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研究

时间:2022-04-23 03:49:59

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研究

【摘要】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家政策不断开放,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纷纷涌入国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已经没有优势可言。如何抓住良好的契机,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国有企业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和加入WTO,国有企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随着国企政策逐步开放,以及外资和民营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争夺人才的竞争可以说愈演愈烈,国有企业的人才战已经被推到顶点。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技能,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挖掘个人潜能最后实现自我价值。(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高级人才基本都被安排在企业的重要岗位上,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目前,国有企业也十分重视员工培训的作用,普遍实行岗前培训制度。一般对于企业历史,目标,以及员工的岗位职责等都有培训,培训10天到一个月,培训者一般是岗位领导或者是内部培训机构专职人员。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全方位获取方面不够完善。第一,一般来说,国有企业更加重视营销,不重视企业科研。在建设了庞大的销售队伍之后,科研部门基本上是应付上级检查之用,相对而言从事科研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匮乏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情况长此以往会导致开发滞后,最终使企业缺乏后劲力量。第二,缺乏正规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高层管理、资本运营方面的专门人才。对资金的管理如果只是一般的财务管理,资本的运营肯定不可能进行有效地运作。第三,基本上缺失跨国人才使国有企业难以走向世界。(2)缺乏良好的工作氛围、环境和发展机会。许多国有企业创造各种优惠条件,目的是为了吸引人才招揽人才,然而,很多的国有企业为了美化企业形象才进行引进人才的举措,以拥有多少大学生、博士、高工,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装点门面,但是如果一个优秀人才在环境中得不到重用,难以实现自我价值,肯定不能长久,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必须与时俱进,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3)传统的分配制度存在缺陷,奖酬不分明导致企业人心涣散。虽然国有企业目前在分配制度方面改革步伐相对明显,大多数企业都能够采取多种激励机制,但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平公正不够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后,国有企业员工在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已经失去了从前的优势,货币政策补偿不够,员工的绝对收入有明显下降,国有企业对人才吸引力失去了从前的优势。(4)管理上缺乏制度和规范化,人力资源部门调控职能缺乏。国有企业往往会采取因人设事的做法,也就是说,人力资源部门实际上变成了是特殊人员的安置所,而缺失科学完整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和长远的规范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部门根本就无法运用调控职能实现有效管理。(5)企业缺少团队精神,人员流失严重。在人事管理方面,我们能看到的国有企业都非常侧重于使用人,而实际上是一种把人看作是管理对象的行为,而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十分不利,只能规范员工的行为,而不可能在企业部门之间形成一种团队精神,最终会使组织与员工之间难以通畅地交流和沟通,诸如此类的原因往往会导致企业留不住人,人员流失严重。

三、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1)增强现代人才资源管理意识。国有企业要适应现代社会管理,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增强现代人才资源管理,带动经营绩效。第一,改变将人视作一种工具的传统观念,必须把人力真正当做一种有效资源。第二,改变人来适应制度,把管理提高和结合起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第三,在管理活动上,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有效地制订出相应的战略,筹划发挥人力资源优势。(2)完善激励机制。首先,建立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体系,真正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改变企业内部工资、福利基本持平的状况,调节激励机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其次,根据职工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满足其需求的形式,产生最好的激励效果。最后,避免人才闲置,对员工获得的成绩给予肯定。(3)通过有效的招聘和培训制度,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为了使人才选聘更加行之有效,在选拔人才时,国有企业应该将目光放在最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而不是最佳的人才,大材小用常常最后导致人才流失。所以,国企必须把握录用员工社会化、公开化,扩大挑选范围,真正拓宽选择渠道来提高应聘者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蓉.《人力资源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管理世界》.1997(5):81~100

[3]周其仁.《体制转型、结构变化和城市就业》.《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7(3):8~15

上一篇:3G对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思考 下一篇:加强新时期军事财务人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