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高校的普通话教育

时间:2022-04-23 08:30:16

浅谈当代高校的普通话教育

摘 要: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难以言语的地位,而育人的高校,更肩负着让学生拥有流利普通话的重担。本文主要浅述高校使用及学习普通话的现状、开展普通话教书的必要性以及繁荣普通话教育的几点措施。更提出,当代高校普通话教育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教育

早在一九五五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普通话就被规定为汉民族的共同语,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幼儿园学起“a、o、e”的发音开始,普通话就正式系统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学校与社会生活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媒介。然而,由于受到小学乃至初高中大环境中方言和授课老师的不标准普通话影响,且非师范类高校对普通话没有等级要求,许多高校大学生并未如愿地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部分学生因为普通话中夹有方言,而感到自卑,极大地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开展普通话教育,同时,这也是当代高校提升办学品位,促进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一、令人堪忧的现状

1.学习意识淡薄,没有动力,阻碍教学。在非师范类高校中,在绝大部分大学生心目中,普通话测试不作硬性要求,即使现在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中设置了普通话这门学科,它也是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既然不用登大雅之堂,没有考试要求,他们就不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训练。这种思想就极大地阻碍了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自觉意识,更阻碍了高校普通话教学的顺利进行及良好的普通话推广效果的取得。

2.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起点训练,影响交流。每所高校中,都有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不少调查数据均显示,绝大部分普通话基础差的学生均来自农村、偏远的山区和民族地区。由于居住环境封闭和受方言、民族语言的影响,幼儿园、小学、初高中授课时,老师不讲普通话或者普通话不标准,他们在普通话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示范和训练,他们的普通话基础很差。这类学生,有的不会说普通话,有的说着蹩脚的普通话,来自五湖四海却集中在一个大学校园里说着不同的语言,这给学习和交流带来了极其大的困难,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挫败心理,对学生往后踏入社会的发展不利。

3.学校设备落后,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笔者曾做过调查,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认为,学校普通话教学设备不完善,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语音室设施是否完善,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是否先进,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不够用,又或者拥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却管理不善,人手不够,不能及时更新各种软件,学生能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吗?

二、高校开展普通话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及文化品位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委在教语【2001】1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强学校推广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要将这项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一项内容。各高校应从政策以及时代形势上认识到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认真而慎重地展开普通话教育工作,实实在在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真正体现到高校育时代所需之人,造时代之精英的内涵。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俗语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现在,除了拥有厚实的理论知识外,一张口,未必需要“之乎者也”,但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会让学生不论是处事还是为人,都会有事半功倍的可能。历来的高校都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其毕业生分布于各个地区,如果专业发展的基础需求匹配着与其不相符的学生基本素养,供需就会出现矛盾。供需出现矛盾,社会必将不能正常且快速的发展。因此,供需的矛盾,必须要求高校加强普通话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顺应时展的需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的调节,高校毕业生已经由过去的统一分配调整为自主择业,即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可以互相选择。就业渠道的放宽,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也相对性地增强,对学生的基本质素,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家且行且相信,假如你吐词不清,或夹少数民族口音,或夹方言口音,同事朋友,甚至领导都不清楚你正在表达的意图,你们的交流出现了障碍,何来远大的发展前途?何来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那么,作为学校,必须要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调整原有的培养目标。这样的话,必须要向师范院校学习。师范院校早早就将普通话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中,纳入到职业基本功的训练,并且要求至少通过普通话二甲。即使普通院校不需要学生通过普通话二甲的测试,通过普通话二乙测试,学校的“普通话风”必会呈现一派繁荣之象。

三、高校繁荣普通话教育的一些措施

1.创造说普通话、学普通话的环境氛围。事实上,让普通话渗透到学生的“前后左右”,“上上下下”,“不留一点缝隙”,是当代高校普通话教育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普通话的教育,不单是教务处的要求教师行为,其他部门也应该同时抓。比如,多部门联合举办校园活动,在校园活动中安排推广普通话的晚会,将学习普通话的成果进行各种展示;也可以推行一年一周的普通话绕口令周等普通话主题活动,寓教学于玩乐当中,在快乐当中熏陶和学习,形成一个轻松而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2.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充分利用高校学生中的团队组织,比如“演讲与口才”协会、话剧社、主持人协会等团体,定期让优秀的骨干教师或者聘请电视台或电台优秀的主持人给其成员上课,让他们从普通话兴趣爱好者成为佼佼者,通过校园各种活动崭露头角,成为人人得知的“校园明星”,从而以自身之优秀来展现普通话佼佼者的魅力。或者组织协会的小文化活动,甚至大型的全校参与的竞赛,像诗歌朗诵、话剧表演、辩论赛等,制造浓厚的普通话氛围,从而激发全校学生学习普通话兴趣的目的。

3.建立普通话教师骨干的队伍。若不是师范院校,未必有非常之专业的普通话教师。因此,在高校各院系各部门中,可以挑选热心于推广且普通话纯正的教师,对他们进行集中管理,培养基层骨干力量,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普通话知识讲座,扩大普通话的影响以及普通话的教育工作。

4.真正做到开设普通话课程。尽管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计划中都有普通话作为选修课程,但并非每所学校都落到实处。假如,根据院系专业的需要而设计普通话课程的课时,并且将其设定为必修课,记入学分,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考核。

5.做好普通话测试工作。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可由普通话测试体现出来。除了师范院校,绝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不作硬性要求,有的院校采取的是自愿报名的形式,有的院校则从未开展过普通话测试工作。实际上,报名与考试,又差之甚远。比如,踊跃报名却缺席测试现场。幸好,近年来,拿到普通话证书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比没有拿证书的毕业生就业上更有优势,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亲睐,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参加普通话测试来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并且拿到了相对应的证书。没有拿到证书的学生又有了学习普通话的动力。由此可见,要做好普通话教育工作,普通话测试工作是一个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此外,高校的普通话教育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以及各省的教育厅、语委均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展开普通话的测试工作。就目前而言,由于实际的需要,师范类院校的普通话测试工作做得比较好,而绝大部分高校由于观念的未转变或者转变稍慢,对上级文件精神的领悟、贯彻与实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高校的普通话教育,首先在于领导的重视与执行,领导重视,再加上各级推普工作者的积极努力,高校的普通话教育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詹伯慧.当前“推普”的一些思考[J].学术研究,2003(12).

[2]赵君,苗守艳.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几点体会[J].语言理论研究,2006(6):41-42.

[3]王耀辉.普通话教学与训练策略[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三(2):94-96.

[4]陈肖宵.高师院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社会科学),2007,(5).

[5]张芳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J].社科纵横,2008,(12).

作者简介:谢嘉宾,男,职称:助教,学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数学》教育。

上一篇:农村中学班会课高效改革探讨 下一篇:立骨·滋肉·理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