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电力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24 02:34:36

任务驱动法在电力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电力系统”这门课是供电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专业理论性强,岗位针对性强,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供电局、铁路和地铁的变电所岗位,而中专学生对于抽象枯燥的理论的学习显得兴趣较弱。结合教学实践,对任务驱动法在电力系统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转换开关;线电压;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57-02

一、现状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的学习重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中职的学生普遍爱好动手操作,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有明显的专业倾向。如果把整个学习过程结合就业单位的具体工程或实践,设计成一个小任务,学生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思考、讨论,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就随之上升。针对未来职业有明显倾向的中职供电专业的学生任务驱动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教学中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更深刻,并且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实现教学效果和就业需求的双赢。

二、任务设计与分析

“电力系统”这门课偏重于理论,但又是学生进入供电行业、从事运行和检修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转换开关是这门课必讲的一个知识点。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在学习转换开关这个变电常用的设备时,学习转换开关的重点目标是理解转换开关打在不同的档位,其触头的通断状态发生变化,引起电路的通断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如果单纯讲理论,讲完后至于怎么用、用在哪儿,学生仍然比较茫然。利用现有的学校具备的变配电所实训室,把学生带到变电所,学生面对高压开关柜,看着柜子上的电压表电流表,转换开关,把此理论学习变成任务驱动,以实际应用为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十分必要。先让学生巡视变电所的高压柜,并记录高压柜上电压表的读数,并告知学生这项工作是变电所值班员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如图1中用到了3块电压表上会实现测量三相的线电压,分析测量三相供电系统中的三个线电压是否正常,巡视结束请同学们思考如果用一块电压表和一个转换开关实现三个线电压的测量,将会减少电压表占据面板的空间,节约造价,其接线图参考图2所示。

三、任务实施

情境设计:先给学生分组,变电所通电后,在老师的监护下学生分组巡视变压所,重点巡视变电所三相线电压,并观察是几块表显示的三个线电压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思考出了什么故障教室可适当设置故障,通过读数让学生学会判断简单的故障,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三块电压表在高压柜面板上占据的空间。

任务要求:为节省开关柜面板的空间和造价,按照以下任务要求完成线电压的测量。通过该任务的完成,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转换开关不同的档位,触头的通断状态是变化的,也是教师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用一块电压表和一个转换开关测量三个线电压是本次要完成的任务,给每组同学配发一个LW139A-16型的转换开关和一只万用表,万用表的使用学生以前课程已经熟练掌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学习目标的完成。

任务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步:LW139A-16转换开关有三个档位,分别标着AB、BC、CA,是专门用来测量三相系统中的三个线电压的,学生初次接触,并不知道其用途,先要求每组用万用表测量转换开关对应编号的触头通断,完成表1,表格中的接通或者不通的内容是由学生填写。填完后老师要对表1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每组推出一个完成最好的交老师评价,代表每组的成绩。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第二步:分析触头通断表,并结合图2说明转换开关在不同档位时候分别测量的是哪两相之间的线电压,每组在充分研究讨论后派代表陈述各组的劳动成果。

第三步:对比用三块电压表测量线电压和用一块的电压表加转换开关测量线电压的经济性。按市场最低价一块普通电压表是100元,一个LW139A-16转换开关20元可以买到。两种方案哪个造价更低?学生很快能算出,后者比前者少花180元。这一步的关键点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深入社会了解产品价格,对比两种方案并写出陈述报告,在班内发言。

第四步:带领学生观看实训室内采用一块电压表和一个转换开关测量三个线电压的1、2号电源进线柜。比较两种高压柜面板空间占据情况,由学生来陈述,学生根据实物一眼看出,三块电压表在高压柜上占据的空间大。

第五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图2所示采用一块电压表和一个转换开关测量三个线电压时的接线口诀:1-3、2-4、6-8通,3、5、7接相线,2、8接表(电压表)在当中。这也是学生最终要掌握的知识点。

各步的完成有条不紊,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不仅理解了转换开关不同的档位,触头的通断状态是变化的,而且通过测量触头的通断,在遇到其他型号的转换开关时也会测量通断情况,从而在实际接线中正确使用各类型的转换开关。

四、任务评价

任务驱动法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通过几轮的教学实施验证,用一块电压表和一个转换开关测量三个线电压这个任务的设计符合工作实际情况,因为其经济性和节省空间的优越性,在供电局、地铁、铁路等变电站的功能要求比较多的高压柜开关柜面板上普遍采用这种方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学习目标,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指导和及时评价,尤其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后要及时作出评价,给出正确的引导,使完成好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有错误的同学及时纠正,通过任务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学生走弯路是正常,教师要及时引导。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评价表,课堂上教师采取分组评价,在教师评价前由每组推选一个最优的成果,这样每组要经过讨论交流,也就完成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分组独立探索完成任务,亲自完成任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性、经济性、保证电能质量及完成足够的发电量,在完成用一块电压表和一个转换开关测量三个线电压的任务过程中,学生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中的经济性有了形象的体会,进一步可以启发学生在电力系统的整个规划设计及运行中这些基本要求要始终贯彻。本次任务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体验岗位角色,了解在变电站巡视过程中工作场景。听、闻、看是巡视的三个常用方法,“听”是听声音;“看”应该注意观察现象,树立通过现象判断故障原因的意识;“闻”是通过气味来判断是否有异常,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环境设置不同的故障,培养学生养成电力职工勤于观察、记录、总结和思考的职业素养,为以后适应岗位需求奠定良好的习惯基础。

学无止境,如果把枯燥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一步步掌握岗位上的技能需求,并渗透职业素养,这样的人才将是社会最需要的,也是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把电力系统中其他知识点按照这种任务驱动的形式交给学生,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结构特点、电压互感器保险熔断、断线、直流系统接地、单相接地等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由老师安排好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各类设备的结构、作用以及运行中是否正常等。

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在教学中应该根据知识和技能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需求为载体,用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

上一篇:基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下一篇:发电厂动力部分课程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