸系是在管理系的基础上创建,则侧重于商务管理课程。不论是哪种专业设置模式,都不够全面、合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明显不平衡。

1.3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矛盾性电商的知识结构中,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现存知识技能全部来自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电商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例如团购模式的发展、社会化电商、移动电商的尝试。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在电商人才培养中碰到很大问题,第一是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可以教授;第二是跟教授贴近实践知识结构的师资匮乏。导致传统教育体制教授的电商知识,与企业实践和需求脱节严重。

1.4实践教学环境滞后当前大部分学校的电子商务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老师上课说,同学坐着听”的模式上,虽然很多学校的硬件设备达到了教学的要求,但是这些设备并没有真正的运用到学生的动手实践中。很多老师已经发现这种模式的弊病,也提出的许多教学改革意见,但是目前大多的教学模拟软件无法实现老师的这种诉求。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模拟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流程。例如支付环节、售前咨询服务、售后咨询服务、物流发货与退货处理流程等。

(2)淘宝等社会性电子商务平台,无法执行班级划分、班级管理,也没有教师角色,也无法按照教学需要给每个学生的店铺打分、评价等。

(3)社会性第三方平台开店受到多种限制,同一IP下注册多个店容易被查封,相同产品的店铺权重互相影响不利于网络营销优化推广,注册者的年龄要求等,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某些平台开店需要企业资质,教学上很难实现。

(4)在第三方平台开店,学生的优秀作品无法长期保存,很难作为教学经验传承为往后的学生提供示范和参考,这也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5)许多老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有时无法关注到最新的行业讯息和社会需求,即使得到了这些信息,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无法及时对课程做出调整,导致学生毕业的时候与社会是脱节的。

2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思考

2.1人才培养定位上关注行业应用,促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行业应用结合电子商务已全面进入“专注行业应用,提供行业定制服务”为特征的细分化市场时代。不同的行业,其电子商务活动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特点,这便产生不同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如旅游业电子商务、医疗行业电子商务等等。很显然,当前无差别化的人才培养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个人的职业发展及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进一步细化。高校要结合自身行业办学特色,努力寻求人才培养定位。如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将电子商务与医药行业结合,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具有医药网络营销、医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医药客户关系管理、医药信息业务管理、药品招标采购等岗位群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岗位定位则面向大中型医药企业,重点从事电子商务平台规划与安全设计、网络编程等工作;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数据库建设、站点管理与技术维护等工作;从事网络品牌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经理、客户服务等工作。实现了专业与行业应用完美结合。

2.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营造真实场景,注重实战,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德国“双元制”基础上,提出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育人思想,它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是在“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性提出的新模式。然而由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还不尽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教育意识不强,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留于形式。同时,由于电子商商务专业实训涉及到企业内部商业机密,企业对学生的实训多以各种理由加以拒绝。鉴于这种状况,迫切需要职业院校建立校内电商实训基地。基地建设要努力营造企业真实场景,注重实战,以其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虽然电子商务专业刚刚设立,便高起点、高标准建立了集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与职业考证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实训平台,平台分三个部分:创业模拟软件实训平台、校园O2O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圆通速递物流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实训基地建立有效解决了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弱,但又缺少实习实践项目难题。基地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和运营需求,引导学生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搭建团队构架。组建的项目团队以公司化运作,开展创业就业实践。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参与全真的企业实训,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实现在校“顶岗实习”,零距离的进行创业实践,掌握跨入社会创业就业所需的各项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化运作,提供勤工俭学工作岗位,开展创业就业技能竞赛,帮助学生进行校内创业实践。

2.3专业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突显地方实体经济服务功能高职院校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载体,应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立足产业,服务产业。特别是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要深化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做好专业发展与地方现代服务业的对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如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电商基地积极对接地方海洋食品企业,主打海洋食品电商平台,一是提供货架上架展示海洋食品;二是针对大学生群体消费能力和消费特点,协助企业有针对性开发相关产品;三是协助企业建立线上创业基地下单、线下企业发货快捷通道。这些做法很好实现了专业与地方实体经济的对接,必将为地方特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4人才培养关注个性化特点,促进个性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学校应该成为促进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更加明显的场所,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同的人的场所,要根据人的千差万别的自然本性,鼓励并极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面向岗位群主要有网络营销、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客服管理。要依赖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加以岗位群定向培养。如对于精明自信、乐观进取,对商业信息比较敏感,善于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喜欢追求经济效益和个人成就,具有一定的组织计划能力,则引导其向网络营销方向培养;口才好、善于表达、亲和力强、热情友善,在人与事物之间,偏爱与人打交道,结合专业知识培养,引导其向客服管理方向培养;而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强,钟爱IT技术型的学生,则引导其向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方向。个性化培养中,既要注重可接受性,更要注重可发展性。受教育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接受更是发展,教育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短暂的消极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终生的积极的发展过程。成功的教育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更重视现实生活能力的发展;重视接受性的学习,更重视独立的、创造性性格的养成。

作者:童红兵龚靓常志东单位: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上一篇:地理教学教学下的国际贸易论文 下一篇: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