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3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4-24 11:34:06

中医治疗高血压30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改善,试验组的改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中医;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6-0041-03

doi:10.14033/ki.cfmr.2015.06.020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疾病特点主要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引发的血压持续性增高。动脉压升高情况下,患者可合并心脏、血管、肾脏以及脑部等器官功能性或者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高血压的诱因相对较多,中医将其归类为“眩晕”,主张分型辨证治疗[2]。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试验组采用中医进行治疗,疗效理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男36例,女24例。年龄32~78岁,平均(55.6±3.1)岁。病程2~6年,平均(3.2±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包括眩晕、头痛、心悸、失眠以及乏力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包括口服利尿降压剂,如吲哒帕胺片、速尿、氢氯噻嗪等,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试验组患者主要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分型进行论治,(1)肝火上炎型:患者症状为头晕头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胸肋胀满,舌红,苔黄腻,脉弦细。药方为龙胆泻肝汤,主要包括龙胆草、生地黄、泽泻、当归、木通各12 g;柴胡、黄岑各10 g;车前子15 g;茯苓、灵磁石各30 g。(2)阴虚阳亢性:患者症状为眩晕耳鸣,头晕头痛,少寐多梦,烦热,口苦,舌红,脉弦细。药方为天麻钩藤饮,主要包括天麻、夏枯草、麦冬、当归各15 g;钩藤、夜交藤、茯苓、生地各20 g;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各12 g;生决明、龙齿各30 g;山栀、黄岑各10 g。(3)痰浊上扰型:患者症状为眩晕头重,视物旋转,食少多寐,呕吐痰涎,胸闷恶心,舌胖大,可见齿痕,苔白腻或者黄腻,脉濡滑。药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包括半夏、陈皮各10 g;白术、枳实、栝萎、竹茹各12 g;天麻15 g;茯苓30 g;甘草6 g。(4)气血亏虚型:患者症状为眩晕且动则加重,脸色白,唇甲不华,发色暗淡,疲乏,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药方为归脾汤,主要包括黄芪、酸枣仁、茯苓各30 g;龙眼肉、白术、当归、枸杞子、龟板胶、生地各12 g;炙甘草6 g;党参15 g;木香、远志各10 g。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压进行观察和比较进行观察和比较。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失眠等均基本消失,舒张压下降≥10 mm Hg,且恢复正常;或者下降≥20 mm Hg。(2)有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失眠等有所改善,舒张压下降≤10 mm Hg,且恢复正常;或者下降10~19 mm Hg;或者收缩压下降30 mm Hg以上。(3)无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者加重,血压无明显变化或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压值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所下降,试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的持续性升高,容易诱发心、肾、脑等重要器官出现病变,加重病情。高血压主要包括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其中继发性高血压主要因其他系统疾病诱发的合并症,而原发性高血压则原因不明[3]。

西医在治疗高血压上存在较大的不良反应,如部分药物对水电解质代谢以及血糖、血脂代谢造成影响,用药次数的下降还会影响降压的效果,疗效一般。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头痛”、“眩晕”等范围,在治疗上主要辨证施治,从而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调控血压系统生理平衡,达到降压效果。中医辨证分型是相对个人而言,一个人可能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证型,且不同治疗阶段的证型也会出现相应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辨证分型,以利于更改治疗方案,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及时进行复诊,从而实现辨证论治,合理用药,有效改善病情[4]。本院试验组实施中医辨证论治,证型主要分为肝火上炎型、阴虚阳亢型、痰浊上扰型以及气虚亏虚型,依次采用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对高血压进行辨证施治,疗效理想,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以及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戈.中医治疗高血压10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76-177.

[2]冯振升.中医治疗高血压80例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109-110.

[3]蒋文良.中医治疗高血压109例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7):222-223.

[4]吴世才.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37例的体会[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65.

[5]刘正.中医治疗高血压5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241-242.

(收稿日期:2014-10-24) (编辑:何玉勤)

上一篇: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冠脉造... 下一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