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时评》看时评的传播效果

时间:2022-04-22 08:05:59

从《人民时评》看时评的传播效果

摘要:时评执著地关注现实,敏锐地捕捉社会热点,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时评对社会产生如下影响:法律和政策效果、文化效果、民生效果、服务效果。时评要想把这些效果发挥到极限,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汇集群众的智慧,充分发挥话语平台的作用。

关键词:人民时评 时评 传播效果

时评,即时事评论。其选题广泛。思想深刻,言语简洁明快,内容注重思辨性。它敏锐地捕捉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时评执著地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不完整性。主张对不良现象提出建议和批评。“遥远的被拉近,细小的被放大,真实的被发现。”通过阅读人民网的“人民时评”可发现。时评通过真切地拉近、放大和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推进民主化进程。

法律和政策效果

权力需要制衡。公民权利需要保障。这就需要民主和法制。时评可以推进民主和法制的进程。可以促使有关部门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法规和政策。2009年4月6日颁布的“新医改方案”,从开始发酵到最终定稿,时评功不可没。在“新医改方案”的酝酿中,时评作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独特的视角,对“新医改方案”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终于使“新医改方案”得到完善。

另外。时评正确地解读有关法律和政策。可以对广大民众进行普法教育。在2009年“两会”召开时,一些法律或政策,对于普通公众而言,难以理解。因此。时评就对所研讨的法规和政策详细解读,使公众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能够清晰、全面、深刻的理解。《从吴邦国报告里读懂政党制度信息》一文针对部分人对我国政治制度认识模糊这个问题,把吴邦国委员长着重提出的制度要点阐释清楚,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个重要信息传递出去,这对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传递中国信心让世界倍感振奋》一文中,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篇幅很长,普通民众很难抓住重要信息,因此。该文就从中抽取要点,把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政策传递出来。使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国不但积极自救,而且勇于参与全球大救援,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对于我国及世界的经济重振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效果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无论广义还是狭义。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毋庸讳言的。时评对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它传递的文化价值是一种思想价值。这一方面是民众的思想诉求。另一方面是时评对民众的思想启蒙。但由于时评作者的综合素质不同,会导致其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效果。

积极效果指时评对文化事业或是对国民的文化程度产生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能够促使文化事业发展。能使国民的文化程度和整体素质提高。在2009年经济危机严峻的时刻,《人民时评》文章《大学生就业呼唤“治本之策”》中肯地指出了就业的状况和危机。并传递出这种信号:治疗大学生就业这个病需要找到病根才能治本。从而使人们明白大学生就业不是一个简单和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放大文化产业的“口红效应”》中指出,在经济萧条时期,正是文化产业兴旺的时期,并指出文化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产业,因此,在当前阶段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篇文章对拉动内需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消极效果指时评在对某个事件进行评析时,有意或是无意地传递出庸俗甚至低俗的效果。这些文章为了刺激读者眼球,语言上粗俗,内容上媚俗,迎合社会上的不良倾向,在民众间产生了不良后果。如《网络热词背后的那些故事……》这篇文章。作者提出了一些热词。这些词语是由一些社会热点引发,如打酱油、很黄很暴力、范跑跑、郭跳跳等。这些词语从语法角度而言,有些属于贬义词,甚至是侮辱性的词语,如“范跑跑”这样的绰号。然而,作者却把这些词语的“提炼”作为网友聪明智慧的表现,并且进行毫无专业性的评论:“网友不单纯是当年那些只会聊天、玩游戏的少年,他们关注现实,介入现实,不吝于表达,而且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这就完全误导了读者,使民众认为给别人取绰号和爆粗口是件光荣的事情。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

民生效果

时评要准确地传递民生效果,就要做到“三贴近”原则,从平民视角考虑问题,关注民生、民权、民意、民情,传递人文关怀思想。本文所指的民生效果有两类:大民生效果和小民生效果。

大民生效果是指时评从宏观角度解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民情、民意和民权。从而把来自民间的价值观再正确地传递给民间。如《户籍制度改革不应该裹足不前》、《从北京户籍改革新举措说超》、《户籍制度改革会走多远》等文章,在户籍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就业、医疗、养老等一系列问题瓶颈的情况下,它们从各个角度分析论证户籍改革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促使户籍改革被尽早地提上议事日程,终于在2009年4月份,辽宁省颁布了《辽宁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若干规定》,该规定中明确表示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统一实行“居民户口”。还有对教育和科技的时评,不但推进了教育公平和公众对科技的重视,而且推动国计民生的良性发展。

小民生效果是指时评针对百姓的衣食住行,从微观角度诠释民生、民情、民意和民权,从而为百姓提供具体的思想指南。《“取消公祭”背后的民生关怀》一文,针对灾后重建的困难,该文指出取消公祭的益处,并精辟地点出公祭取消后中华文化的传承、情感的延续更能铭记在国民心中。而《农民工返乡也有作为》一文则具体点出农民工在金融危机下。不是非到外地打工才能挣到钱。在家乡这个自己特别熟悉的环境中,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更能发挥作用。这篇文章对陷入迷茫的农民工指明了去路。特别是对“三鹿奶粉事件”的一系列评论,直接使民众的利益得到了维护。同时,也使民众能理智地对待政府采取的措施。

服务效果

大多数情况下,时评对社会不良现象和恶俗风气进行抨击,这非常容易使公众忽略时评对社会和公众的服务效果。时评正是在这些看似尖锐但却理性辩证的文章中体现出服务效果。其效果主要是提供信息,化解矛盾,诚信参考。

提供信息。“评论有提供信息的作用。因为:第一,评论有时会夹带从未透露过的新闻;第二,有些评论传达政党或政府的新观点、新精神;第三,评论的措辞、语调显示出一个政党或政府对某个事件的态度变化。这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不由自主的。”那么,作为评论新样式的时评,也同样具有这种作用。《为温总理“积极准备官员财产收入公开”叫好》一文,透露出几个关键的信息――温总理反腐的决心,有关反腐制度的制定,公众对腐败的态度――这对震慑腐败和凝聚民众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

化解矛盾。当社会上出现一种社会现象或问题后,各个群体都会把利于自己的版本通过小道消息传播出去,它无论是“谣言”还是“流言”形式,都会对原事件进行歪曲或夸大,这就隐含着矛盾。这时,时评就要引导社会舆论,化解一触即发的矛盾。在《春运包车易疏不易堵》一文中,针对乘车难的问题,作者指出春运期间的包车现象。有关部门要疏导,不能一味地堵漏,否则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这对乘客和相关部门之间的矛盾化解起到了促进作用。

诚信参考。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时评,能重塑良好的诚信社会风尚。如《“华南虎事件”能否成为一个契机?》、《华南虎事件从“真伪之辩”到“意义之争”》、《华南虎事件,怎样才是对全国人民负责?》等文章对“华南虎事件”中出现的诚信一次又一次的追问。并拷问社会诚信,最终,再次确立“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的信念。

时评,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要时刻体现出人文精神,把普通大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位。时评,还要构建平民空间。构建平民空间就是要为社会提供一个话语平台。这样,时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用,才能增大言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才能推进民主化进程。

上一篇:广东报业的报网互动 下一篇:媒体联动报道其发展趋势