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建设成本控制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4-23 01:18:24

电厂建设成本控制的几点认识

摘要: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有一个转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并持续提高盈利水平,就必须持续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成本控制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力求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能够参考,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关键词:计价方式 预算 调试定额 零库存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企业在经历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经营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转变思路,寻找适宜的管理方法。经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过程控制,它贯穿与公司日常过程所有工作,要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从各个环节着手,控制成本。

总价合同与工程量单价合同方式的管理思路区别对待。建设项目按照每次招标前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或建设单位意向,选择合同的计价方式。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工程,一般采用总价合同,只有初步设计完成的工程,一般选择工程量单价合同。工程建设中对这两种合同方式的管理思路应明确区分,总价合同一般情况发生图纸之外的工程量或提高标准的工作都不会单独增加费用,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与建设单位要积极沟通,减少变更。或在图纸会审过程中提前发现问题,避免施工完后造成浪费返工现象。而在工程量单价合同中图纸外的工程量通过签证方式可以增加费用,在管理过程中需及时办理工程量签证,避免延期办理造成建设单位不承认工作量的现象。

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为了作好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必须有完善的定额资料,搞好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虽仅一字之差,但区别较大。施工预算的编制以施工定额为主要依据,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预算定额暨单位估价表为主要依据。虽然施工定额和预算定额是根据同一方法划分分部工程细目的,但预算定额内各分项工程的细目比施工定额的工程细目所包括的内容更综合、扩大,因而可变因素也多;施工定额划分得更详细、更具体,并对其中所包括的内容,如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以及所需劳动工日、材料品种、规格型号等均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施工定额既是编制单位工程预算及成本计划的依据,又是衡量人工、材料、机械消耗的标准。要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分析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原因,不能离开施工定额。按照国家统一定额和取费标准编制的施工图预算也是成本计划和控制的基础资料,可以通过“两算对比”确定成本降低水平。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对节约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施工项目成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施工结算中容易忽视或遗漏的项目,与调试单位的划分不明确和厂家图纸工作量计算容易被忽视的现象经常存在。调试工作分为单体调试、分部试运调试与整套试运调试,其中单体调试一般由安装单位承担,分系统试运与整套启动试运的调试工作基本由调试单位承担。分系统启动调试工作与单体调试和单机试运工作有一定的覆盖,但覆盖部分各自的目的要求不同。单体调试和分系统调试项目的界限是按设备是否与系统连接,设备和系统断开时的单独调试属于单体调试,设备和系统连接在一起的调试属于分系统调试。在近年来的工程建设中,工期作为施工单位的履约能离体现,各施工单位在缩短工期的过程中为调试单位作了大量的工作,这也是造成成本增加的一方面因素。调试定额表现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概算、预算定额,而是以工日产值单价和调试项目的工日数表示。我们可以以工日产值单价的方式与调试单位划分多出的工作量。设备厂家开箱材料管理,这些资料多是由资料室直接发放并且资料室不作存档。目前大多工程结算为设计图纸加工程签证,其中设计图纸外的厂家资料规定的工作,这部分的工作量很容易在以后结算中疏忽掉,造成公司经营管理的损失。因此在资料管理中要分类登记,实行分类台帐管理,必要时要备份管理。

部分材料设备努力实现零库存。零库存的提出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其对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来讲是个重要分类概念。零库存的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即不保持库存。不以库存形式存在就可以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等费用及库存物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零库存是对某个具体企业,具体商店、车间而言,是在有充分社会储备保障前提下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于我们公司这种建设单位零库存不是不能实现,而是已经实现过。大型设备到货后,多为直接就位,例如:发电机定子、大型变压器等,部分小型设备也同样实现了不占用仓库,例如:电气盘柜、就地成套设备等。这要求在与设备厂家的沟通过程中,充分了解现场的情况,确保到货不占用仓库场地及减少二次搬运费用。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但是,在实现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研究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并据此进行分析、考核评比。

参考文献

1 全国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上一篇: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下一篇: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